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结构?
——区分内外部金融科技的对比分析

2023-03-08 06:25黄素心王姿郁
金融发展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金融

黄素心 王姿郁

(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一、引言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新兴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范围逐渐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市场,凭借其高效性、便捷性和低成本不断拓宽获客渠道,抢占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蚕食其利润,给其贷款业务带来较强的“竞争效应”。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创新,促进产品服务更新、成本降低和风控能力提升。

国内外学者分别站在金融科技企业和商业银行两个独立视角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从金融科技企业的角度看,邱晗等(2018)[1]认为在信贷方面金融科技企业是商业银行的补充者,填补了传统服务的不足。孙旭然等(2020)[2]认为金融科技通过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优化了自身贷款结构。Kotarba 和Marcin(2016)[3]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快速适应客户行为变化、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优势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的压力。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角度看,徐晓萍等(2021)[4]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了自身对软信息的处理能力,扩大了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金洪飞等(2020)[5]认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会显著降低风险水平,改善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同时,Allen 和Lamont(2010)[6]通过分析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在特定贷款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在硬贷款技术上不具有同等优势,而小型商业银行在关系型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但有关研究较少关注两者分别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

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153 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贷款信用结构、贷款对象结构和贷款期限结构三个角度,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通过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区分为外部金融科技①(Outside Fintech)和银行金融科技②(Bank Fintech)(Cheng 和Qu,2020)[7],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有利于商业银行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对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应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假设

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信贷结构的调整,包括信贷的持有部门结构(个人贷款与公司贷款)、期限结构(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和信用结构(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刘莉亚等,2017)[8]。现有关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影响的研究主要以金融中介理论、金融脱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长尾理论、技术溢出效应等为基础,从金融科技企业入侵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的替代效应及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带来的优势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一)金融科技对贷款规模的影响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息优势对接资金的供需双方以获取中介利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多样化的理财方式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对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替代效应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有效提升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Marquez,2001)[9],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资金供需双方便捷地获取信息,降低了双方对商业银行这个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的下降,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郑霄鹏和刘文栋,2014)[10]。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主动应用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等创新征信手段,推动贷款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其信息获取效率和质量,降低监控成本,拓宽服务范围,促进贷款规模增速的提高(徐晓萍等,2021;Lapavitsas和Santos,2008)[4,11]。盛天翔和范从来(2020)[12]认为金融科技会引起不同规模商业银行贷款技术差异缩小,各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均衡、竞争程度增加,商业银行积极发放贷款以抢占市场份额,有利于贷款规模增速的提高(Marquez,2001)[9]。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提高。

(二)金融科技对贷款信用结构的影响

金融科技企业凭借其拥有的技术优势获取客户的消费记录、信用等精准信息,深挖客户需求,吸引优质客户资源,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客户黏性,挤压了商业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规模。同时,金融科技企业对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业务的分流导致商业银行获取的专有客户信息减少,也会对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发放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金融科技企业的入侵引起商业银行间竞争程度的变化,当竞争超过临界值时,会降低普惠型信用贷款的占比(孟娜娜等,2020)[13]。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下降。

为弥补金融科技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客户的争夺而缩减的利润,一方面,商业银行将目光转向缺乏抵押物的客户,增加信用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将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应用在信息搜寻、处理和共享的过程中(盛天翔和范从来,2020)[12],提高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水平,有利于将其在关系型贷款过程中获得的管理者能力、企业主人品等缺乏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且难以被其他商业银行获取利用的软信息硬化以提高信息传递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其利用信用评估模型处理风险信息的能力,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占比(徐晓萍等,2021)[4]。由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上升。

(三)金融科技对贷款对象结构的影响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随着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旺盛。金融科技企业强调小利润大市场,将被大中型商业银行拒之门外的长尾客户群体纳为服务对象。一方面,在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挤压了商业银行发放个人贷款的潜在份额(任碧云和郑宗杰,2021)[14];另一方面,以发放个人贷款等低资本消耗型贷款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优质低风险客户被大型商业银行抢占,导致其个人贷款占比的缩减(金洪飞等,2020)[5]。同时,跨地域、跨市场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企业增强了风险的传染性,带来了较强的资本监管,而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会增加对个人贷款等低资本消耗型贷款的发放(彭继增和吴玮,2014)[15];相反,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会减少个人贷款的发放。由此,本文提出假设5。

