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中的竹编艺术与场所精神的营造

2023-03-08 21:40:39刘任巧管雪松
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室内装饰室内空间

刘任巧 管雪松

关键词:竹编艺术 场所 场所精神 室内空间 室内装饰

引言

竹子在中国几千年天然材料的发展过程中,竹编占据了其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物[1]。随着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在生活中更加重视生活空间的绿色环保,竹编所具有的天然朴实、低碳环保的特性也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中。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也体现了竹对于居住环境独特的艺术价值。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致使地域特征逐渐弱化,建筑环境也日益趋同,这种千城一面的建筑风格使人们陷入了挪威建筑师诺伯格·舒尔茨所强调的环境危机中,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无场所感[2]。正是因为这种无场所感,地域性文化不断淡出人们视野,曾经无处不在的竹编制品不断被新的工业产品所取代,竹编艺术也不断走向边缘化,现如今竹编工艺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地域文化的塑造成为这些年室内设计的热门话题,场所精神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于挖掘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3]。

一、场所和场所精神概述

(一)场所的概念

挪威建筑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是“在世界活动中的人的空间反映,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使得空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场所则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一方面场所提供给所有的人类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给予个人或集体以空间的安全感和身份感”[4]。场所是一个包含物质和精神的整体,空间作为场所的物质形态体现,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等环境条件,只有当人参与场所中发生一系列的行为和事件,与场所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使得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进而产生场所精神,这样一个场所才能有意义。

(二)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概念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被奉为古罗马人的信仰。在他们看来一种独立的,且具有本体特质的守护神灵就是“场所精神”[5]。即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场所空间,并赋予该场所空间具有一定意义的场所感和空间感,使得该场所具有独到的特性与本质[6]。舒尔茨从“结构”和“意义”两个角度阐释场所精神,他认为“结构”是空间的方位感,舒服的空间会给人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压抑的空间会使人失落。“意义”是空间的精神性,取决于空间给人带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场所精神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人和家之间的关系出发,人和一个空间在经历长时间互动之后,人的活动就会在这一空间场所中产生独有的情感和记忆,这样对于人来说这个空间就变成了“家”。当人搬走后,原本“家”就不复存在,“家”就重新回到了“空间”上来。可知,人的情感体验是一个空间存在的意义,场所精神则是与我们真实生活所息息相关的,场所精神的产生离不开人、体验、情感等结合而成的整体。

二、竹编工艺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一)空间的围合

为了满足人群的隐私性需求,常常会围合出一个独立的功能空间,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提出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私密性属于人类安全需求的范畴[7]。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常常通过不同材质的墙体、隔断等来实现空间的围合以达到空间私密性的目的,这是常用的划分空间不同功能区域的方法。此时人与空间的交流就在所围合的空间中进行,有时使用玻璃等轻质隔断来分隔空间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和外界的交流。围合的空间能形成有效的空间边界,创造场所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在这一点上,围合的空间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如图1越南KIMONO的日式料理店中的编织隔断墙设计,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越南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的工艺。匠人们的传统技艺被建筑师应用到建造的元素中,编制墙采用宽厚的竹材,为了满足包间的隔音和隐私性需求,走廊为了采光和视觉效果,采用了更细的竹材编织而成的轻质隔断。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师和手工艺匠人还一起探索最佳的编织图案,这些元素组合到一起,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氛围。设计师利用竹墙、木头和石材这些取自当地的自然材料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创造了一个宁静安详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通过就餐活动,使得空间和人之间发生关联,给人带来一种手工艺匠人的归属感。

(二)空间的连通

空间之间的连通关系即通过材料、结构、装置等使得多个相邻空间相互贯通,将原本墙体、隔断等围合结构打通则实现了空间的连通。与围合空间相比,相连通的空间有更强的交流性,空间之间的领域感相对减弱,人与人、人与空间能时间更多互动。相连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空间的隐私性,但是在视觉效果上给人更强的空间感。空间的连通同样使得空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空间的连通并不是空间的融合,在冲破空间围合界限的同时仍然会保留自身的独立。

竹材和木材都是室内常用的自然装饰材料,和木材相比,竹材在力学性能方面上性能优越,如竹纤维是纤维材料的强者,密度大,竹子弹性大,具有较高的抗压弯的性能等[1]。竹材的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在大型的竹编艺术装置的塑造上能够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设计空间,在空间的连通上竹编艺术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由竹编编织而成的软雕塑在空间中能够带给空间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弯曲流动的形态打破了原本空间直线造型的冷漠、理性。

