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验视角下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研究

2023-03-07 01:02侯婕张凌浩赵畅
包装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办公职场

侯婕,张凌浩,赵畅

健康体验视角下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研究

侯婕,张凌浩,赵畅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以办公空间形态的转变及职场人更高层面的健康体验追求为背景,在办公家具“健康化”的发展趋势下,探究办公“第三空间”中健康家具的设计路径。分析办公“第三空间”特性与职场人的健康需求,以生理与精神两类需求为引线,基于体验设计视角与案例研究,根据感官、情感、行为、认知、社交五个体验模块构建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设计模型,并指出当前家具在满足职场人精神健康层面中心理疗愈、认知提升与个人实现需求的不足。提出在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中融入与“家”相关的情感、创造多元化的互动方式、结合兴趣引导社群活动的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优化路径,通过不同体验模块的叠加作用增加家具在情感关怀、认知促进与自我实现方面的效用。满足办公者更深层次的健康需求,赋予家具更深刻的健康内涵,提升办公“第三空间”家具体验价值。

办公“第三空间”;健康体验;家具设计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疫情放大了职场人对办公空间的“健康”诉求,撕开了当今工作方式不断变更的需求口,办公空间开始进入全方位绿色健康革命[1]。2021(深圳)国际工作环境设计应用展在“治愈·归属”的主题下发起对办公环境“空间治愈力”的探讨,指出工作与休闲交叠的办公“第三空间”日益受到年轻职场人的青睐,并成为健康办公建筑发展的主流。

家具作为员工在办公“第三空间”中活动的基础道具,对职场人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由于办公“第三空间”的概念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研究还多停留于空间设计领域,鲜有研究关注其中家具的健康性。从市场调研来看,目前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家具大多是从其他空间挪移的机械化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仅关注家具表层的通用属性,对“健康”的理解视角传统且单一。无论是在家具造型、使用体验还是情感内涵上都缺少对职场人多重健康体验需求的关怀。鉴于此,为全方位响应“健康主义”办公体系的构建,研究倡导从健康体验视角对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家具进行重新思考,以职场人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创新驱动力,探讨家具设计与优化路径,以期提升家具健康价值,推进职业健康进程的发展。

1 办公“第三空间”

1.1 办公“第三空间”发展概述

“第三空间”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提出,他将“第三空间”定义为区别于第一空间家庭住所、第二空间工作职场的一类供人们休息、交流、知识共享的场景化公共休闲场所[2]。这类场所以其开放性、平等性、包容性、自由性、趣味性的特征成为城市中缓解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重要空间。

近年来,随着办公空间设计中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注与尊重,“第三空间”场域逐步由城市进入办公建筑中,并以其具备的休憩、娱乐、社交等功能成为帮助职场人在高密度工作节奏与模式化工作轨迹中得以短暂喘息的新场所。Google、微软、皮克斯等一些国外大型企业率先展开相关创新实践(如图1—2),美国办公家具巨头Haworth与瑞士家具品牌Vitra也分别在2019芝加哥办公家具展(NEOCON)和2020Vitra峰会中围绕此话题提出了一系列办公家具的构想[3]。相比较而言,办公“第三空间”的概念在我国办公建筑中出现的时间较晚,与之有关的设计实践和学术研究还多聚焦于其空间环境的设计,如李丹[4]从“治愈系”理念入手,提出办公休闲区中色彩、植被、空间陈设要素的设计原则;张凯旋[5]在人本主义视角下探讨了办公交互空间中环境与氛围的设计方法等,而均未对其中的家具产品展开细致研究。

图1 Google都柏林总部

图2 微软新英格兰研发中心

1.2 办公“第三空间”的作用与特性

办公“第三空间”作为办公环境中的一种辅助型空间,系统化、有效化地组织了办公建筑中的休息区域,使员工能够在休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健康恢复、补充与重构积极情绪和心理资源、提升个体能力,进而使个人获得个体成就感与更好的自我体验。基于前人的研究,可以将办公“第三空间”的特性归结为以下四点:(1)开放性,是一个没有明确空间边界的缓和地带,能供职场人随时进行身心放松活动;(2)自由性,相较于正式的工作场所,员工在其中行为活动的自由度更高;(3)趣味性,其轻松愉快的氛围软化了紧张封闭的工作环境,也成为激发工作灵感的重要孵化器;(4)包容性,是一个抛开职场等级意识与角色约束的空间,可使人们平等自在地沟通。办公“第三空间”的出现使传统“工作一轴化”模式逐渐向“工作—休闲两轴化”的模式转变,是职场人追求生活—工作—休闲三者和谐的理想产物。其所具有的休闲意义也常常被视为一种健康的工作方式与态度,能够对职场人健康与职场幸福感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6-7],也能为企业创造出明显的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

