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梦晗 王韫秀 郭传骥 刘彩刚 赵玉虹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要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其中,科室成本精细化核算是医院运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科室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医院运营管理决策,为医院提升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立医院业务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在预算管理、物资采购、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到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如何促进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工具和机制,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结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样本医院)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总结科室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成本核算需要汇集多部门的数据信息,而不同部门根据管理需要按照各自的规则设定核算单元名称。样本医院护理单元归护理部垂直管理,护理部按护士服务的科室设置护理单元名称,如综合门诊护理单元,第一、第三内分泌科病房护理单元等;而在HIS系统中,科室名称设置规则为门诊、病房维度,如第一内分泌病房、第一内分泌门诊等。不同系统中科室核算单元名称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准确汇集,基础数据的质量影响了科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1]。
医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室体系不断完善,新增科室的情况较多。一般医院新增科室开诊往往只需通过医务部及计算机中心维护基础信息即可,而需要配套维护基础信息的设备科、后勤保障部、财务部、资产部等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及时维护,容易导致科室成本核算出现错误。如医院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新院区建立麻醉科,但由于新增科室基础信息维护流程不完善,新增麻醉科设备的空间变化并没有反映在账务处理上,致使新建的麻醉科已经开始运营但财务账中的资产折旧数据依然为0。
财务核算的一些费用,如水费、电费、物业费、房屋折旧费等的归集报销人员往往是相关技术类专业人员,而非成本核算人员,很难将费用归集计入相关核算单元[2],往往只是笼统地报到财务部门一笔费用合计数。财务部门通常将这些费用的部门计入“公共部门”,如“公共临床”“公共管理”等。“公共部门”并不是科室成本的核算对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成本分摊。
医院发生的一些费用,如年终奖、保修费、补缴保险、公积金等,财务一般按照费用发生的日期直接一次性计入当月,没有考虑费用的递延和收支配比因素,会导致个别月份成本费用数据不正常波动。另外,科室物资领用按照“以领代耗”的方式同样会导致收支不配比的问题出现。
医院会计核算更侧重对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对成本分摊参数的合理性考量较少。加之会计准则及成本核算制度文件中在成本分摊参数选择方面多为原则性指导,实际应用的参考价值有限[3],导致原有的科室成本分摊参数比较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不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各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各系统之间互不相连,每套系统都有自己的科室编码逻辑和数据处理逻辑,数据不能流动与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4]。
要进行精细化科室成本核算,需要梳理基础信息。样本医院通过访问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系统间的对照关系字典,完成数据清洗、标准化和提取工作,并多部门联动按月维护对照关系字典的更新、变更情况。
样本医院将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改革相融合,建立新增、变更绩效独立核算单元的多部门联签审批流程,既让各行政管理归口部门了解新增及变更核算单元的信息,做好基础数据维护,又让核算单元进一步了解医院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促进成本管理形成多部门各司其职、全方位管理的闭环模式。另外,样本医院建立了资产管理流程,将闲置资产转移、资产调拨及信息反馈机制嵌入办公系统中,并设立资产管理员管理科室资产。通过系统和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资产归属变更及空间位置转移的数据更新效率,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
从优化统计数据精细度角度,需要增加科室直接成本,减少需要分摊的间接成本。样本医院对计入公共部门的费用进行分析,探讨费用直接计入或计算计入科室直接成本的方法。如房屋折旧费中计入公共临床的金额可以按照门诊和病房的面积进一步拆分,门诊分摊的金额按照医生的排班数据计入相关科室成本,病房分摊的金额按照开放床位数计入相关科室成本;房屋折旧费中计入公共医技的金额按照医技科室的面积数据计入相关科室成本;房屋折旧费中计入公共行政的金额按照人员参数分摊计入相关科室成本;物业费按照科室占用的物业人员数分摊计入相关科室成本;洗涤费按照申请洗涤的科室及洗涤物品种类分摊计入相关科室;临床科室设置的办公室等机构发生的成本按照受益原则分摊计入相关科室。
如果医院发生的年终奖、保修费、补缴保险、公积金等费用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月成本,将导致月度成本数据波动、月度之间数据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样本医院将费用进行递延处理。以补缴保险费为例,2021年12月样本医院补缴2021年1~11月养老保险442万元、职业年金232万元。科室成本核算时将该笔费用在2021年12月~2022年10月递延,每月确认补缴养老保险40.21万元,补缴职业年金21.09万元,并按照各月OA系统人员考勤信息分摊至相应科室。这样一方面平滑各月成本,增强科室月度数据间的可比性;另一方面,绩效改革涉及提取人力成本中工资、保险等相对固定的成本数据,通过对补缴保险金额的递延,能够防止月度之间薪酬数据波动过大。
在政策层面,《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要求科室间接成本应当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采用阶梯分摊法,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式进行三级分摊,最终将所有科室间接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科室。样本医院根据《规范》的原则与医院实际情况,根据成本动因设置了灵活的间接成本分摊参数。如按照材料领用金额分摊物资管理工作部成本,按照护士人数分摊护理部成本,按照出院人次分摊病案室成本,按照门急诊人次分摊收费处成本,按照收支配比原则分摊医技科室成本等。
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架构,由多种不同专业部门组成,不同专业部门之间交流较少,每个部门之间的目标和管理理念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医院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普遍存在。而现代医院管理理念需要各业务管理部门从医院整体目标角度出发,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共同奋斗[5]。因此,现代医院管理越来越要求多部门联合、共同完成。根据医院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建立一个一把手负责的高效组织架构尤为重要。由院长牵头,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在医院统一目标、统一理念的指导下,组建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型管理组织,汇集医疗、医保、财务、统计、计算机等多元化专业背景人才,为提升医院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奠定组织基础和保障。同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动态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医院向着精益化运营不断迈进。
以目标为导向,建立成本核算途径和有效机制。目前,科室成本核算大多停留在算出结果的层面,而至于结果如何应用,以及对医院运营管理产生哪些影响仍不十分清晰。规范成本核算数据收集的流程和方法,开发成本核算系统与HIS、财务系统、OA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对接,从业务发生的源头采集成本基础数据,进行成本归集与分摊,重点将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相结合,以目标为导向,进而优化医院管理,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预期目标。例如,样本医院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基础,梳理出包括人员、面积、实际占用床日、服务量、材料领用金额、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台次等30多种成本动因,同时每年年初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根据业务变化情况,进行相关动因更新,确保科室成本核算结果更加贴合医院业务的客观事实。
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科室成本精细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多个省份发布了“卫生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在医疗领域开展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就目前发展来看,组织架构是基础,规范方法是前提,而信息化建设则是科室成本精细化核算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有效整合规范化的数据,帮助组织更好地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在信息化的加持下,数据得以快速、准确传递,为运营管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另外,借助信息化,在提升医院管理能力的同时,可将管理经验记录和保存。通过算法的不断创新,借助数据实现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推动科室成本精细化核算高质量开展。
科室成本是医院长期以来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也是项目成本、病种成本、DRG成本核算的基础,做好科室成本精细化核算对提升医院运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样本医院实践出发,对成本核算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探索分析,提出夯实基础数据、优化管理流程、优化公共部门费用分摊规则、收支核算配比、成本分摊参数合理选择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建议,为公立医院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