H5: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下降。

由于头部客户具有贷款额度大、稳定性强等优势,商业银行对头部客户的竞争更激烈,但随着维护成本的增加,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被压缩。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创新贷款技术有效提高了处理分散信息的能力,降低了个人贷款风险的监测成本及发生概率,增加了个人贷款的发放(徐晓萍等,2021;刘莉亚等,2017)[4,8]。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意识到维护长尾客户、突破“信贷歧视”有利于提高收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增加了对个人贷款的投放(Berger和Udell,2002)[16]。由此,本文提出假设6。

H6: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上升。

(四)金融科技对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

从贷款期限结构来看,商业银行为弥补金融科技企业对其贷款市场份额的蚕食,通过发放中长期贷款吸引客户并增加收益。但从商业银行负债端来看,金融科技企业以其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吸引了商业银行的优质存款,双方在存款市场的竞争增加了商业银行对银行间市场期限较短的批发性融资的依赖(李大治和徐奕晗,2014)[17]。在经济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基于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的综合考量,为降低代理成本、减少存贷款期限错配引发的经营风险等问题,倾向于发放短期贷款(Diamond,2004)[18]。由此,本文提出假设7。

H7: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占比上升。

金融科技的出现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用科技促进创新,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影响其贷款结构。谢治春等(2018)[19]认为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间的应用会扩大银行间贷款技术的差距,推动各类商业银行展开差异化竞争,即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对于贷款期限类型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但盛天翔和范从来(2020)[12]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会引起不同规模商业银行贷款技术差异缩小,各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均衡将使得“客户争夺效应”占据有利地位,有利于延长贷款期限(Xie 等,2019)[20]。同时,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等多种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风险监测与控制能力,为信贷期限的长期化提供了技术保障。由此,本文提出假设8。

H8: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占比下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2年3月,我国商业银行总数为1807家,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9家,农村商业银行1599 家③,住房储蓄银行1 家,民营银行19 家,外资银行41 家。由于部分银行数据披露不全,本文选取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5家④作为研究样本,小计153家。本文选用的样本期间为2011—2020年⑤,全部银行数据均来自万得数据库,并通过查找各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进行补充,对于无法获取的缺失数据,采用基于Python 的Sklearn机器学习框架中的随机森林回归予以补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先衡量了商业银行总贷款规模的变化,以总贷款增长率(loan)为因变量。然后从信贷的持有部门结构(个人贷款与公司贷款)、期限结构(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信用结构(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三个维度衡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化,分别选取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重(person)、短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short)、信用贷款占总贷款比重(credit)为因变量。

2.解释变量。(1)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数字金融依托金融科技的发展,借助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发展新一代金融服务。因此,本文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为基础,计算各商业银行所处外部环境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郭峰等,2020)[21]。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包括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选取每万人拥有支付宝账号数量、人均支付笔数、人均购买余额宝笔数等共计33 个指标进行构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该指标贡献较小,因此,能够以该指标为基础构建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Outside Fintech)。现有文献衡量商业银行所处环境的金融科技发展程度通常是按照商业银行总行所在省份进行汇总,将微观的商业银行数据汇总为省级面板数据。但商业银行服务范围较广,不只服务于总行所在省份,且将单个银行数据汇总为省级面板数据丢失了商业银行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本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

其中,Q2020代表i银行2020年拥有的机构总数;Qp,2020代表i银行2020年在p省份拥有的机构数量;Fintechp,t代表p省t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较小,本文根据该银行开设机构的县(市、区)确定其服务范围,以其服务的地市或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作为其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

(2)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本文定义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衡量的是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赋能作用,因此,本文参考沈悦和郭品(2015)[22]、Cheng和Qu(2020)[7],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Bank Fintech)。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参考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转型20 大痛点问题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主要在获客与营销、产品与服务、风险控制及运营管理四个方面应用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要素如表1 所示,本文从中选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五种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作为关键词⑥。

表1:金融科技应用涉及的主要技术要素

其次,借助百度搜索引擎,计算各商业银行各年度的关键词词频。将商业银行名称与各技术关键词搭配进行搜索,利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各商业银行在2011—2020年各年度的新闻搜索结果。

最后,以搜索的关键词词频为基础,将同一商业银行层面的所有关键词搜索结果数量加总,得到总搜索量,并对这一指标作对数变换,作为衡量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指标。

3.控制变量。宏观层面,由于商业银行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中会降低发放贷款的标准,进而对其贷款结构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反映货币供应情况的M2 作为控制变量。同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商业银行对物价变化较为敏感,因此,本文选取反映物价增长情况的GDP平减指数作为控制变量。

