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加洪 赫运涛 李俊瑶
标准化是规范科技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技术措施,是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基础保障。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作为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平台标委会)秘书处的依托单位,将标准化作为科技平台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研制发布实施了一批国家标准,有效支撑了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平台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推进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条件资源的研制采集、整理保藏、开发利用、共享服务,筑牢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条件资源支撑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科技平台工作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必须将标准化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由于科技条件资源本身具有多样性、异构性与复杂性,在采集整理加工保藏中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必须要有统一的信息描述标准规范,才能对资源进行信息化,实现资源的精准检索、快速识别和高效利用。二是科技条件资源大多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相对分散,这也决定了科技平台建设运行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保证各方工作的协同一致和有效衔接。三是随着《数据安全法》《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等法律政策文件的深入实施,数据汇交、数据安全等标准规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必须要有相应的标准,在做好资源共享利用的同时,保障科学数据等资源的质量安全。
鉴于此,早在2008年科技平台工作开展伊始,科技部、财政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决定筹建专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研制实施科技平台建设的共性与通用标准规范。这一设想得到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2009年5月,平台标委会正式成立,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任主任委员,平台标委会秘书处设在平台中心,具体负责标委会日常工作。2010年,科技部、财政部对平台标准化工作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为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1月,第二届平台标委会完成换届,建立了“标委会决策+秘书处协调+专家组分领域咨询把关”的工作体系。原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任主任委员,平台中心主任苏靖等任副主任委员,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任秘书长。49位委员分别来自政府部门、共享平台、标准化研究机构、高校院所、地方平台机构等多个方面,负责平台标准化重要事项的审议决策。平台标委会设立了科学数据、科研设施与仪器、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野外科学观测四个分领域专家组,为标准体系研制、重点标准的研究推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平台标委会还形成了标委会章程、专家组及秘书处工作细则,为平台标准化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持续推进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培训等工作,有力支撑了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加强标准化工作战略研究,持续完善科技资源管理标准体系。
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秘书处组织相关单位,系统梳理了平台建设过程中形成的700多项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办法,根据平台标准化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从科技资源类型、管理共享流程、标准层级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资源管理标准体系三维模型。
同时,基于科技资源的全生命周期以及资源管理共享的全流程,研究提出了科技资源管理的标准体系框架,列明了科技资源管理所需的六大类21小类标准,梳理了各类标准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形成了平台标准化工作指南。组织科学数据、野外科学观测等专家组参照科技资源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推进本领域标准体系的细化完善。
第二,推进一批国家标准的研制和发布实施,形成预研一批、立项一批、发布实施一批的标准体系。
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秘书处遵循统筹规划、急用先行的原则,围绕平台门户建设与共享服务以及各类科技资源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平台标委会归口已发布标准22项,在研标准18项,涵盖了科技资源信息描述、资源标识、数据汇交、科研仪器分类等方面。同时积极组织对已发布标准的宣贯推广,促进了标准在平台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科技计划形成科学数据汇交、科技资源标识、科技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价、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等重点工作。
2021年以来,平台标委会结合平台工作迫切需求,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围绕科研仪器命名规范、科学数据管理计划、医学科学数据共享利用伦理隐私保护等标准开展预研,同时结合“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中“科学数据安全技术及基础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积极推进科学数据安全相关标准申请国标立项,逐步形成预研一批、立项一批、发布实施一批的工作体系。
第三,推进科技平台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和团体标准化工作,积极拓展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渠道。
科技资源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秘书处在科学数据、微生物科技资源等领域,积极推进国际标准的转化,初步改变了我国科技资源领域技术规范与国际不接轨的局面。比如,指导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制定了国际微生物领域的第一个ISO级别的数据标准“微生物资源在线数据管理和数据发布规范”,2020年11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ISO/TC276)正式发布,目前正在通过平台标委会立项为国家标准。
同时科技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涉及的领域众多、环节较长,需要将大量的技术操作规范固化为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各平台遵循的规范就有数百项。仅靠国家标准很难充分满足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大量的标准特别是细分领域的标准更适于以团体标准形式发布。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也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鉴于此,同时考虑到科技平台领域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2020年下半年以来,平台中心积极协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市民政局,推进筹建中关村科技资源共享联盟,并将其作为团体标准发布实施的主体。
2022年1月,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吸纳了中科院地理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70家会员单位。2022年9月,在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指导下,联盟成立团体标准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团体标准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领域的团体标准发布实施。目前,已首批立项了18项团体标准,涵盖科研仪器命名、科学数据管理、科技资源库建设等方面。
第四,标准化工作有效支撑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一是支撑平台门户系统建设,推动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比如,科技资源核心元数据、服务核心元数据等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支撑了平台门户系统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的建设,实现了平台门户统一通畅的数据汇交和信息导航检索,保障了各领域平台分散异构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是对已收集整理的科技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提高了科技资源描述质量。比如,科技资源标识、科学数据汇交相关标准的发布实施解决了科技资源类型多样、分类复杂、异构性强以及整合难度大等困难,使得保藏在不同部门且属于不同领域的异构性科技资源,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了科技资源描述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三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使科技资源收集、保藏有章可循。平台标准化工作推动我国部分科技资源领域标准规范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初步建立了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推进人类遗传资源领域建立了由资源描述标准、实验技术规程以及伦理规范等三大体系构成的人类遗传资源整合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标志着我国人类遗传资源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整合;推进材料腐蚀观测领域制定的10项关于极端物质的国家标准成为西部大开发中工程选材及机电设备设计必须遵行的标准。
此外,作为科技部直接管理的标委会之一,平台中心和平台标委会还积极支持其他相关科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先后支持兄弟单位《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技术规范》《科技评估基本术语》《科技评估基本准则》等国家标准的立项研制发布。帮助有关单位在平台标委会框架下成立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组,并最终成立了全国科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新时期科技平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做好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标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要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科技平台治理的方方面面,提升科技平台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资源大国,科技资源的总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新时代,需要科技平台工作进一步从注重数量规模建设转变为更加注重提升资源质量和使用效益,更加注重保证关键仪器、核心数据、重要种质等战略科技资源的安全可控,这些都离不开标准化的理念、方法和手段。
面向未来,科技平台标准化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科技平台以及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强化标准对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平台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着重推进工作急需标准的研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科技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中的作用。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展新时期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的总体设计。梳理和评估现有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现阶段的适用性,结合科技平台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际上相关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开展新时期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与科技资源能力建设和开放共享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做好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布局。
(二)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和修订。围绕《科技进步法》《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等的深入贯彻落实,着力在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运行、科研数据管理等方面,优先开展标准预研。推动一批重点标准特别是通则类标准的研制,支撑好数据汇交、平台建设、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等重点工作。积极指导推进科技平台团体化标准工作,实现科技平台领域国标团标的统筹设计和一体化实施。
(三)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强化标准的推广应用。面向各地方平台建设管理部门以及拥有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科技资源标识、元数据汇交设计规则等已发布国家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加快标准应用实施,提高科技资源管理能力和共享利用水平。
(四)探索国际标准化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际间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更加频繁。要梳理研究国际上与科技平台相关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情况,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提案,适时开展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