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研究与示范

2023-03-09 05:12江鹏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3期
关键词:供水水资源水质

江鹏

(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在进行各方面建设的过程中开始向一种生态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致力于逐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发展。尤其是在水资源的运用上,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在水资源分配上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给国家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我国现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水资源方面要实现降低能耗,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发展,确保水资源能够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筑排水系统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终端,与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建筑排水系统的改造调节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进入水系统中,生活用水的流转过程并没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一种单向流转的过程。我国十九大报告已经重点强调了水资源循环目的,决定在未来水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强调微循环”的概念,建筑排水系统要更加重视生活污水再利用的技术线路,在各种循环再利用的道路上做出进一步的技术加持。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还需要针对进入水系统进行更加全面的梳理与维护,结合建筑排水系统与城镇水系统就关键性重点,尽快重新构建出一个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水系统,从而推动城市建筑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1 建筑给水水质保障技术

在进行城镇供水的过程中,我们整体上都应该得到水质的保障,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大多数城市供水的末端的污染一直在不断地加剧,导致了供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情况堪忧。因此,建筑给水水质保障技术变得越发重要,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去保证水质安全,在提供水资源的时候确保水体质量优秀,符合国家供水的安全标准。

1.1 技术保障

对于当前的建筑排水系统来说,从技术保障方面构建各种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应该从物理、化学、涉水材料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建立多种保护检查模式,确保水质在运输的过程中,经过多重检查,安全得到保障。从物理检测方面,要根据当前较为常见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特质分析,对水源用户终端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在水质污染控制模式上以活性炭为核心建立一个吸附色素、小型颗粒杂质的物理监测保护系统,物理保护系统作为第一道关卡,能够很好地清除少部分的颗粒杂质,实现水质安全的初步保障。

在化学检测方面,要采用二次消毒和紫外线冲击消毒技术,针对水质内的病毒病菌进行消毒消杀,以此更好地保障水质安全。化学检测系统所能够利用的二次消毒技术较多,基本上包括紫外线、二氧化氯、银离子等多种复合形式常用的二次消毒技术,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紫外线消毒,工作效率较高,安全保障性较强。通过化学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针对微生物进行灭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副产品的生成,对于重新构建微循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验证了在当前建筑给水方面上应该及时地做好消毒保障工作,建立了建筑给水和生活安全消毒技术以及更加完善的技术控制的方法。

在涉水材料方面,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输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在进行水体运输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物污染,降低水质内部的可溶性污染物,最好能够设计出二次供水常用管道材料,配合低碳环保的供水设备进行联合利用,最终实现水质安全保障和低能低耗的目的。

1.2 管理保障

要想加强对建筑排水系统的工作效果,在管理方面也应该构建相应的管理保障工作,要构建好二次供水管理技术和二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这样能够方便技术工作人员针对建筑排水系统进行更好的管理工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供水企业组织人员的工作效率,针对相应的工作范围进行市场运营管理,锁定相应的管理工作范围,在进行工作处理的过程中有着更强的针对性,这些管理工作要包括设备的日常运转、护养、维修以及更新换代,尽可能地提高管理的质量来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用水情况。建筑排水系统的管理平台应该由二次供水监控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共同构成,同时要安装多个监控中心和设备监测点强调共同工作,帮助供水企业公司进行更加完善的数据技术采集并且高效地传输至监控中心,更好地进行相应的系统监控和系统维护,提升供水排水工作的管理效率。

2 建筑节水节能技术

2.1 模块化户内中水集成系统

在城镇中加强水循环系统的建设,应该尽可能地将市政府再生水管线与居民小区建设速度进行相应同步,确保市政府的建设能够与居民小区相互衔接,更好地将水资源集成系统进行相应的分配,将更多再生水利用的工作设施安装到普通住宅家庭内部,实现居民整体的水资源再利用以及快速普及。在居民小区中,这方面的工作安装设计属于居民自我进行管理的财产空间,市政府完成相应的水循环系统设计后,并不能够直接通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中,也就降低了水集成系统的使用效率,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还要与小区内部建设处理设施进行相互协调,使得各项工作发展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再生水污染的危险。城镇发展要尽快地落实模块化管理方式,确保市政府再生水能够直接入户,并且通过模块化管理的水处理主模块系统,针对市政府再生水进行二次净化,在通入居民区后能够进行二次循环利用,并且与其他多种小型模块进行结合完成水集成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2.2 终端用水舒适度的节水技术

