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锡林郭勒盟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

2023-03-08 10:30贺瑛瑛
内蒙古统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全盟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

○ 文/贺瑛瑛 韩 猛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能动因素,反之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也会对人口的规模、结构和分布产生深远影响。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情况来看,十年间锡林郭勒盟人口规模、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城乡分布、生育和就业等情况都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与此同时,随着劳动人口的净流入、城镇化率的显著提升以及人口素质的进步,十年间锡林郭勒盟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化水平大幅跃升,服务业快速增长。文章从常住人口变动、劳动力比例、城镇化等几个维度出发,简述锡林郭勒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特点

(一)常住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十年间锡林郭勒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和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促使锡林郭勒盟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渐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为110.7 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8 万人相比,增加7.9 万人,增长7.7%,年平均增长率为0.74%。常住人口的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与内蒙古自治区同期的-2.66%和-0.27%相比分别高10.36 和1.01 个百分点。2020 年锡林郭勒盟人口数量占全区总人口比重为4.6%,比2010 年的4.16%增加0.44 个百分点。

表1 锡林郭勒盟及分旗县七人普与六人普常住人口对比情况单位:人

十年间,锡林郭勒盟5 个地区常住人口实现增长,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总量居前2 位的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十年间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6%和7.8%,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增量最为突出。锡林浩特市十年间增加10.41 万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盟比重由23.92%增加到31.61%。作为盟行政公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在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均相对领先,成为吸纳外来人口的集聚区。人口增量中约55%为盟内其他各旗县转移人口;约30%为区内盟外来锡林郭勒盟工作、学习、投亲靠友的群体,主要来自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地;约10%为区外来锡林郭勒盟工作生活的群体,主要来自河北、河南、东北等省。西乌珠穆沁旗十年间人口增加1.16 万人,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盟比重由8.52%增加到8.97%。作为工业增加值居锡林郭勒盟首位的能源工业重镇,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工业园区经济的拉动,其人口增量约67%为区内转移人口,约23%为区外转移人口。外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投资环境优化,社会生活稳定。

(二)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得益彰

城镇化(通常用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既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牧区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又是产业结构及其分布结构的转化过程。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盟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1.79 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73.88%,比2010 年人口普查的62.85 万人增加18.94万人,增长30.7%;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为28.92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26.12%。其中农村人口约11.0 万人,牧区人口约17.92 万人。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户籍人口55.7 万人,农村牧区流出人口26.81 万人,占比48.1%。其中,农村流出人口18.7 万人、牧区流出人口8.11 万人。从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反映出,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牧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改变了以往乡村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城镇的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和聚集。

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十年间全盟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2.75个百分点。由于城镇化水平的大幅跃进,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消费升级加速演进,十年间锡林郭勒盟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7%,快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6.2%提高到41.3%。分地区来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83.1%、47.7 和46.4%,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

表2 全盟及分旗县城镇化情况单位:万人、%

(三)劳动力人口比例和人口素质的上升为经济增长带来红利

人口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载体。一方面,适度的人口增长是保证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2020 年,锡林郭勒盟劳动力人口(15-59 岁)74.44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7.2%,分别高出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4.6 和1.58 个百分点。锡林郭勒盟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口为63.4万人,较十年前增加5.8 万人,增长10.1%,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7.18%,较全区平均水平(51.67%)高5.5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经济增长质效的根本保证。2020 年,锡林郭勒盟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0.39 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18.4%;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16.78 万人,占15.2%;初中文化程度人口为35.54 万人,占32.1%;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7.57 万人,占24.9%。同2010 年数据相比,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重提升7.9 个百分点,高中和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则分别下降2.0 和4.3 个百分点。2020 年,锡林郭勒盟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 万元,达到10.26 万元,年均增长6.4%。

二、对经济发展不利的人口因素

(一)人口总量低且增减变动分化明显

一个地区的人口基数既是劳动力的来源点,也是扩大消费和促进生产的拉动点。2020 年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110.71 万人,仅高于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居12个盟市的第10 位,占全区的比重仅为4.6%。从县域来看,锡林郭勒盟县域平均人口数仅为8.52 万人,居全区末位。全盟13 个旗县之中,十年间仅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多伦县、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5 个地区人口数量呈增长态势;8 个地区人口数量负增长,共减少常住人口4.19 万人,其中正蓝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和阿巴嘎旗分别减少1.21 万人、1.14 万人、0.87 万人和0.5 万人。

