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蕊鸿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它已经突破了种族、国界和文化的束缚,逐步成为服务全人类的一种艺术。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蕴含着创作者最深刻的情感含义,是情感和风景的有机融合。在今天,由于电视、手机、iPad等载体的方便与普遍,观众已经能够随时浏览各类的摄影艺术作品。而摄影创作尽管有时只是一个单纯的画面,但却突出了摄影师的思维与情感,揭露和宣扬社会现象。
摄影的美学表达有许多方面,其中色彩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人对颜色的表达往往是瞬间的、直接的、感性的。而不同颜色的表现,能够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拍摄目的与思路,也会影响着欣赏者对观看图片的体验。颜色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颜色被赋予了感情,作为一种知识、思维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颜色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灵效果,引发人的情感,在心灵与情感中产生共鸣。在制作图像的时候,要探讨颜色和人体心理的联系,发挥颜色的功能。例如,红色象征欢乐,黄色代表高贵,绿色代表生命,蓝色代表宁静,白色代表坦率,黑色代表恐怖,等等。在摄影中,必须要认识颜色和情感的关联,有目的地使用颜色,进而表现创作的主旨。
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色彩在视觉表现上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果照片是由摄影的三原色(红、绿、蓝)或互补色组成,就会对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形成较大的色彩对比。如意大利摄影师Margherita的《当色彩遇到光影》系列作品,是一种使用对比色或补色强烈的色彩的摄影创作,用黄色和蓝色的色彩填充整个画面(图1),可以给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当摄影画面中有黑、白、灰三种色调时,这三种色调不仅能突出画面中的其他色彩,还能在对比色或互补色之间起到协调过渡的视觉效果。其次,不同的色彩在构图中对人有不同的视觉区域。明度高的色彩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扩张,让人们觉得它的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大,而冷色调和低明度的色彩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收缩,让人们觉得它的面积比原来的区域小。此外,不同色彩在构图中的分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浅色的往往看起来很淡,而深色彩的往往感觉很重。在使用色彩的权重进行摄影创作时,我们需要关注色彩的深浅区域。例如,当我们需要安排上深和浅色彩图片的同时,为了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一般来说,摄影图片,图片的暗色调占据了一个较小的区域,而轻声往往占据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图片[1]。
图1 添加图片注释
颜色是大自然中最奇妙的现象。不管人类对颜色感兴趣与否,颜色都会影响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活动。颜色是人类的第一个感官。胎儿首先见到的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人类的生命因颜色而变得丰富多彩,世界因颜色而变得美丽。事实上,人们总是活在色彩的世界里:色彩与生物、色彩与人体生理、色彩与人的心灵、色彩与人的情感、颜色和人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和颜色的关联表现在两方面:人类对颜色的认识和人类对颜色的需要。决定人与肤色之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并非人的行动,而是人的心理状况。而且,人与肤色之间的关联也并非单方面的。因为颜色变化也会对人产生反应,特别是在心理上引导人采取行动。它不仅是观察的力量,而且是观察的力量,它是否对我们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色彩词汇中,色彩上不同于暖色调与冷色调。冷暖色调并不是源自现实的物理温度,而是源自人类的视觉感受与心灵联想[2]。
在色彩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性质运用色彩。世界上有许多种色彩。从表面上看,人类获得不同的色彩感受,这似乎是由视觉神经主导的,而更主要的则是对心灵活动的暗示效果—人们的所有心灵感受,都受到了其社会生活经历的影响。色彩给人的印象因人而异,无法用某个词语来概括。我们常说的人们对于颜色的印象和颜色与心理上的关联,都是经过收集了大量的实例和试验后得到的结论。这种结果并非肯定的,只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衡量标准。例如,荷兰艺术家梵高也特别喜爱黄色(图2):他画了黄色的房屋,黄色的道路,黄色的麦田,树木,以及月色下的夜晚等。就色彩感知心理学而言,对同一种色彩的感觉现象的结论往往因经验、个性、年龄、修养、民族和性别的不同而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颜色对人有下列影响:红色给人以活跃感觉,产生积极、热烈的氛围,但易让人不安、粗糙;橙色有温暖的感觉;黄色表现清晰愉快的情绪;绿色,有新鲜感;蓝色让人冷静和感觉寒冷;紫色是最高贵的;白色,纯洁而高雅;黑色有一种不幸的心理效应。
图2 添加图片注释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情绪唤起、主观感受、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不同的画面色彩和色调不仅能创造不同的情感感受,还能巩固观众自身的身心状态。例如,当身体不适的观众看到悲剧性的照片或图片时,会进一步加深其伤害身心的负面情绪。观众自身的消极心理情绪越严重,画面的色彩就越悲观,会影响到其自身内在的身心状态。相反,当观众以消极的身心状态呈现出积极的色彩画面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观众的负面心理情绪。视觉心理学理论认为,不同的图片色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情。
选择是指受众在自己的真实环境中,借助视觉或感觉,主动寻找并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例如,当人们选择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受众的潜意识往往会主动选择对其有用或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在摄影画面色彩配置的过程中,不同的画面色彩配置对受众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一些人文气息浓厚、能够表达特定含义的色彩,人们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容易抓住主要信息。例如,在中国,用红色来代表喜悦,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情绪,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绿色表达活力,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摄影画面的主题;用浅色突出生命力,更容易激活观众的记忆。