建筑水循环系统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展开不同的使用终端,确保居民小区的正常需求能够得到最佳的满足,在保证日常生活需求的情况下,还能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才是建筑排水系统微循环重构的最终目的。当前,使用终端包括冷水龙头、冷热水混合水龙头以及普通淋浴器,因此,系统在进行排水供水能力检测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终端进行统一调校,确保系统在各种终端用水器具的水流量特性方面上符合各种使用终端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试验数据,确保水系统设计符合科学合理的要求。根据当前对各个使用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够发现,大多数是针对静压值、动压值、流量等数据进行检测分析,根据不同的使用终端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节水需求。

2.3 二次供水节能特性比选

针对建筑供水排水设计中的二次供水节能特性分析能够发现,大多数供水排水系统的形式都是并存的,但是,在性能调节以及节能环保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问题,必须针对这些节能排水方式进行差异化研究,从而选择出更好的方案方式,这样就能够为后续挑选正确的系统提供保障依据。

当前,对于二次供水节能系统进行的研究基本上都包括变频水泵、普通水泵、气压水罐供水、顶部水箱等。要确保这些系统设备能够与在省水进行结合使用,将排水系统与供水系统进行有效连接,使用局部并联和局部串联等供水方式,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水系统的能耗,达到两种工作的共同目的。要尽快开展有关于用水器具与供水系统的节水特性评价研究,针对不同的用水器具进行评价分析,将用水器具的节能评价体系与供水系统相结合,确保能够选择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节水性能技术。

3 建筑排水卫生性安全保障技术

在供水排水日常生活建筑要针对卫生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要确保居民在排水时排出的生活污水符合国家规定的评估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能够更好地确保不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针对建筑排水系统卫生性能评估不健全、安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技术人员在重构系统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卫生性安全保障技术搭建相应的排水能力评测监测体系。

针对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有相关技术人员有序地开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根据这些保障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排水系统内部空气场模拟计算模型,通过模型针对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生活污水质量进行监测,弥补当前大多数生活建筑在水质污染评测方面上的缺失,增强日常生活建筑在这方面的实用工作性能。并且进一步向高层建筑排水安全性能方面进行研究,利用排水系统技术与高层建筑构造技术去完善排水系统的工作性能,将存水管产品构造、排水立管系统和排出管系统进行加强研究,保障系统整体卫生安全度。

4 成果应用

建筑排水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有了相应的应用,开展了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技术,例如,在综合示范方面,开展了水质安全保障积水、节能节水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技术,并且在建筑工程中有效地开展供水管理模式。除了建筑排水系统需要节能节水之外,需要建立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及监控平台示范,利用平台示范的方式做好供水人口的供水问题。在标准规范方面,需要落实9项标准,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已经正式实施,3项已报批,将课题在给水、节水、排水卫生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建筑给水排水的各项工程建设。最后,在成果转化方面,课题形成的银离子消毒装置、模块化户内中水回用系统、高水封保持能力的地漏,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对其应用产品化,均形成产品并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得到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排水系统卫生安全性能,基于大量足尺试验比对数据,提出了建筑排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的概念,直观表达排水系统的卫生安全性能,提出排水性能、管理模式、用水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建筑排水系统提出了高层建筑高安全性能排水系统的构成与构造技术,涵盖了建筑排水系统的户内横支管系统,重新建立完善的排水构造、排水立管系统和排出管系统,系统整体卫生安全度达到112%,部分成果已纳入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内容,为提高我国建筑排水系统卫生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供水水资源水质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