如图2、3所示的佛山“川隈杂谈”餐厅设计,设计师充分利用四川青神竹编文化,围绕着四川最本土的东西——竹子,作为整个餐厅的空间介质,在传递四川饮食文化的同时向世人传递四川传统的竹文化。蔓延贯穿整个空间的竹网将双人、四人、六人的就餐区域联通,同时与侧面卡座区和水吧台相分隔,使得中心就餐区具有一定独立性,利用编织的竹装置营造出川菜雅与俗并存的文化特质,从人们内心深处唤起了对整个空间的认同感。

(三)空间的限定

空间的限定是指对于空间加以目的性的限定,空间限定的要素包括四种形态:地面、梁和柱、墙面、顶棚。通常情况下,对于空间限定的手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改变地面标高来对某个空间进行限定,也可以通过地面的材质变化来限定不同的功能空间,再者可以通过顶面结构和梁柱结构来划分出某個限定的空间。相对于单独的空间围合来说,这些限定的手段增加了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模糊性,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使得空间之间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灰空间”。空间的限定可以是单独一个空间的限定,也可以是多个连通空间的各自限定,每个空间仍然会有各自空间界限。

图4为四川稻香渔歌艺术中心,设计师通过竹编装置将茶室区域进行限定,如果说一个完全围合的空间性格是内向的,是领域性强的,那么这个空间的性格是外向的,空间之间相互连通同时空间也被竹编装置围合,此时的空间是相互渗透、层次丰富的。艺术中心不定期会举办各种艺术展、文化展、茶话会等,使得空间充满活力和艺术的气息。设计师从乡村文化出发,将四川的竹编文化同艺术相结合,使得对参与者对空间的感受不再停留于空间本身,而进一步上升到精神文化体验中,将当地的文化展示给每一个人,进而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

三、场所精神的塑造

简单来说,场所是场所精神的出发点,在一个特定的场所中,参与者通过知觉体验初步建立对场所的感受,其次在对场所体验的过程中从知觉层次上升到情感层次,达到最终情感体验的目的,这直接影响着参与者对空间场所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感受[8]。在与空间不断对话和体验的过程中,在人们对场所的心理描绘中不断地建立一种场所感,场所感在精神体验中进一步升华则产生了场所精神,如图5。文章出于塑造场所精神的目的,从场所空间描绘、融合文化主题、结合生活、升华精神体验四个角度出发来探索场所精神的营造方法,给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取于自然、归于自然

场所中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是场所空间的载体,更是场所空间产生场所感的基础。随着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与社会条件的长期演变发展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更是携带了场所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记忆,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及其与历史、人文长久磨合的印记[9]。场所的空间特性是给参与者带来知觉体验的基础,在场所的空间特性中包含了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两种,因此自然空间要素是场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一个具有场所感的空间必不可或缺的。对于设计者来说,要想在室内空间营造场所精神,自然环境因素是设计的初级阶段就要考虑的。

室内空间中会出现“刚性”材料,这种理性、冷漠的空间形态,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心理暗示[10]。竹材属于自然材料,和大理石、玻璃、钢铁等“刚性”材料相比,竹材在心理暗示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天然的竹材呈现一种竹青色,竹子被砍伐后,颜色逐渐变黄,经过化学染色,可以赋予竹子更多的颜色。在一个空间场所的装饰上,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保留竹材天然色彩,有时为达到空间整体的协调性和创意性会对竹材颜色进行染色调整,从而给空间场所带来自然感。取于自然,归于自然,从环境中取材、汲取设计灵感都是尊重自然的设计方式,在设计时更为重要的是要顺应环境本身的地域条件,在室内空间装饰、建筑整体形态等设计上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协调的状态,这些都是塑造场所精神的基础。

(二)结合文化、确定主题

主题是空间的灵魂,是一条贯穿整个空间的主线,以某个主题为中心使得空间拥有特定的主观意义。一系列好的主题元素能够构成一个好的主题空间,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常常会通过设计元素的运用来实现特定视觉信息的传递,以符号为媒介将抽象的场所精神具象化[11]。通过视觉信息能将文化最直接地传递给使用者,使得参与者从知觉体验层面上升到情感体验层面,每一个不同的元素所包含的不同功能属性能够很好地塑造空间的场所感。因此,设计者可以从地方文化出发,结合地域人文特性确定空间主题,利用不同的元素符号来传递空间特有的场所精神。