1.3 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健康需求

古往今来,社会对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其概念处于持续的动态发展之中。从传统的“无病即健康”,到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无病,还包括心理、生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再至近年,我国国家战略中所提出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覆盖全人群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生活方式、人居环境等全方位健康的“大健康”概念[8]。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经从简单的“个体无病”转向对个人生理、心理、社会自我心理适应、道德健康层面的多维关注[1];从关注短时健康体验扩展到重视长远健康生活价值观的塑造;从聚焦个人健康延伸到对人与组织、社会、超我因素之间多元关系的关怀。因此,职场人对办公“第三空间”的健康需求也逐渐由简单的休闲放松向更多维度的内容拓展。

结合办公“第三空间”特性与现代健康观的转变,笔者将职场人在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健康需求由生理至精神概括为以下五点:生理放松需求、心理疗愈需求、健康交往需求、个人实现需求与企业健康文化建设下对员工的认知提升需求,如图3。

图3 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健康需求

1)生理放松需求。工作中长时间的静态行为与超负荷用眼等不良办公姿态导致的职场人身体疲劳、损伤及一系列慢性疾病,是社会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职业健康问题。而单纯地通过使用符合人机工学的办公家具并无法消除这些症状[9]。因此,办公“第三空间”作为一个员工可以自由随性地进行休憩放松活动的场所,其中的家具产品能否对办公人群身体上的不适起到缓解效果成为家具健康价值体现的重要因素。

2)心理疗愈需求。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职场中流感性的存在。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罗技中国发布的《2021职场白领健康图鉴》报告显示,55%以上的白领在职场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工作强度大导致的疲劳感、职场竞争的压力感、工作成就低引发的焦虑感、孤独感等使办公人群的负面情绪滋生,并进一步降低了办公者对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交流互动的能力[10]。由此,职场人愈发渴望能在有温度、轻松的办公“第三空间”中短暂脱离工作状态,纾解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工作压力。

3)健康交往需求。随着人们在公共空间中领域意识的增强,在开放的办公“第三空间”中,用户愈发关注个人对社交方式与交往距离的把控权。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Gensler在对2021中国办公空间调查中发现,对私密性这一社会属性的追求使办公人群渴望能够控制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距离,有能选择独处或共处空间的自由。因此,借助家具产品细分办公“第三空间”内部区域、塑造个体间的领域边界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热点。例如近几年出现较多的全封闭式工作站与半包围式沙发(见图4),既为使用者营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又以多规格的系列化产品满足了他们的选择需求。

图4 关注员工社交距离的家具

4)个人实现需求。随着千禧一代与Z世代涌入职场,新生代员工在办公环境中对个性化、自我价值、个人意义及个体成长的追求与日俱增。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曾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的价值。在职业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办公“第三空间”中休闲、自由、平等、分享的环境氛围成为实现员工间和谐交往与人际扩展的良好契机,使其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寻求自我实现、弥补工作繁荣的缺失并获得成就感。如图5,办公“第三空间”中契合个体爱好的休闲活动既尊重了个人主义,又加强了员工间的联系,能够为办公者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正向影响与持久的自我满足感。

图5 波兰Intive公司办公休闲区

5)认知提升需求。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认知层面的健康意识,使其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知名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 Page(中国)在《2021人才趋势报告》中提出,健康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才求职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体现出职场人意识中隐含的健康需求。以此,办公“第三空间”作为传达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组织者亟需积极营造其中的健康氛围、加强其中家具对员工健康的干预作用,从而增加员工工作间隙休闲与健康活动的机遇。以泰国Inteltion公司为例,为提高员工健康运动的意识,设计者将单杠等锻炼器材巧妙地转化为休闲空间中兼具装饰性的家具,潜移默化地向人们传递积极运动的观念,见图6。

2 健康体验视角下家具设计模块分析

办公“第三空间”中职场人健康体验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其中家具产品的辅助。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概念及评价已然超出对功能、造型等方面的一般关注,更多聚焦于产品给予用户新鲜、丰富及全面的体验[11]。因此,基于体验视角探索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的创新路径,能够更加关注家具所承载的健康体验价值,让办公人群感受到产品物境、情境与意境营造出的健康体验感,进而通过其所创造的全新体验满足办公人群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施密特(Bernd H.Schmitt)教授基于心理学的模块概念,以用户对产品的心理介入顺序为切入点,将体验依据情感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划分为感官、情感、思维、行为和关联五个模块[12]。其中,感官与行为形成于体验者的生理层面,情感、思维与关联形成于心理层面[13]。基于以上体验模块,结合办公“第三空间”的特性与职场人的健康体验需求,研究提出将办公“第三空间”中健康家具的设计分解为感官、情感、行为、认知与社交五个体验模块。

