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温明霞
水本身就与人类生存及发展密不可分,我国远古时期人们就有逐水而居的习惯,我们的先祖更是在黄河流域休养生息从而走向世界的。水因其可调节局部气候且改善人居环境,对体现城市文化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营造城市滨水景观,必须要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将当地地域文化内涵与历史人文特征相融合,力求营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最佳滨水景观环境,这样才能赋予城市滨水景观以独特的文化内涵。
(1)地域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域文化即具有广大地域范围,地区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而狭义的地域文化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地域环境中或者一定的城市区域中具有当地独特的文化。
(2)天水地域文化概述。“天水”因水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之重镇,为国家级历史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核心片区。天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先后孕育了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以及石窟文化,以上五大文化即天水古文化,是天水地域文化的根源,除此之外还有图腾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这些不仅仅是天水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探讨华夏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就是人们对滨河区域环境内的物质实体改造后,所反映出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能够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生态协调稳定发展,增强各个城市的可识别性,有利于城市整体优化,对城市地域文化传承也极具重要意义,滨水区是陆地与水域交界地带的景象,一般包括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元化的人文景观,有很强的功能性和欣赏价值,属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空间运用景观美学及工程技术等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地貌、种植观赏植物、建造风景建筑及小品、设置道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符合人居环境的过程。
天水地区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大多比较抽象,常见的是浮雕形式。在地区内每个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大同小异问题,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区别。通过调查天水市秦州区天水湖公园、麦积区翠湖公园、甘谷县渭河风情线、秦安县葫芦河生态公园等天水特色滨水景观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总结,得出天水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调查发现,在天水滨水景观设计中运用现代元素较多,但文化景观较少,没有体现出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天水作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众多的地域文化。比如天水湖公园在设计中融入了天水当地的伏羲八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天水五大文化元素,但都是以浮雕的形式,大多比较抽象,不了解天水历史的人是无法懂得其中的内涵,对于广大市民和游客来说,起不到很好地普及宣传教育作用,没有将的域景观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如图1)如天水市秦州区天水湖公园翠湖公园、麦积区翠湖公园都采用蓄水的方式,平静的水面,整齐的驳岸,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也以铺装、喷泉、雕塑等方式居多;葫芦河生态公园和甘谷渭河风情线对滨河绿地进行了开发,建了一些休憩建筑,更多地考虑了功能性,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在景观的设计中也很少体现出每个地区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特点,宣传教育和休憩功能体现较多,文化氛围不足,总之滨水景观中缺乏文化气息,缺少灵魂的东西。
图1 天水湖公园的三国文化
天水市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秦安小曲、武山旋鼓、天水秦腔脸谱、甘谷剪纸、清水打夹板等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此外,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主要有伏羲、轩辕、李广、赵充国、姜维、李世民、邓宝珊等历史名人,他们对所处历史时期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上这些在天水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有所应用,比如,天水湖公园的浮雕墙(如图2),就是民俗文化的代表,但因对其挖掘、吸收、理解、深刻研究的程度不够,不能更好地体现民俗文化的内涵,设计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只是根据自己对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理解,缺乏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设计中生搬硬套,追求形似,难以达到景观设计中的神似,更有胜者照搬照抄其他地区或者景点的设计,对天水的历史文脉,设计中难以诠释和弘扬天水的地域文化。例如在天水市麦积区翠湖公园的鹅卵石铺砖道路中,铺装图案设计多采用花鸟鱼虫、几何图案等,只是直观地展现,这些表现形式虽然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缺乏对天水地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所产生的设计符号的提炼及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研究,铺装中缺乏对民俗文化等信息的反应,和其他地区的滨水景观设计并无二致。
图2 天水湖公园的民俗文化
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很多城市忽略了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导致滨水景观设计正在失去地域性特色。天水滨水景观设计中近年来也受到了照搬照抄的影响,在滨水景观其他要素植物、建筑小品等也不能全面地表达地域文化特色,滨水景观驳岸、铺装的处理大多比较生硬,用现在铺砖材料较多,自然石材等较少,没有很好地突出水体自然特色;还有其他的休憩设施景观亭、廊架、水榭、舫等传统建筑的应用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日常纳凉、休憩作用;座椅凳、园灯、果皮箱等景观小品也没能很好地体现天水地域文化元素,造型过于随意和单调,美观与实用原则体现不足。
