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景度评价的有轨电车沿线景观分析及再设计

2023-03-08 05:37王晨皓王玮王喆
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有轨电车景观设计

王晨皓 王玮 王喆

关键词:有轨电车 美景度 定量评价 景观要素 景观设计

前言

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指出了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上保持有序发展的同时部分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仍具有局限性以及规划过于超前等一系列问题。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类似的情形。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经有15个大中小城市开通了有轨电车线路[1],但并非所有线路都能将合理的规划管理落到实处。实际上在功能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有轨电车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其附加效用与价值,即通过有轨电车与城市用地、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地域文化、沿线开发等多方面耦合连结,从而协同带动城市的发展。在这其中,公众作为有轨电车的使用者和城市景观的感受者,其意见想法也应该反映到规划设计中。因此,基于公众视角的有轨电车沿线景观美景度调查十分必要。

美景度评价法属于景观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派,主张用群体的普遍审美标准作为景观评价的依据来建立相应的景观评价模型[2]。目前从发表的文献上来看,美景度评价法在森林景观美景度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3]。在道路景观评价方面,美景度评价侧重在乡村道路景观、行 道树、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4-6];但是采用视觉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有轨电车沿线街道景观进行评价的研究却几乎没有。为此本研究尝试利用美景度评价法,以基于图片打分的客观标准对景观要素进行量化,来建立科学的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规划设计管理体系。

一、研究对象概况

成都市于2019年12月27日开通了西南地区首条商业化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蓉2号线,总长39.4千米。有轨电车蓉2号线与成都地铁多条线路相交,便捷换乘,共同成网;沿线串联起交通枢纽、知名院校、生态保护区和工业园区等片区。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线车站、车体、隔离带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形象设计较为统一,但其沿线景观因跨越了较长的地理环境距离而显得复杂多样。然而自从线路建成以来,网络上(相关的贴吧论坛)对于其评价不高,尤其是针对沿线景观质量的批评声不断,对未来成都市以及国内的有轨电车发展规划带来了负面影响。

既然景观质量问题带来了有轨电车建设消极的一面,那么换言之,如果能够更好地将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营建与环境设计理念充分结合,提升有轨电车景观质量,可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众对于有轨电车作用的积极认知,从而助力提升公众空间审美水平,丰富公众审美感受;助力成都乃至全国有轨电车建设实现交旅融合发展,调动周边旅游和景观资源对有轨电车进行功能拓展;以点带面助力城市建设朝着“公园城市”理念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評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简称SBE法是由亚利桑那大学的Daniel和Boster提出的一种基于照片评价和专家评价的方法,其评价结果由景观本身的特征和评价者的审美尺度两个因素决定的[7]。其主要步骤是进行实地拍照采集,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邀请公众根据自身审美偏好为照片打分,结合定量分析之后,便能得到能够反映公众景观偏好的美景度值,对照片中的景观要素进行解构,通过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对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量值进行建模,以便总结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影响。

由于成都市多云雾,日照较短,因此本研究选择能见度高的时段对有轨电车蓉2号线进行实地调查和拍照采样。首先在前期多次乘坐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线进行整体调研,并且在设置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选择拍摄时间为2021 年7 月8至10日,具体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拍摄方法是组织15名调研人员使用佳能EOS M50 Mark相机以相同的焦距、光圈、感光度和拍照模式在选定的路段上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验目的从中筛选能反映沿线景观的照片进行长图合成,结果合成了累计12张照片。样本路段分别为1.何公路站——望丛祠站、2.合作路站——电子科大站、3.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站——天河路站、4.土龙路站——联工站,整理并合成同一路段上的照片,形成长图,最后整理以供评价(图1)。