以这五个体验模块思考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的设计形式,其优势可以归纳为:第一,设计视角关注用户对家具从视觉吸引到使用,再产生认同与反思的完整体验阶段;第二,五个模块广泛地包含了家具设计中不同层次要素对用户的差异化影响,能够使用户对家具的健康感知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有形到无形、由个人到社会的解读,且与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具有深度对应关系,见图7。

2.1 感官体验模块

感官体验是用户对家具感知的初级阶段,指使用者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感观活动对家具外显要素进行的直观体验。设计师从感官体验维度设计家具的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等内容,对用户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起到决定作用。其中视觉与触觉感知作为家具感知的主要构成,是大多数健康家具诠释与传递健康、积极意向的设计重点。常表现为明亮鲜艳或平静温暖的色彩、圆润有机或可爱仿生的造型、柔软亲肤或天然环保的材料,以此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家具形态,带给用户愉悦的审美体验与舒适的知觉体验,唤起其积极的情绪。同时,随着健康研究的深入,设计者也开始在家具设计中进一步考虑嗅觉与听觉感知特性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在家具中采用天然植物作为材料,借助其自有的芬芳帮助用户舒缓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或以毛毡等具有减噪功能的材料与生态吸音系统,探索家具设计中隔离环境噪音的方案,从而增加家具更多层次的健康价值。

图7 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体验设计模型

总结来说,在健康家具视觉与触觉的设计中,前人已探索出丰富的表现形式,图8,而对于其听觉与嗅觉体验的设计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为使职场人能够在“第三空间”中拥有更具沉浸式的健康体验,设计师应在办公“第三空间”家具感官体验模块的设计中加强对家具听觉与嗅觉符号的探索,以多重感官体验的共同作用增强心理治愈效果。

2.2 情感体验模块

情感体验是感官体验的升华,指的是用户对产品感官信息进行系统接收与分析后,上升到情感联想、生活回忆等情境接触的综合体验阶段[11]。健康家具情感体验模块的设计能够通过“触物生情”的方式唤起用户内心深处正面的情感记忆,重构生活场景的再现性体验,使其获得一定的心理氛围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情感寄托。与感官体验所引起的短暂情绪不同,情感体验的设计可使家具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互动和共鸣,让用户对家具所代表的意义与情感产生依恋,继而使两者形成亲密的联结关系。例如一组以游乐园为灵感设计的休闲家具,将旋转木马、秋千等具有童真意味的元素融入家具外观与使用方式之中,从而引发用户对儿时愉快玩耍的回忆。

图8 健康家具感官体验模块设计分析

然而,在目前办公“第三空间”家具情感体验的设计中,设计者却常因追求家具简约的形态及其他物理属性的表现,而轻视或忽视家具深层次情感的表达[14]。

2.3 行为体验模块

行为体验是用户对产品的二次解码,多指用户使用家具的过程。相较于传统家具设计着重从人体工学的角度研究如何让用户保持舒适与正确的姿势,现代医学研究指出,静态行为(人们在工作、休息中以坐或卧位完成的所有能量消耗不超过1.5代谢当量的行为)已然成为与肥胖、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的独立性健康危险因素[15]。因此,健康家具行为体验模块的设计日益转为改变办公人群长时间的静态行为,增加使用者体验时身体的参与度与多样化的行为姿态,以更好地预防与减轻用户的肢体疲劳,实现生理上的放松与健康促进。如美国Bravo Tribe团队通过对座椅椅板的多角度调节设计,使座椅能够支持用户进行十余种姿态的切换;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毕业生借助模块化的设计,鼓励用户以坐、立、侧卧、俯卧等姿态进行办公,见图9。

图9 支持多种使用姿态的家具

由此,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行为体验的设计要求设计师跳脱传统家具静态制式的设计思维定式,对家具体验过程中有益于促进办公人群身体健康的动态与静态行为进行重新发现与挖掘。

2.4 认知体验模块

认知体验是在行为体验基础上形成的、深层次的认知感受。健康家具认知体验模块的设计是通过在家具的使用体验中赋予健康的知识与内涵,让用户在行为中能够体验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状态[16],从而形成对健康的思考与认识,并在长期体验中逐步树立健康意识,使健康的观念渗透到员工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之中。而由于用户内心认知形态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健康家具认知体验模块的设计更需注重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性启发,即依据斯坦福大学Fogg教授提出的行为模型三要素,家具的设计需要带给用户尽可能少的认知消耗、操作过程以及精力资源,并适时地给予用户体验触发点,引导办公者在工作间隙进行健康休闲活动。

