文/赵丽 (山西皇城相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加速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医疗政策与医药市场的不断变化,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政策对医药企业的约束力日益提升,医药市场需求增长倒逼医药企业转变原本粗放化的管理模式,实施集约化、合规性管理。
目前来看,不少医药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严重,资金回笼需求迫切,不得不出售资产或转让股份,更有甚者面临退市或倒闭风险。除了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内部资金管理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医药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应当紧跟新医疗改革脚步,健全自身资金管理体系,强化内部资金管理能力,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促进自身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的医药服务需求。
资金是医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其管理需要医药企业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指导医药企业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合理规划,维护资金安全完整,帮助其应对风险、扩大经营、增长实力。因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有必要紧抓资金管理这一工作重心,结合企业实际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方法,对已有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成效。其重要性具体如下:
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并不只是对资金运作情况的管理与控制,而是从思想、制度、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搭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弥补企业资金管理漏洞,规范并约束人员行为,防止舞弊违法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顺利开展业务。
资金管理中,企业发挥预算作用,通过搭建事前预测评估、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总结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控,保证资金流的充沛,提前做出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不合规问题,避免因资金管理不善导致损失,从而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比如医药企业并购时,通常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倘若企业资金准备不足或融资方式不合理,可能发生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财务损失或恶化,从而使企业遭遇资金风险及财务风险。资金管理过程中,企业可灵活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从成本、风险、效益等方面对不同融资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并购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宜的融资方式,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从而满足并购活动的资金需求,减少资金风险及财务风险。
资金闲置或浪费是影响资金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管理过程中,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摸清家底,了解闲置资金情况,并精准定位产生资金浪费的相应流程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盘活闲置资金,减少资金浪费,从而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资金管理涉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日常运营管理环节,不同环节中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采购环节的供应商信用风险、市场需求风险,生产环节的质量风险、成本风险,销售环节的分销商信用风险、产品积压风险等,一旦日常运营管理中的任一环节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相应风险,从而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降低资金管理成效。因此,医药企业应当注重强化日常运营管理。
1.采购环节
采购额、供货质量、供货及时性等是否满足需求,采购模式及采购支付方式等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采购成本。对于原料采购额的确定,医药企业要着重考虑原料价格、相关成品药的市场需求及往年销售情况,并了解企业已有的原料存货,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采购额。比如,儿童感冒药有明显的淡旺季,淡季其原料价格偏低,企业可结合相应原料的库存情况及预测的旺季成品药销售情况等适当增加其原料的采购额,减小因旺季原料价格大幅波动而带来的采购成本。同时,注意避免盲目采购,防止资金被大量占用。
供应商信用资质的高低也关系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医药企业有必要在原有合格供应商档案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建立更加高质量的优质供应商档案库,根据供应商供货质量的稳定性、供货及时性、运营管理能力、资金实力、社会信誉度等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与优质供货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低价、稳定、批量采购,同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达到“双赢”效果。此外,也要定期更新备案供应商档案信息,对于已无供货能力的供应商,及时终止合作,避免遭遇重大资金损失。
不同的采购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劣特点及适用范畴,医药企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选择采购模式。比如,对于大批量的原料,采取集中批量采购模式;对于小批量的原料,采取JIT采购模式;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料,采取提前采购模式。
目前医药企业采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现金,二是承兑汇票。企业根据上游货源供应情况适当调整现金与承兑汇票的支付占比,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企业货源充足的情况下,采用现金支付,这样更加快捷高效。反之,采用承兑汇票支付。一般而言,承兑汇票期限有六个月,需要大额付款时无须企业投入全额现金,也就是说企业能够通过远期付款运用有限的资本购进更多原料,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的占用与需求,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2.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中,企业的主要管控对象为原料、机械设备、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人员以及产品质量等。医药制品的原材料价格通常较为昂贵,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影响投入产出比,医药企业可通过增加技术投入更新生产工艺,减少原料的无效消耗量,进而提升投入产出比,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医药制品的生产质量,一旦设备运行出错将导致生产质量降低,企业就会遭遇重大资金损失。所以,医药企业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生产人员专业素质是否满足生产需要,也会对生产质量带来影响。对此,医药企业有必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失误所引起的资金损失。此外,为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无形中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医药企业必须严格遵循国家GMP体系要求,做好质量管控工作。
