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实践

2023-03-07 11:22陈小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活动

陈小霞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时代,它要求党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党组织需要提高战斗堡垒能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要提高政治觉悟,加强组织力。党支部是培养教育党员的主要阵地,高校党建工作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支部党建工作承担着教育学生党员的重要任务。

一、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的时代价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和教育实践方式,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实践方式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时代,面对社会思潮激荡纷纭、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社会思想活跃异常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标杆,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素质、思想觉悟、政治素养与党的事业发展前景息息相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进行休戚与共。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以项目化管理形式,依托平台开展专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支部内整合资源,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有利于树立高校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党员在专题项目教育中自觉地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夯实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

国家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才。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学生党员,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也是学生党员。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项目化教育培养,通过立项目、促推进、验成效等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对学生党员党的基本理论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项目化教育管理对大学生党员的全面成长成才十分重要,也是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内在需要。倡导和实施以学生党员为本位的项目化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监督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目标。

(三)提高基层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基层党建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青年性和社会性。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发挥着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基层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学生党员的特点,在教育管理的学习内容、方法方式、机制体制、师资力量、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下功夫,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基层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的项目化管理实践理论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用项目化管理方式有效创新党员教育活动,是高校在面临新形势,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础的新理念、新理论、新实践,其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化管理模式根植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思维之上

项目化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管理学上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项目管理者立足现有的条件,运用系统方法理论手段管理项目的全部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根植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思维基础之上。联系思维以整体性作为基本原则,认为整个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集合体。如恩格斯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2]呈现在眼前的客观世界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的整体系统。项目化管理模式首要的原则就是把项目当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从整体出发确定项目目标框架,协调组织,控制评估,直至达成项目目标。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是整体中的各个要素,互相协调,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党员教育的目标、党员教育的组织、党员教育的协调和党员教育的评价是系统中的要素。以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党员教育,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使党员教育工作围绕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学风建设、素质培养等工作开展,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活动走向日常化、碎片化和生活化,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项目化管理模式发展于唯物辩证法的过程思维之中

项目化管理模式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思维为基础,将项目当做一个整体,以目标为导向,将整个项目活动统一在过程管理之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过程思维。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过程的集合体就是一种动态的系统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因而世界上的事物、现象是一个有机的联合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过程管理的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以过程为焦点、以成效为归宿的理念,项目中的每个因素都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因素的发展最终都影响着效果的呈现。基层党建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是基于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想之上,注重过程的管理,对党员教育的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合理组织,优化评价,直到达成项目目标,完成对学生党员政治、思想和理论的教育。

(三)项目化管理模式特色于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思维之源

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键在于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4]项目化管理模式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新模式、新方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开展党建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项目教育中,对党建教育项目的目标、过程、效果进行总体把握。这种创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以往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浮于表面的现象,使高校党建教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动,增强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的项目化管理实践模型

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框架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分层理念基础之上,对高校党员的教育从学生入党前后生活、学习、实习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指导,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离毕业校,面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党员开展层次不同的差异化教育。分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按实际区分学生层次,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教育活动,设计有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一)层层递进的分层化教育实践模型的建立

第一层次,理论教育阶段,目标是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建立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项目,以“党知识竞赛”“入党启蒙教育讲座”等项目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入党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组织制度等《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基本知识。

第二层次,党校教育阶段,目标是入党积极分子。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学生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认识有深化、组织纪律有进步、党性觉悟有提高,使“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能经得住考验。[5]这一层次的教育活动以“党校培训”“主题教育研讨会”的项目形式进行。

第三层次,党性教育阶段,目标是预备党员。通过党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经常性教育活动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入党介绍人要履行职责,认真了解预备党员的思想,进行谈心交流活动,掌握预备党员的思想动态。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教育。

第四层次,实践教育阶段,目标正式党员。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的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努力做到“入心、入脑”。如挂职岗位锻炼等项目,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充分利用社区党建联建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结对帮扶社区等,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积累理论知识的实践经验。

第五层次,关爱教育阶段,目标毕业班党员。增强大学生党员应对复杂社会现象和完成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生面对与学校不同的复杂社会环境,如何在多元的价值理念中坚定党的信仰是这个阶段党性教育的重点。这个阶段以参加就业创业活动等项目形式进行。

(二)分层化教育实践模型中融入项目管理

将项目化管理应用于党员分层后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利于促进教育方案的细化实化,有助于把党员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对于每个层次的教育活动,实施立项形式,依据党建工作的特点和党员教育的任务,创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专题。从教育活动立项创建到项目结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性管理。

第一,项目责任化。项目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即带头人。从项目的制定到实施到验收落实到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项目化管理首先成立项目化实践领导小组,主管党建工作的校党委书记、副书记为项目带头人牵头抓总,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全校的党员教育工作;在全校的总体布局下,确立各教育活动项目,各具体项目下放到各二级学院党委,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为各项目的第一带头人,参与到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各学生支部负责做好项目策划,具体实施项目。

第二,项目目标化。项目化管理的重点在于确定项目目标。学校党委制定年度教育培养项目,细化项目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目的时间步骤。各二级学院党委根据学校党委的计划和目标,形成二级学院的党建项目,根据学校党委的计划设置常规项目和创新项目。常规项目主要用于学生党员教育相关的日常项目。创新项目是各二级学院根据自己学院的专业特色设置的个性化的培养项目。创新以“主题教育活动”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根据标准制定党员教育活动立项的条件、申报时间、程序、活动经费及使用范围、活动的结项验收和评比表彰等。

第三,项目主体化。设置分层化和项目化结合的教育活动最大的目的是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往往是被弱化甚至忽略的。他们的声音很难被听见。学生党员往往是组织让我干我就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化的目的是让每个阶段的党员能够接受不同时期的教育,根据所处的时间段,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与关爱,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党员有更多的自主权,让二级学院在制定特色教育项目的时候,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主题明确、内容新颖、形式创新的教育项目,让学生党员在自觉参与中得到浸染和启发。

(三)项目管理中注重成效化教育结果验收

项目化管理最关键之点是对教育结果的验收,让每项教育活动都能通过目标导向,过程管理,结果考核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召开项目结题汇报、成果展示和组织互评等形式进行总结和评价,理清下一步的活动思路,思考下一个活动的创新点,确保活动能持续而又新颖、有吸引力。举办教育项目活动总结活动,以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为主,依托党建和学生工作网站、校报等媒体或者平台,加强对教育项目活动的总结和宣传工作的力度,打造精品项目,将优秀的活动案例实现资源共享,以扩大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创造出行之有效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模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付出艰巨与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着力建设伟大工程,而这个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6]因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势在必行。在高校中实践学生党员教育项目化管理是一种活动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创新,通过项目化的教育管理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解决党组织功能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活动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