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艾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江苏 南京 210000)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与火息息相关,火一旦失控,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火可以造福于人,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生产劳作的元凶,严重者还会夺取生命。社会的安宁与繁荣,也将毁于一旦。种种火灾案例提醒人们要总结火灾教训,引起火灾的原因除了大自然带来的危害外,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如没有正确使用炉火、燃气、电气设备;乱扔烟头、焚烧物品,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火灾的发生。思想麻痹,缺乏基本的防火常识,没有正确使用灭火设备,当遇到火灾时就会自乱阵脚,耽误救火的最佳时机,造成火灾蔓延。因此,对于思想上的麻痹与行为上的生疏,要做到预防为主,重视火灾隐患,做好一切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情可以迅速使用灭火设备进行扑救,最大化地避免火灾的发生。
消防排烟系统包括的设备设施有正压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送风口、排烟口、排烟阀、挡烟垂壁等,维护保养主要从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保养等几个方面进行。
对正压风机的外观、标识、铭牌、防护罩等位置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正压风机的外观安装紧固,无松动和腐蚀情况的发生。同时,要保证正压风机的标识清晰明了,一些接头部件也要保证其完整性。对送风口、排烟口、排烟阀等排烟装置进行日常检查,手动检查安装稳定性,保证无外物遮挡,可以灵活操作。保证送风口、排烟阀、排烟口的表面平整,安装牢固。检查排烟口1.5m范围内,不应存在可燃物或可燃构件。保证挡烟垂壁设施表面的光滑平整,对安装情况进行手动检查,保证部件无脱落和错位情况的发生。
(1)手动检查阿风机控制柜的风机运行装备,保证风机装置的正常使用。注意叶轮旋转的方向无错位和异常,保证叶轮旋转的安装方向正确,不会出现振动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对讲装置与检查人员进行联系,保证消防控制室可以正常接收信号。手动检查消防控制室中的风机运行情况,时刻与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保证风机的运行状态正常。
(2)排烟防火阀。通过手动的方式关闭防火阀,并进行复位试验操作,关闭阀门的动作要做到灵敏,关闭后要检查严密性;关闭排烟防火阀后,检查防火阀的信号状态,并及时将信号状态反馈到消防控制室中;关闭排烟防火阀后,要保证可以联动其他的风机运行。
(3)常闭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通过手动的方式开启后并进行复位试验,保证开启阀门的动作灵敏;在对就地控制机构进行操作时,通过开启动作,进行复位试验,保证开启动作的灵敏性,保证就地控制机构的部件连接紧实且不易脱落;当开启阀门后,要保证阀门的信号状态正常,同时,开启相对应的风机设施,检测送风口与排烟口的运行状态是否符合设计需要。
(4)活动挡烟垂壁。手动对挡烟垂壁进行开启和复位操作,保证挡烟垂壁的开启顺利,启动过程中,要保证与到位相对,保证下降的高度符合设计需要,好让信号的状态可以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消防控制室中。
(1)风机外部。使用吹风机吹扫房间内部的灰尘,保证风机的外部如消防配电柜、电机等设备的干净整洁。
(2)正压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①清洁风机表面,清理进、出风口的杂物。②清除风机及管内的灰尘等杂物。③清除叶轮上的积尘、污垢等杂质。④检查叶轮的磨损、腐蚀及变形情况,严重时应更换叶轮。
(3)常闭送风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阀、排烟口。①对常闭送风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阀、排烟口的执行机构进行开启、复位操作,加注润滑油,保持其灵活。②对常闭送风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阀、排烟口的表面进行除锈、防锈处理。
在对防排烟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时,首先,要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电源是否有应急电源作为储备;检查风机发起作业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排烟口的开启和关闭是否灵敏;检查挡烟垂壁是否有升降阻碍因素的存在;手动设备是否可以顺利开启防烟口、排烟口,是否可以让两者联动;一切排烟防火阀、正压送风口以及排烟口的检查都要严格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实验,一旦发生腐蚀、变形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在活动部分增加润滑油,以保证动作的灵敏可靠;手动开启阀门2次左右,以确认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设备运行一年以上,要检查设备的弹簧功用是否正常;一切排烟防火阀、正压送风口以及排烟口的电气部门要做到准时查看和测验,保证螺丝的稳固;接通电源的操作保证在每天2次以上,以检测作业的准确度与信号的输出输入正常,好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消防设施管理的检查、维护保养、安全评估等,所有相关的专业内容,从业人员都需要进行熟练掌握。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非常重要,熟悉掌握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操作情况进行故障排除。对上岗人员进行考核,取得相应的考核资格方可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对于消防控制室的上岗人员,需要持有初级以上的消防资格证方可上岗,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岗前消防培训,对于消防设施的管理人员,更是要求极高,需要取得专业的消防工程师资格证,方可胜任工作。当前,所有在职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消防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对生命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在维护管理制度中,消防建筑设施的管理单位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消防建筑值班制度、巡查制度、保养制度等内容,划分关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责任。从长效管理出发,建立长效机制对于消防单位而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当消防设备正式投入运营后,通过建立完整的消防设备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为消防建筑设施提供说明,也可以让使用单位开展自我管理。消防设施的多数设备非常专业,需要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设备名称、功能以及技术参数等,消防设施中的各类产品的维护保养,都要以管理手册为主。