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飞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成都 61007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才能建设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将全国人民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修身立德。儒家经典《大学》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而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老子的《道德经》也强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修身的方式进行了诸多探讨,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修己以学、修己以敬、修己以诚、修己以礼四个主要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修身之道,经过创造性转化后,可以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提供丰厚滋养。
在传统文化中,对修身与学习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很多探讨。作为儒家开山祖师的孔子对学习十分重视,他曾经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十五岁开始一心向学,三十岁在社会上站住脚,四十岁因为明理而没有困惑,五十岁明确人生的命限,六十岁对正反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达到道德与自由合一的化境。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他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得来的。孔子对学习的方法有很丰富的思考,比如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要学与问结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长治》);要学习与复习结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要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等。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对学习也十分重视,他的著作第一篇《劝学》讲的就是学习。荀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努力学习,就可以提升精神境界,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传统修己以学的思想,对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有重要启示。其一,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当作提升党性修养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邓小平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3]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已经推进到关键阶段,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风险和挑战都急剧增加,全党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做到眼明心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二,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高尚的人格。在传统文化里,学习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成就理想的人格。据《论语》记载,鲁哀公有一次问孔子,他的弟子哪一位最好学,孔子的回答是:“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不迁怒”,就是不任意转移怒气,“不贰过”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两个方面都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学习,其主要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成就人格。《荀子·劝学篇》记载:“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学习的方式是诵经读礼,但是学习的目标最终指向的是圣人。党员干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做到“化理论为德性”,培育共产党人的崇高人格,让我们党不仅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也展现出强大的人格力量。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4]“涵养正气”“升华境界”指向的都是人格上面的提升,“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5],才能赢得未来。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人格的核心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传统文化中的对应概念是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全集·教条示龙场诸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朴素的情感,更不是盲目的宗教式信仰,而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比如《共产党宣言》应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比于封建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6]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要被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承担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个历史使命的群体就是无产阶级。由此《共产党宣言》得出“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我们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深入学习,就能深刻领会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就能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在遇到困难和曲折时也能从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二十世纪末,因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很多人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疑虑,邓小平这时精辟地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7]从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从深厚理论素养生发出来的强大理想信念。
根据《论语·宪问》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能做到“修己以敬”的就是君子。对于什么是敬,朱熹说“敬是悚然如有所畏之意”(朱熹《朱子全书·答胡季随》),又说“敬非别是一事,常唤醒此心便是。”(朱熹《朱子语类》)由此可见敬就是有所敬畏,时刻保持警醒、清醒。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讲:“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人只要能够自我警醒,时时提醒自己,心中的善念就多;相反如果放松对内心的照管,自我放纵,各种邪念就会涌上心头。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自我警醒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保障。这种警醒是时时处处都要保持的,首先是要能做到慎独。慎独出自儒家《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很重视慎独:“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简单说来,慎独就是在没人关注的场合,在私底下也能保持警醒。有“关中孔子”之称的东汉学者杨震,别人在深夜给他送金子,并说没人知道,不用担心。杨震说天地、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这里就体现了一种慎独精神。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要大力弘扬。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就对领导干部提出来慎独的要求:“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8]
通过慎独,就可以有效防止“两面人”的出现。“两面人”就是表里不一的人,《礼记·大学》里已经刻画了这种人的情状:“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在今天,这种人的表现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口口声声讲理想信念,背后却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有的在会场上铿锵有力地反腐倡廉,背后却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有的将为人民服务的调子唱得很高,落到实际为群众做的事情却很少,遇到点困难就绕道而走。出现这些现象的思想根源就是因为没有做到慎独,“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只在人前做样子,不在背后下实功。如果广大党员干部都能以慎独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无人关注时,也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保持对责任的敬畏心,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心,“两面人”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
第二,要做到慎初。慎初就是在事情的开端处保持高度警醒。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曾经给下属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王廷相有一次乘轿进城,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绵绵细雨。抬轿子的轿夫穿的是新鞋,所以开始走路时十分谨慎,担心泥水弄脏了鞋子。但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此后便无所顾忌地踩下去,“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翰《松窗梦语》)这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慎初之心、慎重迈好人生每一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就像故事中的轿夫一样从不慎湿了“第一脚”,以至于最后“湿了整双鞋”,因而,能不能守住第一次,把好“苗头关”,对所有党员干部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第三,要做到慎微。慎微就是在细小的事情上也高度警醒。《易经》里面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的问题不注意,最终可能就会酿成大的问题。陆贽是唐代名相,为人清正廉洁,但因此也有人反映他不近人情。唐德宗得知后劝他:“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陆贽不赞同唐德宗的看法,进谏说:“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何能中绝其意!”(《资治通鉴·唐纪》)“涓流不绝”,发展下去必然是“溪壑成灾”。从现实中观察,那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能在细微小事上也严格要求自己。而那些因贪赃枉法沦落为阶下囚的官员,通常都是在一次次忽略小节中越陷越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坏一次规矩,就丢失一分党性;搞一次特殊,就失去一片民心;谋一次私利,就丧失一分威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9]