微观层面,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吸储能力及贷款结构受资产规模的影响,本文选取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对数(lnasset)衡量其资产规模。由于商业银行现有的贷款质量、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影响其贷款结构的主观风险偏好,因此,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problem)及资本充足率(car)反映其风险控制及偏好。同时,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影响其对贷款对象及类型的选择,因此,本文选取净利差(nim)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

本文参考Cheng 和Qu(2020)[7],把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区分为外部金融科技和银行金融科技两方面,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同时,由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享受的政策、服务对象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以商业银行2018—2020年三年的资产规模为基础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见表2),以探究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冲击的反应程度。

表2:商业银行分类标准

在实证检验过程中,考虑到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持续性,本文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引入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解决内生性问题,设定模型如下:

其中,yi,t代表信贷结构的变量,包括总贷款增长率、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短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及信用贷款占总贷款比重;OutsideFintechi,t代表i银行第t年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BankFintechi,t代表i银行第t年的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

四、实证结果分析

以下用SYSGMM 对模型进行估计的实证结果的AR(2)检验对应的P值均大于0.1,表明扰动项差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且Hansen 检验值介于0.1 和0.25之间,通过Hansen 检验,且不存在工具变量过多而引起Hansen 检验效果变弱的问题,表明不存在工具变量过度识别问题。因此,本文构建的动态面板模型具有合理性。具体实证结果如表3—表6所示。

表3: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长率的影响

表6: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占比的影响

(一)金融科技对贷款规模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3,得到如下结论:

1.外部金融科技对小型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长有显著挤压效应,表明金融科技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形成挤压,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表3 第二列显示,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说明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抑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通过对比第四、六、八列数据发现,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对小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冲击最大,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冲击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强化了其对抗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二是金融科技企业贷款服务范围主要为优质的长尾客户群体,其凭借更高的收益、更便捷的服务等抢占了小型商业银行的部分客户,进而造成小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2.银行金融科技促进了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说明商业银行通过应用新技术拓宽了服务半径,增加了贷款投放,有利于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表3第三列显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通过对比第五、七、九列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大中型商业银行贷款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中型商业银行通过在内部建设专业技术团队等方式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故现阶段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可能会引起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速的暂时放缓;但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主动运用金融科技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扩大贷款规模有积极作用。

综上,金融科技的发展给中小型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影响;同时,相较于中型商业银行,小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客户资源、社会信誉及雄厚的资本优势,积极发展自身金融科技水平。而中小型商业银行拥有的资源较少,可以采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获取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行业交叉和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

(二)金融科技对贷款信用结构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4,得到如下结论:

表4: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的影响

1.外部金融科技发展造成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收缩。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且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突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金融科技的发展缓解了贷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型商业银行的特有信息减少,金融科技企业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凭借低成本等优势吸引了部分信用贷款;二是商业银行危机和创新意识的下降更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蚕食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份额。

2.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占比扩张。这表明依托于大数据等尖端技术有利于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说明银行金融科技对其信用贷款占比的影响显著存在,但其对中型商业银行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可能是因为大型商业银行为保持技术独立而独自发展金融科技,短期内资金占用量较大;而中型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优质客户资源,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获得相关技术,有利于其获取更为广泛且精准的信息,为其精准衡量客户信誉和贷款风险奠定基础。

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估和贷款调查的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评估的精确性;同时,要优化信用贷款流程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外部金融科技或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应用相关技术,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并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信用贷款获客能力。

(三)金融科技对贷款对象结构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5,得到如下结论:

表5: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比的影响

1.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扩大了大中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占比,挤压了小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时第八列数据显示小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占比受到外部金融科技的冲击而缩减。这表明大中型商业银行凭借其比小型商业银行更稳定的信誉和更雄厚的资金,将服务范围拓宽至个人来应对外部金融科技的冲击,同时抓住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准入门槛的降低和潜在个人客户的增加这一机遇,增加了对个人的放贷规模。而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是更具优势的同行业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双倍冲击,贷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长尾客户群体的贷款份额被蚕食。

2.银行金融科技有利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扩张。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规模的扩张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但该效应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影响较大,可能的原因是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稳健性水平较高受到的冲击较小,且凭借更高水平的金融科技,倾向于发放收益更高的贷款。

综上,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个人贷款占比的提高,一方面,表明居民贷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个人信用评估准确性及便利性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居民个人,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该影响更突出地体现在中小型商业银行。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可凭借其拥有的客户资源、社会信誉及金融科技相关技术扩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和更多的个人客户等红利成为扩张个人贷款规模的主力军。