上文所举的越南KIMONO的日式料理店(图1)、佛山“川隈杂谈” 餐厅(图2、图3)和四川稻香渔歌艺术中心(图4)都围绕竹编文化元素而展开空间设计。KIMONO的日式料理店中的竹编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越南当地一种传统的手工灯具,设计师将这一元素运用到门、隔墙、天花、扶手等建筑元素中,创造一种别具一个的氛围。佛山“川隈杂谈”餐厅和四川稻香渔歌艺术中心都是围绕四川本地竹编艺术而展开设计,“川隈杂谈”餐厅中设计师将四川竹编文化同川菜文化结合,将竹编艺术装置作为空间设计中心,将四川的传统传递到全中国;四川稻香渔歌艺术中心则是对当地竹编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竹编作为空间主题元素之一,设计师将竹编艺术装置同当地艺术结合,重新激活了乡村的活力。因此结合文化来确定空间的主题更能吸引使用者参与整个空间的体验,能让使用者在空间体验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唤起过往的记忆使得情感体验得以瞬间升华,进而产生场所精神。

(三)尊重生活、重塑归属

记忆之场是关于记忆的场所,包括纪念馆、博物馆、收藏品等,每个物件和曾经某段历史、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息息相关,在场所精神的生成过程中,生活中的题材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来自亲身的经历、文学作品、故事传说、宗教文化等,取材于生活,能够让空间中的参与者唤起过往的记忆。场所空间中的色彩、光影、形状、材质、肌理等物质环境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知觉体验,情感体验则更需要空间情节设计,因此空间中的情节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者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故事来创造空间情节能唤起参与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对整个空间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图6所示的崇州竹编博物馆的案例中,设计师利用竹编艺术为博物馆设计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艺术装置,同时设计师利用生活中的椅凳元素和艺术编织品来展现当地居民的生活,椅凳记载着人们从事生产劳动、饭后休闲等时间记忆,竹编产品则记载当地文化和未来,每一个场所的参与者仿佛能体验到劳动人民坐在椅凳上生产竹编产品的日常生活情景,能够回到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去。展示空间被竹编装置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每个展览区都在讲述道明镇的一段过往故事,通过装置将空间相联系,叙述道明镇历史文化的同时,展现竹编艺术的创造性和未来感,在继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向每个参与者传递道明镇的精神文化。可见,对于场所的体验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进而创造空间的归属感是传递场所精神、创造一个有生命力的空间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体验、以人为本

在场所精神的本质中,场所的核心与特色是围绕着“人”而展开。在场所精神的意义表达中,场所除了拥有物质的属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了人对于整个场所精神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2]。想要获得场所精神,我们需要重新回到人对场所空间的体验上来,根本是要着眼于人的情感体验中。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就是场所感的建立,也是人们感知空间秩序而营造场所精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2]。对于场所核心的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从获得情感体验上升到场所精神的过程,也是将场所感升华的过程。这就需要设计者、非物质环境、空间情节安排等非物质语义共同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完成对于场所精神的塑造。

空间的情节源自对生活的体验,在空间场所的设计上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并重新回到人的体验上来,而场所精神的产生关键环节是人的体验。如图7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园区中竹艺长廊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文化、生活等元素,给观众创造了一个赋有情感体验的观影空间。对于演员们来说,竹编长廊所围合的空间是一个表演的场所;对于观众而言,长廊空间则是一个观影、休闲的场所。在这个场所空间中,每一位参与者在活动中能够获得对场所空间的认同感。竹编和自然竹林相融合,竹廊表现一种上下起伏的舞动之感,仿佛所有一切都随着表演共同起舞。设计师将竹编文化和戏剧文化结合,同时将空间融入自然中,使得参与者在与空间互动体验中将空间的场所感升华进而获得场所精神。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人的体验,这也需要设计者把目光聚焦于人的精神体验中,这也是创造空间场所精神的关键所在。

结语

场所精神所包含的不仅是空间场所的物质属性,更重要的是其地域人文的精神属性。伴随着大生产而出现日益趋同的环境驱使传统文化不断消逝,竹编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场所精神中包含的地域人文属性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场所的情感归属。竹编工艺具有很大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國传统文化多元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竹编艺术在空间中的应用,挖掘竹编艺术在未来空间装饰中的潜力,同时鉴于地域文化和情感体验的目的引入场所精神的理念,一方面为空间的设计注入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呼吁设计师重拾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师,要从环境、文化、生活、体验等各个方面出发,将场所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创造真正有活力的室内空间场所。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室内装饰室内空间
高层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青年文学家(2022年2期)2022-03-17 21:57:14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46
室内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上海建材(2021年2期)2021-02-12 03:17:22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讨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38:06
室内装饰设计学视域下的学徒制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18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现代园艺(2016年4期)2016-03-24 1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