慎独、慎初、慎微,其核心都是一个敬字,在独处时、事情开端时、面临小事小节时,都要心中有敬畏,心中有主宰。元代的许衡在盛夏时行路,因天气炎热而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其他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许衡,因为世道混乱,这些梨树没有主人,为何不摘下来吃。许衡镇定自若地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元史·许衡传》)慎独、慎初、慎微,就是要保证心中这个主人常在。
修己以心中的心,指的是本心、良知。修己以心就是用本心、良知指引人生的航向。孟子认为人人皆有善良的本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在孟子看来,做学问的关键,就是把丢失的本心给找回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进一步将本心明确为良知,在他看来,人人皆有良知,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都有良知。只不过一般人的良知会被欲望、习惯所遮蔽,这时候就要致良知,就是把良知彰显出来,让良知成为人生的主宰。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本心也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修己以心,首先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不忘我们党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执政党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总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民主,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党的治国理政全过程。
修己以心,就要坚持用初心来检视自己的意念和行为。传统修身文化认为,人的本心良知是善良的,但是现实中的意念和行为,却可能发生偏差,所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就需要时时以本心良知为标准对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进行反省。好的意念和行为就保持和贯彻,坏的意念和行为就坚决制止。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我们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10]自我批评也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那么这个反省的标准是什么呢,毛泽东在接下来的讲话中就点明了:“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10]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员自我反省的标准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党员干部要始终与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对标对表。在发现问题后,还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要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1]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2]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修己以心,还要勇于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传习录·上卷》);“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传习录·下卷》)。《格言联璧》也说:“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格言联璧·存养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砥砺初心,坚定初心,还是要在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自己。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十分显著,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长期的,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严峻的,所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尖锐的。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下,有些党员干部,曾经也能保持初心,但是在面临考验时,在面临阻力、矛盾时,在面临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时,他们的初心就开始动摇了,就可能做出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要让初心坚如磐石,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主动投入火热的实践,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艰难的局面中历练成长,在“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接受锤打。
礼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核心。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劝说篇》)清代的曾国藩说:“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13]礼简单说来,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的各种规范,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国家制度的礼制,中到婚丧嫁娶的典礼,小到个人生活细节的礼仪,都包含在内。传统修身文化,非常重视通过礼来约束自己。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具体细节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司马光提出:“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焉;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资治通鉴·汉纪》)这就是说,在各种场合都要遵守礼的规范,遵守了礼,就会有好的效果。
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礼,就是党的各种规矩。传统的礼有各种分类,比如《礼记·礼器》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就是礼有大的节目和具体细节的区分。《周礼》按照礼的不同性质区分出五种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我们党的规矩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指出:“党的规矩总的包括什么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14]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干部要从日常点滴做起,时刻以党的规矩来照镜子、正衣冠,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纪律与规矩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时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住底线、稳住心神、筑牢防线、始终如一。
严守党规,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章的制定和完善。1922 年,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也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完成。从党的二大到党的二十大,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不断完善,党章的内容历经18 次修改、不断更新变化。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鲜明品格。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体系谨严,博大精深。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章学习当做必修课、第一课,要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全面了解和掌握党章基本内容。要严格遵守党章,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守党规,就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地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守政治纪律,就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
此外,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要自觉遵守。党员干部要习惯于在约束下开展工作。有人问北宋著名思想家程颐:“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程颐回答:“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二程遗书》)这就是说,总是按照规矩去做,人生就是安稳的,内心也觉得安定。相反,那些不守规矩、行为放肆的,每天都处于危险之中,这才是劳苦。我们的党员干部也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不是把规矩看成是束缚,而是把规矩看为成就我们的好东西,把守规矩看成是一种福分,以守规矩为荣,以守规矩为乐。
以上我们阐述了传统文化中四种主要的修身工夫及其对党性修养的启示。其中,修己以学、修己以敬、修己以心侧重从思想层面上下工夫,修己以礼则侧重于外部约束。党员干部应当把这两种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既坚持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的高线,又严守党纪国法的底线,通过这种内外兼修,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就能使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