(四)金融科技对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

通过分析表6,得到如下结论:

1.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引起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占比显著下降,表明外部金融科技有利于贷款期限的长期化,从而有利于保持企业资金长期稳定,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外部金融科技对短期贷款占比的挤压主要表现在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上。可能的原因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挤占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大型商业银行被动地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以增加对收益较高的中长期贷款的发放;而金融科技企业与小型商业银行服务的客户存在交叉,挤压了小型商业银行短期贷款的规模。

2.银行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商业银行短期贷款规模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由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存款短期化进而引起的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表6 第五、七、九列数据显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大型商业银行短期贷款规模的扩张,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因发展金融科技扩张了其短期贷款规模。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在银行内部建设专业团队以保证技术的独立性,造成前期投入过多,可发放贷款下降;或是通过将新兴的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应用在风险控制等领域,提高了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倾向于发放收益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减少了短期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引起银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即竞争程度的变化。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双重冲击之下,因存款市场的竞争导致对期限短的批发性融资的依赖,为了避免存贷款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中小型商业银行会增加短期贷款的发放。

综上,小型商业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金融科技企业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各银行之间对短期贷款都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市场份额大及拥有金融科技尖端技术等优势着重满足客户中长期贷款需求,中型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负债期限等实际情况同时开展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业务,小型商业银行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手段在短期贷款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即各商业银行应开展错位竞争以应对金融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带来的冲击,同时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相关指标,分析外部金融科技和银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并基于2011—2020年商业银行微观层面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倾向于发放收益更高的中长期贷款和覆盖范围更广的个人贷款,而小型商业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下降。

第二,银行金融科技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信用贷款的投放。

第三,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银行金融科技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及结构的影响更大。从贷款信用结构看,扩张其担保贷款;从贷款期限结构看,扩张其短期贷款。

(二)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先机,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加快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制定发展规划。信用贷款、个人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长空间较大。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替代效应”和“鲶鱼效应”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危机意识,激烈的竞争促使商业银行选择延长贷款期限、拓宽服务范围来争夺客户;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贷前便捷高效地获取高质量信息、贷后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助力其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

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一是要凭借其拥有的客户资源、雄厚资本及社会信誉等,加强对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一方面,这有利于其充分吸收、运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另一方面,也为其建立内部专业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保证技术独立性提供基础。二是要适当拓宽服务半径,实现业务下沉。大型商业银行业务要适度下沉,不是要抢占中小型商业银行已经稳定服务的优质客户,而是面向金融机构未覆盖的客户,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一是要加强对外合作。由于规模、资金和人才等局限性的存在,应审慎使用资本,杜绝盲目投资,中小型商业银行可采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享受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二是要完善定价管理机制。中小型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市场信息收集机制提高预测能力,以大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对产品、服务实施差异定价,以弥补盈利空间的压缩。三是要把握区域性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根据区域特点及优势,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银行业务,一方面,有助于信贷资源逐步向中小微企业、“三农”及特殊人群倾斜,助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自身客户群体的扩充。

2.控制金融科技融入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点:(1)金融服务门槛降低出现的低质量网贷与银行资金产生关联;(2)商业银行开展的跨区域合作与产品创新;(3)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带来的行业交叉风险;(4)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存贷款利差缩小及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会引起商业银行追逐高风险行为,从而带来风险;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引起贷款人追逐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间接地把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特定风险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外溢风险的跟踪研究与风险预警。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利用率,通过充分利用预测算法等先进技术提高原有数据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等,优化其在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注:

①外部金融科技是指金融科技企业使用的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式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

②银行金融科技指的是商业银行使用的金融科技,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

③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数量较多,但其主要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客户群体较小,拥有的贷款规模在商业银行总贷款规模中占比较小,且数据缺失较多,因此,未将农村商业银行纳入研究样本。

④此处统计的是截至2022年3月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数量。而本文选取研究样本的期间为2011—2020年,期间存在机构新设和退出的情况,因此,后文商业银行数量存在与此处不一致的现象。

⑤2011年,金融科技发展步入第二个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网民数量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⑥考虑到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与传统的预测模型、系统(平台)有所区别,为了避免爬取数据时混入金融科技浪潮兴起之前各大商业银行使用的传统形式的系统(平台)数据,本文选取了大数据等五个可以表现出商业银行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而引起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程度提高的关键词。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金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