而纵观办公“第三空间”中具备健康功能的家具产品,普遍存在使用负荷高、操作过于依赖用户主观能动性等问题(如图9),易使员工缺乏长时间的主动体验动机。

2.5 社交体验模块

家具社交体验模块的设计着重于探究产品在连接用户与他人交往中的作用形式,以在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层面满足用户对家具的健康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对家具外观与功能的设计,实现不同社会交往形态下用户对家具隐私功能、团队协作功能、娱乐互动等功能的要求。而从前文所提到的办公“第三空间”中常见的全封闭式工作站与半封闭式沙发两类产品可以看出,办公“第三空间”中家具的设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灵活的、具有围合功能的部件来为用户创造不同规模的休闲活动空间,以顾及用户心理层面的健康交往需求。

但是,办公“第三空间”中大部分家具还仅以满足员工间工作层面的沟通、协作类社交需求为主,无论是家具的造型、色彩还是功能等,都缺乏在非工作时态下对员工个性化休闲活动的满足,以及对员工积极参与更广泛群体活动的促进,忽视了员工对个人意义的追求。

3 健康体验视角下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策略

通过对感官、情感、行为、认知和社交五个体验模块形成机理、作用效果及相关实践案例的剖析可以得到,目前办公“第三空间”中的家具产品已能通过对感官体验模块的设计,满足职场人身体与视觉放松的基本生理需求,且也日益注重贴合用户精神层面的健康交往需求。但是,设计尚未关注与充分满足职场人精神健康需求层面的心理疗愈需求、认知提升需求与个人实现需求。

因此,研究基于所提出的感官、情感、行为、认知与社交五个模块,着重以上述三个需求为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的主要目标,探索健康家具的设计路径。以办公“第三空间”家具的感官体验模块为基础,针对不同需求将五个模块有选择地进行组合与重点刻画。最终,提出以下三条设计范式,图10。

图10 健康体验视角下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策略

3.1 以家为延伸的情感融入,营造疗愈氛围

以实现心理疗愈需求为目标的家具设计,可以从情感体验模块挖掘有关“家”的情感符号,将其融入办公“第三空间”家具的形态与使用方式之中,加之多重感官体验的融合,营造出温暖、亲切的休憩氛围,给予职场人内心深处的慰藉感、安全感与放松感。家是心灵的“理想国”,是人们身心休憩、承载丰富情感与回忆以及心灵归属的象征。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Jean Nouvel在米兰国际办公家具展中以“办公环境居室化”的概念,倡导办公空间应有如家一般的氛围。后疫情时代,意大利著名石材公司Salvatori在“The Village”项目中,也邀请多位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以艺术装置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他们心中理想宅邸的美学姿态,以揭示家作为避风港的重要性。因此,将家的概念融入办公“第三空间”与职场人密切接触的家具产品中,有助于激发人们共通的美感享受与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使办公者在工作间隙快速地达到心理情感的恢复。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首先从“家”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如亲人、宠物)中挖掘治愈性的情感意向,比如“家人陪伴”的场景等。继而,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利用拟人或抽象仿生的设计手法将其转化为感官体验中柔和流畅的家具造型线条。同时,搭配以平静缓和的暖色调为主要色彩语言,绒布、织物等柔软材质作为家具的饰面材料,来表现办公“第三空间”中家具的治愈力与亲和力。此外,设计师还应积极地开发用户体验时嗅觉与听觉层面的感官机能,通过在家具中增加能够释放美妙乐音的发声装置或散发宜人气味的精油模块,为办公人群带来近距离的感官享受。借助多重感官体验的融合,使职场人更沉浸于家的疗愈休闲情景之中,增强家具的心理疗愈效果。

3.2 以多元互动的行为方式,促进健康认知

以提高员工健康认知为主要目标的办公“第三空间”家具产品,可以在家具行为与认知体验模块的设计中通过无意识设计与智能化技术,从用户体验的“主动”参与和“被动”感受层面丰富用户与家具的互动,触发用户的持续性体验,发挥家具对用户健康认知的长效促进作用。

3.2.1 无意识设计引导轻运动

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职场人生理上的疲劳[17],然而健康意志的薄弱导致不少白领人群虽有运动的意愿,却很少付诸实践与长期坚持。在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行为体验模块的设计中,结合无意识的设计理念与低负荷的轻量化运动,能以一种更具趣味性、包容性与便捷性的方式增加职场人在碎片化时间参与运动的频率,更好地实现其生理放松与心理疗愈需求,并自然而然地培养职场人健康工作的习惯。