(二)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化

一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程度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劳动力短缺、消费意愿减弱等诸多不利影响。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锡林郭勒盟65 岁及以上人口12.77 万人,占比11.53%,比2010 年人口普查的6.68% 高出4.85 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用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锡林郭勒盟目前已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

分地区来看,13 个旗县市区人口年龄结构均已进入老年化。从各旗县之间的横向比较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经济活跃度相对较高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老龄化进程相对较缓,如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均在10%以下;而经济活跃度相对较低的南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为明显,均高于全盟平均水平,比如太仆寺旗高达21.87%,该地区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中青壮年人口纷纷离开家乡进城打工,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相应较高。

表3 各旗县市(区)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单位:%

三、优化锡林郭勒盟人口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锡林郭勒盟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区域人口分化明显,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谋划人口长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构建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提高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但从锡林郭勒盟情况来看,生育率自2017 年开始持续下降,从9.63‰下降至2022 年的5.59‰,2022 年锡林郭勒盟首次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0.95‰)为负的情况。生育意愿降低的重要原因是养育教育成本高。在养育成本上,目前的突出问题是0 岁至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不足,“老带孙”模式对老年人造成较大压力。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质量,学区房、教育投入等问题也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对职业发展的担忧也是很多女性“不愿生、不敢生”的原因之一。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在财政等领域持续投入,还需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相关部门要在就业、医疗、养老等制度及各领域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匹配性的调整,共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此外,还需要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二)加快塑造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锡林郭勒盟有近75 万劳动力人口,每年新增劳动力近6 千人,劳动力供给资源较为充沛。更重要的是,锡林郭勒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0.39 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1 年。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口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但同时,锡林郭勒盟在人才发展方面,还存在科研等领域投入不够,科技创新平台转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高等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人才引进困难、留住困难等深层次问题。今后,如何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人才、留住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怎样由“孔雀东南飞”转变为“鸿雁北归还”,就需要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以更好地举措深入抓好人才工作,推动人才红利充分释放。

(三)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从锡林郭勒盟老龄人口结构看,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2.77 万人,其中65-70 岁人口为6.18 万人。可以看出,虽然锡林郭勒盟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是近半数老年人口集中在65-70 岁这个年龄段中,这些群体属于“年轻”的老人,其身体基本处于健康状态,不少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可以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就要将老龄事业建设专项规划纳入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增加老年人口就业渠道,扩大老年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引导低龄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经济社会活动,使其发挥晚年余热。同时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精准施策,加大各类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从就业部门了解的情况看,锡林郭勒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从就业类型来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城镇私营单位仍然是就业岗位来源的主要渠道。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个体经营及机关事业单位招录等发挥带动就业作用也较为明显。从失业情况来看,2022 年锡林郭勒盟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失业人口约为3.69 万人。从失业人口结构来看,16 岁及以上在校或毕业后待就业的大学生、高中生群体约占66.2%;照顾家庭、料理家务的中青年妇女群体约占26.5%;由于身体状况或没有适合工作无就业的人员约占5.3%;部分从农村牧区转移的农民工约占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兼顾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一是精准施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通过发挥各类平台优势,开展就业主题公开课,把好大学生就业“思想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职业观、就业观。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技能培训、新职业培训、专项能力培训,支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二是多措并举,强化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层次对农村牧区劳动力开展各类“实用对路”的专业培训。坚持需求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做到训需相结合,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效性,努力造就一批懂业务、有技术、能操作、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村牧区劳动力大军。三是优化服务,推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对困难就业人员倾注更多关心关爱,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全面推广失业登记线上办理平台,简化服务流程和各类证明材料,优化失业登记网上受理程序。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促进就业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对接匹配。按需开发培训专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增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能力。四是科学赋能,焕发大龄就业人员精气神。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大龄人员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保护大龄人员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也需要为大龄人员再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确保这部分群体的专业能力始终“在线”,在就业竞争中凸显自身优势。

猜你喜欢
全盟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
广东:2022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均过亿
锡林郭勒盟重点民生指标对比分析
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
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地生产力大幅提升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观摩考察感受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锡林郭勒盟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
2014年阿拉善盟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