(二)美景度评价具体方法

鉴于本研究关注有轨电车沿线景观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因素而改进的设计应考虑公众的需求,所以将评价组分为具有一定美学基础的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和非设计专业的人员作为评价对象,共计60人。然后将照片评分设置为5个等级——喜欢、较为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赋予这5个等级分值,分别是2、1、0、-1、-2分。将长图配以文字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每一张长图下面附上评分等级,并且在调查问卷开头明确指出每一张图片都建议仔细观察20秒以上,按SBE法标准化公式,对60名评价人员的每张照片进行了评分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因评价人员个人标准而造成的评分差异。相关公式具体如下:

式(1)和(2)中Zij是第j个评价者对第i个照片的标准化值;Rij是第j个评价者对i个照片的美景度值; j是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照片样本的美景度值的平均值;Sj是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照片样本的美景度值的标准差;Zi是第i个照片的标准化分数;Nj是评价者的数量。

(三)景观要素解构及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有轨电车沿线景观中影响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参考美景度评价和现代有轨电车工程景观相关研究,总结出了10项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要素影响要素,分别是沿线人行道路B1、有轨电车涂装B2、植物景观搭配B3、植被覆盖度B4、色彩多样性B5、地形地貌变化B6、建筑风貌B7、用地类型B8、沿线景观小品B9、车站建筑样式B10,采用10分制(0-10分)评定尺度调查表,由参与调查人员针对各个要素给出评值,如表1所示。

接下来再将10个景观影响要素依次进行分数评判,以实验得到的美景度标准化得分Zi作为因变量,每张照片的景观影响要素得分值作为自变量,依据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回归模型,统计并筛选出对成都市蓉有轨电车2号线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质量影响较高的影响要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样本所选的地点对应着不同的景观环境,其中土龙路站到联工站路段经过成都市的两河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和工业园区,所以有轨电车沿线的自然景观成分较多(图2);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站到天河路站路段、合作路站到电子科大站路段经过高校和住宅区;何公路站到望丛祠站路段经过景区和住宅区其余三路段,所以相对而言街道景观成分占比较大,这四个路段基本代表了全线路段所呈现的景观样貌。经过评价者对于各个照片平均评分的分析可知数据范围是-0.968到0.505,在所有照片当中均没有照片的美景度评价值超过分值1(喜欢),分值在-2至分值0之间的就占据了所有样本数量的65%。所以结果表明,整个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景观的景观质量都有待提高。

在SPSS软件的统计过程中,逐步去除对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景观质量影响不显著的要素,并记录显著性较强的要素,经过一共6次偏相关系数分析,剔除了6个影响不显著的景观要素,最终保留了对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景观的美景度评分值影响最大的4个景观要素(表2):植物景观搭配B3、色彩多样性B5、建筑风貌B7和车站建筑样式B10这4个要素,接着利用SPSS软件功能建立回归方程模型:Zi=-0.957+0.224B3+0.439B7+0.574B7+0.163B10。分析显示,美景度 标准化分数Zi与 B3、B5、B7和B10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Zi≤0.01)。通过美景度评分,得到以上四个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要素类目的权重,以及各景观要素对总体美景度评价值的影响比例。结果是植物景观搭配对美景度评价得分的影响最大,建筑风貌其次,接下来分别是色彩多样性和车站建筑样式。有层次感的植物景观组合的要素对SBE值的影响最大,存在明显灌木草本植物搭配的地块的权重较低,表明缺乏乔木,也就意味着植物景观搭配组合缺乏层次感,并且对景观的美感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另外三个景观要素分析数据显示,得分较高的建筑风貌部分多以特色化的建筑作为陪衬,所以还需要加强对于街区建筑风貌的修缮。市民不管是乘坐有轨电车还是在城市中生活中步行,鲜明、和谐的景观色彩能给市民带来愉悦的心情。车站建筑样式是4个景观要素中占比最少的一个,但依然不可或缺,车站建筑样式是最能够反映一座城市有轨电车整体设计水平和文化空间设计的景观要素。另外,植物覆盖度和沿线景观小品这两个要素虽然被剔除了,但还是能体现城市居民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也形成了公园城市理念的一部分。