人们对摄影画面的观察,首先停留在视觉冲击上,最后停留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上。相反,人的视觉心理活动规律对摄影画面的色彩配置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关注视觉艺术的整体研究,强调感觉和直觉在视觉艺术的美学,即人类视觉心理学定律揭示了格式塔心理学在摄影创作需要的色彩配置达到和谐和统一的目标。认知心理学理论也强调人的认知心理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强调在摄影色彩配置中,色彩的表现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即在色彩配置中,两种或多种色彩之间应建立一定的内在关系。
摄影中色彩的关系包括温度与温度的关系、强调关系、对比关系和重量关系。一般来说,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暖色,具有暖色的功能。他们可以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营造出温暖活泼的氛围。蓝色和蓝色代表冷色。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联想到冰冷的湖水和冰冷的夜空,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强调的是,在这种关系中一般有黑、白、灰三种色调。在摄影创作中,黑、白、灰这三种色调可以起到突出或强调其他色彩的作用;此外,黑、白、灰三种色调也可以起到过渡和谐的作用,即在对比色明显的两色中运用黑、白、灰可以起到协调对比色的作用。对比关系主要涉及互补色和摄影中的三原色,即红绿、红蓝、黄蓝、橙蓝等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红绿蓝三原色也具有对比效果。对比色能给人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轻量关系主要涉及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一般来说,饱和度和亮度高的色彩会在画面中形成较重的区域,反之亦然[3]。
在拍摄彩色照片时,要按照主题的要求决定色彩的色调。在主题的烘托、环境与氛围的表达、作者情感与意象的传达等方面,基调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小说中,各种色调的排列一定要和色彩的整体色调相统一。和色调一样,其他色调可以发挥衬托与衬托的功能。这就是部分和整个的关系。一旦这种完整的色调组合被打破时,整个画面便会产生不平衡的色调。但颜色的统一并不意味着颜色表现得单调,它也不只是指颜色的拼贴,而且使整个画面的色调更加丰富与多变。这是一种需要寻找章节之间的统一。因为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给人完整的视觉体验。
在配制颜色时,应该按照画面上颜色的饱和度、亮度、明暗关系,以及颜色的总量与体积做出合理的分配,使画面整体颜色产生统一、调和的效应。因为同一色调中有不同亮度的颜色,就很容易调配。当二个饱和度较大的颜色相配时,由于颜色跳跃很大,无法调和。在这种情形下,应该把一个颜色的纯度调浅或调浓,否则可使二个颜色的主体分离。近距离的色彩是厚的,远距离的时候颜色通常是淡的,这样就可以达到应有的透视关系了。在二个颜色中间,既可以用中间色来缓冲过渡,也可以用白、灰、黑等消除色差。而随着明度和饱和度的不同,颜色就产生了从明到暗、由深到浅的不同色阶。颜色之间也可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尺度来调和。在搭配时,以低明、浓、明亮的颜色为宜和高明、柔和、鲜艳的颜色相间运用。素色中有浓色,浓色中有素色,使色彩的深浅适度,既协调又变化[4]。
色彩的参照系,就是要重视颜色间的对比与参照系问题,以实现画面色调的总体平衡。颜色的本质是不固定而相互依存的。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区域中,它会由于其他颜色的作用而改变。如在绿边上搭配一片粉红,颜色突出;在淡红边上配一层粉红,使色调和谐;在日光下,粉红是鲜艳的;在灯光下,粉红是暗淡的;黑色面纱的色彩受到外界暖色的影响,则表示这种物体的颜色会改变。在选择颜色时,要考虑颜色之间的关联。在不同颜色互相匹配时,不应有明显的矛盾。灰色能衬托出鲜明的颜色。但如果不是灰色,也就不能出现鲜明的颜色特征了。在颜色搭配时,应该同时考虑明亮与昏暗、暖色与冷色、强烈色与温和色之间的颜色量和比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配置上有所不同,才能形成不同的和谐效果。
首先,在摄影创作中影响色彩配置的因素主要有纯色、光色、环境色、技术条件和滤光片。纯色,是指物质在柔和白光照耀下,由于物质表面吸引或反射光照的特性,所呈现出的颜色。在色彩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体固有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色彩世界。其次,光源的色彩是影响色彩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又称光源色彩。各种灯光的颜色也是不同的,自然光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而各种人工照明产生的正常光线的颜色也是不同的,这都会影响摄影画面的颜色选择。
此外,摄影创作过程中的创作环境也是影响色彩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色是主体呈现的主要光源色彩以外的周围环境景物的反射光。如果被摄主体离周围的环境风景比较近,颜色饱和度比较高,角光度也比较高,所以被摄主体的表面颜色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颜色的影响,在摄影创作的色彩配置中需要有意识、合理地运用。
最后,不同的相机、感光材料、影像记录元件,以及后期制作设备等均将影响摄影图像的最后色调选择。不同的光敏材料产生了不同的颜色特征,对色彩的还原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选用了正确的光敏材料时,滤镜也会对摄影创作的色彩配置产生绝对的影响。彩色照相中所用的滤光镜分为颜色校正滤光片、颜色变换滤光片和颜色补偿滤光片,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有相应的颜色[5]。
综上所述,摄影创作中的色彩涉及技术、艺术和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可以让摄影师获得更好的实践。只有通过未来摄影色彩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实践背后色彩视觉美的相关规律,不断发现摄影创作中色彩的相关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