维护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管理,需要及时了解消防建筑设施的运行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维护工作。维护管理中明确消防设施中关于消防建筑设施的所有使用说明,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以便以后的维护管理工作。同时,根据这些原始资料,对维护管理中的产品情况进行汇总,如消防设施的产品生产、出厂、工艺参数、使用说明等。为了有序开展切实可行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消防单位提供长效的基础保障,在维护管理中,需要重点针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与统一管理,保证其完好有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包括原始情况管理、施工基本情况管理、服务类基本情况管理以及工程量基本情况管理。使用单位需要对哪些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与保养,如何开展维护与保养,都可以在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手册中找到。
消防设施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联网,连接报警控制器、消防泵、防排烟风机等主要消防设施,并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进行用户信息传输装备的安装,实现对消防设施的状态监控。同时,对于主要的消防设施,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会对非正常的运行状态发出警报,远程监控平台接收到信号后,会自动向消防人员的智能终端推送相关信息,方便消防人员及时进行处理。社会单位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统一监控平台下,都拥有各自的权限进行火灾报警信息的查询,并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再提出对应的政策进行问题解决。消防远程监控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掌控能力,解决消防监管难度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改善当前的工作方式,以提高消防设施的运行能力。
探测感知技术、接口通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消防主机联网技术作为当前主流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消防设施的运行弊端。利用RFID感知技术,完成对消防设施的感应,从而保证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可以获取更高的集成化功能。协议解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的消防设备进行数据优化,以提升消防设施的利用价值。在消防的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准确无误地显示出火灾的位置,从而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对消防主机的报警接口与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处理,完成与消防报警联网系统的统一。
对消防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与传感器设备,完成闭环的消防设施运行,以获取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湿式报警阀设备,识别消防二维码,对该设备的参数与原因进行总结和处理,工作人员需要按时对消防设备进行按时巡查和维护保养,并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人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处理,通过采集数据进行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获取更准确的动态消防信息。通过智能消防信息系统,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消防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人员散漫的工作态度。
消防信息化管理系统包含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以及WebGIS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统一的消防设施数据中心,对消防设施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库进行维护,构建消防设施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对消防数据采集的内容、结构与形式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保证信息采集的安全与统一。利用消防设施基础数据库,完成对消防设施的内部信息整理,为消防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建设相关应用,统一数据标准,根据消防救援的相关业务需要,进行内容建设,以提高消防设施的管理水平。
在进行消防信息系统的建设时,平台管理层、数据层可以完成对数据服务中心的处理,并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对各类信息的归一化整理,并进行分布式存储。数据层可以为各类消防信息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对各类消防信息进行查询,在云存储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存储与管理,以便为消防信息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服务。
在建设信息化消防设施时,该系统以自身强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为消防设备提供保障。在实际的应用中,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相结合,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完成对空间内地理数据的有效利用,从而为消防设备的统一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隐患麻痹大意就会造成灾难的发生,对于火灾隐患,不及时进行处理,任由放纵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负责。因此,防火、灭火常识对于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言十分重要。而防火、灭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防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效果,对消防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并进行及时整改。尤其是建筑消防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消除消防设施的潜在隐患,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针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检测、保养等方面所承担的权益具体化,通过制定相关的技术准则,做到互相促进,以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