四、有轨电车沿线景观优化设计建议

(一)沿线植物景观设计建议

植物景观搭配是影响有轨电车沿线景观的正相关因素;在有轨电车沿线景观的设计中注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种植设计,营建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既能提高绿化量与绿化面积,满足生态要求,解决植物种类单一、应用重复率高的问题,同时还能丰富植物景观效果。有美景度评价研究认为乔灌草复层结构评价值相对较高,配置简单的植物群落則给人单调平淡之感。且从降噪防尘等生态功能考虑,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群落结构效果优于单一结构。[7]在有轨电车沿线植物景观优化设计中,应搭配3至4种色彩。其中植物景观主色彩布局要分散,且主色比例应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为炎热,因此夏季可以选取一些冷色调的辅助色彩进行搭配,并注重色彩的层次感,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植物组合(图3)。同时观花植物和地被植物的采用也能够丰富色彩,并且更好地营造地被植物景观效果。

(二)沿线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建议

建筑风貌也是影响有轨电车沿线景观的正相关因素;针对有轨电车沿线龙吟至天河路段商用及住宅建筑风貌缺乏特点导致景观质量不高的问题,图4方案通过对建筑立面色彩和图案的排列组合进行可视化改进;方案深入调研了项目所在地的人群行为活动分析,并且挖掘了所在地的文化内涵,最终提取蜀锦元素的图案和色彩元素抽象成斜向加强的枚缎纹加以表现,如同希腊的圣托里尼岛海滨建筑群落那样,使得建筑成为了绚丽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体块,为有轨电车沿线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同样也可以结合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以及城市面临的重大事件对有轨电车沿线的老旧社区进行界面更新设计;比如成都市近期要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为一些有轨电车沿线亟待修缮的居民住宅楼的外立面增添一些有关大运会和“公园城市”色块图案组合以供宣传。

(三)站台与设施优化设计建议

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线站台设计本身在空间布局的逻辑性、功能性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符合基本要求,不宜进行大范围改动,但是可以通过为站台增添文化设施以及局部优化设计是完全可行的。例如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站靠近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利用高校文化符号对有轨电车车站进行文化空间设计。图5的设计方案在没有对通用站点建筑设计修改的基础之上,为车站的西南交大元素创设了IP形象;通过将有轨电车线路以及西南交大这两个物质形象拟人化的形式,放进车站的交互设施当中,从而营造出了文化氛围;精致可爱的扁平化形象也能让经过的幼龄群体更容易接受,而视觉图像中贴心的标语也让上班的通勤群体备感温馨,有力地宣传了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园和历史文化。

图6的设计方案则是针对望丛祠站的,同样是在对原本造型不进行大范围的改动下设计的一套导视与交互设计;方案通过对望丛祠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古蜀先民神话传说文化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四个主要文化元素:“布谷鸟”“荷花”“水”和“亭台楼阁”并抽象出来应用到车站导视牌的视觉元素设计,风格接近中国传统的简约概括的美,色彩也比较柔和清新;方案也设计了一个电子信息站牌的交互设施,整体形象的灵感来源于复古的游戏机,站牌上的凹槽按钮可以随着乘客的移动滑倒代表着不同位置的小圆点,乘客也可以扫描站台上的二维码,读取关于成都望丛祠相关的故事。

总结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的提出,已经使学科融合的态势愈发明显,原本属于社科门类之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也在不断创新,走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本研究依托美景度评价方法完成了对成都市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景观分析,基于科学客观的数理统计手段为成都市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判断给出了建议,同时也为环境设计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出了范式。

本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研究过程中专家评价较为缺乏,需要找寻更多背景为建筑景观和环境设计的专家来对样本进行评判以提高评价过程的准确度。国内有轨电车建设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后续的研究会参考选取国内外其他城市的风景秀丽、景观质量更高的有轨电车线路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得出的结论或许会更加具有效用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有轨电车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燕山路与曹雪芹西道交叉口运行有轨电车可行性研究
现代有轨电车不同等级交叉口优先配时方案研究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探讨
旅游城市发展有轨电车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59R2槽型轨精调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