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生态优先、文化保护、延续性等方面。天水市在滨水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理理念。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对本地植物多加利用,乔灌草在景观中所占的比重少,缺少一些高大的遮阴植物来满足人们日常的休憩纳凉要求,而以春季开花的一些植物如紫薇、海棠为主,没有很好地运用乡土植物如月季、国槐等,还有配置上缺乏季相变化,在秋冬季节整个滨水景观显得萧瑟、缺乏生态气息。在树木选择上一味地追求广而全,导致植物配置特色不鲜明,也没有很好地遵循美学原则,同时在植物配置中追求上档次、上品味,大量地利用一些外来树种或者奇花异草,代替了地方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植物。总之植物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体现主次之分,没有突出地域特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中必须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深入分析当地城市河流的发展史,有利于河流景观将文化进行延续。因此将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保护进行完美结合,塑造一个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进一步提高景观的活力,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在天水滨水景观中,应该把天水地域文化的内涵、特性、灵魂融合到设计之中,首先要让滨水景观营造统一的氛围,每个地区的滨水景观应该有地方特色,以保持景观整体的活力发展。其次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善用地域特色,保持天水古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重塑城市滨水区的景观新形象。重要的是坚持天水历史遗迹保护原则,本身遗迹就是不可再生的城市文明,在景观创作中最忌讳景观设计符号与地域文化脱钩,地域文化信息缺失。
如秦安县大地湾文化,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这里还有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是北方著名的瓜果之乡。在秦安县所以在秦安县葫芦河水上公园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应适当融入当地的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调查发现,葫芦河生态公园建设中以休憩廊架、曲桥等游憩建筑居多,缺少代表当地厚重文化底蕴的硬质景观,因此建议在葫芦河滨水区建一些农耕文化(农产品)、大地湾文化展示区(彩陶艺术等),或者民俗馆之类的展陈建筑,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当地的地域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日新月异,将现代信息技术、建筑技艺和天水地域文化完美结合,体现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是目前天水滨水景观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比如在天水湖公园的五大古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文化的浮雕区应该设置一些二维码,其目的就是阐述以上文化的历史渊源,市民和游客扫码即可获得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或扫码获取更直观的导游解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甘谷县渭河风情线景观设计中,目前多是爱国教育主题为主,缺少当地地域文化的展示区,在设计中应适当增加一些当地文化特色,甘谷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石作蜀、三国名将姜维的故里,民俗文化有唢呐、道情、脊兽、剪纸、荷包、木雕等,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提升改造中考虑在广场、街头小游园等地方以现代的手段如电子设备等形式体现出来,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在麦积区翠湖公园设计中,音乐、灯光、喷泉展示场景中也可以加入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化的声、光、影、色等各种形式传播石窟文化等,既神秘又现代。
植物作为造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天水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充沛、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所以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理念,体现地域特色,尽量选择一些乡土植物比如国槐、华山松、龙爪槐、柳树、白皮松、月季、牡丹、贴梗海棠、蔷薇、地锦等,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灌草结合。还有在自然式驳岸水边,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葱、菖蒲等,再放养一些游鱼,丰富水面景观,增加水面情趣,营造自然生态景观之美。
天水市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转换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天水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形成优秀的、地域特色鲜明的设计团队,实现天水地域文化艺术价值在景观设计中的延续与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在决策城市园林景观项目建设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对天水地域文化研究具有较高造诣的学者的意见,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合理,避免朝令夕改,或以某一领导、投资者的喜好建设园林项目的局面,坚决杜绝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园林景观的现象出现。
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滨水空间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运用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不仅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彰显城市魅力、传承城市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更是代表一个城市形象的名片。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大会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国人对于海绵城市的探索中,认识到滨河景观和海绵城市必须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滨河景观分析及优化研究,不仅为天水市滨河绿地景观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也对其他城市的滨河绿地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更填补了甘肃地区关于滨河绿地景观营造以及评价的空白,为改善甘肃生态环境、推进西部海绵城市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