流程化管理是医药企业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医药企业可构建基于RPA的生产数字化运营模式,通过打通生产计划、原料、出库、生产、检验、包装等工序的数据流、信息流与业务流,实施流程化管理,逐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与生产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销售环节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下游分销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问题。为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不少医药企业允许下游分销商采取赊销方式获取其所需医药产品。倘若下游分销商难以如约付清货款,医药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应收账款风险,也会使已有资金得到挤占。对此,医药企业应当全面科学评估下游分销商业绩实力、市场、信用等,以此为前提设置合理的赊销额度,避免盲目赊销而挤占企业的宝贵资金,比如,医药企业可针对不同产品成本设置赊销保证金,在发生坏账损失时,至少可以保障可收回成本。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医药产品市场需求有明显差异,医药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周期及市场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销售计划,减少产品积压。为加速销售回款,医药企业应当针对销售部门制定激励考核制度,按照业绩、工作态度、能力等实施差异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激励奖惩,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上文提到,资金管理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审批支付、预算、筹资、理财等财务活动均与企业资金管理息息相关,医药企业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使自身资金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1.健全资金审批支付制度
把好审批支付关是维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完整的必由之路。医药企业应当健全资金审批支付制度,细化部门主管、单位负责人等各管理层级的审批责任,要求资金需求部门严格规范且如实填写资金申请书,同时加强对相关资料的审核。对于存在大额支付的项目,如医疗设备采购等,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审批程序。特别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更要注重认真落实“三重一大”相关流程,从源头杜绝资金风险的发生。
2.重视资金预算工作
预算具有一定的协调、规划与控制等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流程资金管控,对企业有效控制资金具有重要作用。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可构建以“PDCA”管理理念为指导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事前结合内外环境变化与企业实际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事中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确保预算计划的充分落实,同时基于对预算数和实际执行数的对比分析,检查预算执行问题,及时纠正预算偏差,事后总结经验,优化调整资金预算管理方法措施,改善资金预算计划,为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做好准备。
3.加强资金归集和统筹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及业务体量的不断扩大,不少医药企业逐渐形成了多分支、多业态、多管理层级的集团企业。由于各成员单位较为分散,再加上业务模式不一,企业难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对于集团型的医药企业而言,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对资金进行合理归集、统一使用和集中调拨,将有限的资金、资源在集团内部统筹调配使用,一方面提高闲散、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减小集团整体外部融资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企业资金集成度,便于管理人员把控企业资金情况,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充分必要的数据支持。
4.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有利于医药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能够帮助医药企业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正常水平。对内,医药企业要充分利用关联企业的融资优势,维持自身现金流;对外,实时把握融资相关的政策动态,了解不同政策对于企业融资的具体要求。具体融资过程中,明确不同融资方式的优劣特点及其适用领域,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具体的融资规模,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长短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方式,从成本、风险、效益等角度出发确定不同方式下的融资比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融资方案,达到融资成本最低、价值最大化目标。
5.合理制定理财措施,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理财措施降低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例如,康弘药业运用自有资金购买了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此过程中,该企业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产品不成立风险、政策风险、提前终止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不可抗力及其他风险等方面对相应产品进行了风险分析,并给出了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如由独立董事、监事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理财产品情况,必要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审计,由财务部门分析并跟踪理财产品投向及进展情况,由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监督购买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及保管情况,并对理财项目进行季度性的全面检查。值得一提的是,运用自有资金理财,企业应当对自有资金的取得进行明确判断,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循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理财,否则有较大可能涉及税务问题。倘若自有资金来源于日常经营所获取的税后利润,应当按照股权比例及公司章程约定对该部分款项进行分红,分红到个人账户后,由个人购买理财产品,这样做合法合理,企业及股东也不会牵扯到偷税漏税问题。
企业、技术并购是医药企业多元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优势在于能够让医药企业在短时间内扩大产品品种、避免研发风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资金管理角度来看,并购往往涉及巨额资金支付,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提升。因此,实施并购投资,医药企业要保持谨慎态度。
以企业并购为例,首先,确保所并购企业的产品类型、生产资质等与企业长远战略需求相符。其次,通过聘请专业的并购顾问团队、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力量,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深度调研、考察和评估,全方位了解被收购方的生产资质、工艺、药品质量、市场情况等,尽量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评估风险。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部资金、股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并购。
另外,研发创新是医药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手段,但药品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研发过程也容易受环境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正式投资立项前,医药企业有必要做好产品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科学预测项目的成长过程及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再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立项,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资金的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与扩大再生产。为加强资金管理,医药企业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日常运营管理,通过合理确定采购额、优选供应商、改善采购模式与采购支付方式、更新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实施流程化管理、健全赊销制度、调整销售方案等防止大量资金被占用,减少资金损失。同时,从审批支付、预算、融资、集中管理、理财等方面入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能力。此外,医药企业要保持谨慎的投资态度,尤其是要做好并购投资,避免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从而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无效的资金浪费,进一步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经济效益,延长企业的市场生存寿命,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