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山东 潍坊 261041)
我国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红色旅游是合理利用革命文物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全方位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最大程度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作为其管理单位,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发展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革命文物+红色旅游”博物馆模式,挖掘放大革命文物价值,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
红色旅游是通过旅游的方式,让广大民众看到、感受到革命文物,体会伟大革命精神,在视觉、听觉、感觉多渠道的渗透中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红色旅游,观众感受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汲取红色知识,受到思想的启迪,从而提高游客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红色旅游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学校授课式的教育,它是让观众在看得到实物的情况下,加之以说明与讲解,让观众直观地体会到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成为满足我国国民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运而生的就是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的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刺激当地经济增长方面已取得客观的成绩。它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融合,培育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红色旅游重要的实物支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运用有效途径做到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
乐道院历史建筑群建于1882 年,迄今已经有着140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美国北长老会在潍县创办的集教会、学校、医院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目前遗存的文物建筑共有7 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报复美国在本土限制日裔美籍人士活动,于1942 年3 月在乐道院秘密设立了外国侨民集中营,先后关押了2000 多名外国侨民。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目前拥有乐道院历史基本陈列、西方侨民集中营专题展览和世界反法西斯陈列3 个基本陈列展览,用图片、文物、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现那一段伤痛的、难以磨灭的潍县集中营历史。2019 年,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 年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100 家红色研学基地”和“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依托这几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积极探寻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契合新路径,努力打造“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的乐博模式。
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的革命文物代表着各具特点的革命精神。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昌盛,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些精神体现着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有其深刻的故事背景,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需要深挖,以实物和文化内涵为传承载体,才能讲好红色故事,讲好革命故事。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收藏的王成汉老人捐赠的降落伞绳就反映着老人解救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内西方侨民的真实经历,承载着二战时期悲痛记忆。讲好降落伞绳的故事,就是讲好二战时期西方侨民与中国人民团结反抗日本法西斯,为赢得世界和平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因此,深挖革命文物内涵是丰富红色旅游内容的重要举措。
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要做好交通基础建设,完善景区内的供水、厕所、垃圾处理等基础性设施,升级安防消防设施、展陈设施、讲解设备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做好景区内环境整治。通过多种措施提升景区的接待能力,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为目标,先后增设景观小品和多语指示牌36 块,高质量建设第三卫生间,在虞河沿岸配备防溺水救生圈、救生衣等景区安全装备,增设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和街景游客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景区绿化、亮化和音乐喷泉,引进非遗、文创等赋能景区建设,增强景区吸引力,推动景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革命文物是实现红色旅游的实物载体,以多样化、创新性的呈现方式将革命文物展示出来,可增加游客的复游率,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般来讲,革命文物是放在地平柜、独立柜或通柜展柜中展出,游客可清晰地看到文物本身与文字说明,这种陈列方式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较常见,但也存在单一化、缺乏互动性的缺点。应创新陈列方式,增加游览的丰富性和体验感,提升红色旅游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参与承办的“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专题展”,以近代以来潍坊大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主线,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元展陈手段,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向社会推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精品展览”。承办的旧址修缮保护工程成果展在2022 年7 月1 日与红色文化主题月启动仪式同步开展,进一步拓宽重点红色遗址开发思路,打造亮点品牌。2023 年5 月18 日在沈阳举办潍县集中营专题展览,推动馆藏优秀文化资源走出去,讲好革命故事、中国故事。同时,开创性推进数智魔镜元宇宙体验项目,通过VR 头显、手机AR 小程序等先进技术,对馆内革命文物资源进行数字赋能,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争创潍坊市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博物馆元宇宙应用案例。
通过红色旅游,游客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但若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讲述不以事实为依据,编造野史,欺客宰客,则有损红色旅游形象,更严重者可能导致游客对红色历史文化产生误解。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在规范红色旅游发展秩序、做好宣传讲解工作上注重完善细节,突出特色,传播社会正能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展览内容和讲解词进行反复论证,确保对历史事实和人物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确保不出现任何意识形态问题。馆内全体职工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风险意识,以最好的服务态度、最严的服务标准,维护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形象,维护潍坊文旅形象。
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除了旅游设施的质量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色旅游队伍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越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就越高。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内围绕“讲好潍坊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核心,利用日常+展会讲解、业务+技能培训、晒绩+提升竞赛“三横六纵”方式提升馆讲解水平,杜绝讲解照本宣科。对安防、消防人员做到周培训、月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专向培训计划,对馆内人员分级分期专门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背景下,红色旅游得到迅速发展。但独立地发展红色旅游,不与其他旅游形式加以联合,易形成旅游内容不丰富、旅游链条单一的窘境,发展后劲不足。旅游产品越丰富、旅游线路越多元,越易受到游客的青睐。发展红色旅游,应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合其他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将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创作相结合,借由文化艺术活动实现红色历史精神的深入体悟和广泛宣传。例如,借助图文及影音视频资源和载体,精心打造了系列思政课程;邀请10 余名知名油画家进行现场创作写生,并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大画乐道院油画展”,让古老的文物建筑融入美学风采;拍摄以潍县集中营为主题的电影《小囚徒》;对接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获得者衣向东,创作长篇小说《乐道院》;与潍坊市电视台合作,拍摄高质量专题宣传片。将这些创作的文艺作品融入到旅游线路和旅游体验中,让游客耳目一新,记忆更加深刻。
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游、特色演艺活动等相结合的旅游方式是目前各地红色旅游发展的常见模式。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的博物馆模式,即以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纪念馆、博物馆、故居为载体,实现参观、研学、休闲等红色旅游目的。具体来说该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公益优先。相较于其他红色旅游主体,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时更加注重公益属性,服务群众面更广;二是内容权威。博物馆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对于展示内容、讲解词、对外宣传等方面更加强调学术严谨性和规范性,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结合必须保证历史性和真实性,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这一方面博物馆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三是服务完备。博物馆本身作为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基础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具有一定保障,对比一些新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在服务完备性具有一定优势。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打造的“革命文物+红色旅游”的博物馆模式,以特有的旅游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21 年成立初,线上、线下社教活动共举办194 场,参与人数近3000 人次;线下宣讲12 场,参与人数近2000 余人次;讲解接待团体465 个,讲解观众合计近万人次;2022 年,受疫情因素影响,讲解356 场次,接待中外观众10万余人次。游客们在观赏景区风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可以购买文创产品,入住特色民宿,品尝地道美食,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事实说明,依托革命文物发展红色旅游,不但可以更利于革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历史,促进经济发展。而“革命文物+红色旅游”博物馆模式,将红色旅游与研学、科技、教育相结合,使之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条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