在行为体验模块的设计中,以无意识设计引导轻运动要求设计师以用户的体验行为为研究对象,适当借鉴保健操或健身训练中的小幅度拉伸或运动姿态,将其转化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本能活动。并融入趣味性因素,利用如游戏化的互动(见图11)、趣味性的使用场景等形式,增加体验的投入感,为职场人创造一种契合身心的放松状态。如图12,Office Park的设计赋予了整个办公休闲空间“公园”的意向,其中家具的形态被模拟为一个个阶梯状的山丘,设计师以“游玩”的理念触发了员工在当中走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办公者身心机能的积极转变与持续体验的内部动机。

图11 Magis品牌Spun陀螺椅

图12 Office Park

3.2.2 智能技术加强健康体验

智能化作为办公家具的发展趋势之一[18],科技、健康与家具的结合能够为职场人在办公“第三空间”中的休闲活动创造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行为体验,实现员工对自身健康的管理以及不同渠道下对职场人休闲活动的提醒与触发,从而提高员工对健康的感知与个人健康意识。

依托智能技术创新办公“第三空间”家具体验的行为与内容,旨在借助新兴的技术或材料,围绕家具的健康疗养与健康管理两种功能属性进行设计,使家具一方面可以采集、分析使用者的各类生理数据与表情情绪,主动感知其健康状态并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治愈模式;另一方面又能够让用户通过移动应用等终端增强对自身健康的了解,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增强职场人在工作状态下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进一步达到健康认知促进的效用。而今,虽然该方式在办公“第三空间”中应用的实例较少,但在康养家具、家庭健康产品设计等领域已被有效应用。譬如美国OPUS公司于2021年6月推出的SoundBed家用健康产品,利用振动声学技术与沉浸式的空间声音为使用者创造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康复与正念体验,让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身体疲劳与舒缓心理压力。同时,产品搭载的App可以支持用户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体验模式、查看体验历程、参与社区讨论等,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使用黏性与健康认知,见图13。

图13 美国OPUS公司Sound Bed

3.3 以兴趣引导的社群活动,满足自我追求

以满足员工个性化体验、自我价值追求等个人实现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旨在从健康家具社交体验模块入手,基于办公“第三空间”中多样化的社群休闲活动,将彰显兴趣爱好的主题性家具作为激发员工间巧妙互动的桥梁,使兴趣相投的员工能够在共同的欢愉中实现情绪的治愈与自我追求的满足。互联网的兴起使圈层化交往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主流社交模式[19]。在职场中,围绕自身兴趣寻找社交圈,与他人建立同频交往场,积极地在圈层互动中表达与发展自我逐渐成为年轻一代职场人与他人沟通的关键触点。社会学家Stebbins教授也在深度休闲理论中指出,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休闲活动能够帮助员工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或展现出某些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带给参与者持久的自我实现和长期的积极情感体验[20-21]。

因此,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的设计可以从员工的兴趣爱好切入,在家具感官模块的设计中融入相关主题元素,打造出具有不同话题性与功能性的家具,为员工的交往互动营造情感氛围,吸引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与价值观的员工共同参与到休闲活动中。例如,微软悉尼旗舰总部的办公空间中就设有直播室、Xbox游戏室、录音室、冥想与瑜伽空间等种类多样的兴趣空间;还有在以“玩”为主题的办公空间(Play ground)中,设计师将公共休闲空间划分为了影院、运动沙龙区、书吧等区域,帮助每个员工释放身心压力,通过环境找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恢复健康的工作状态,见图14。从社交体验模块的角度思考家具的创新形式,利用家具支持与引导办公者有倾向性地从事一些工作内容之外的自我拓展性活动,可以使办公人群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达到娱乐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实现其精神层面上的健康需求。

图14 以“玩”为主题的办公空间

4 结语

办公“第三空间”人性化与健康化的发展理念深深影响其中家具产品的设计。如何充分发挥办公“第三空间”特性,利用其中与人密切接触的家具产品对职场人群的健康起到治愈与促进作用,是如今办公家具设计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在办公“第三空间”家具产品的设计中,健康体验视角的介入能够使设计师关注到办公环境中用户多方面、内含性的生理与精神健康需求,为办公家具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提供更宽阔的角度,有利于职场人获得更深层次、长久的健康体验。在日后办公家具的设计实践中,也唯有不断地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关注办公者的健康需求,才能超越传统办公家具可用性的设计范畴,更好地营造健康办公氛围,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1] 李舒. 商业办公空间健康设计策略研究[D]. 大连: 大连工业大学, 2020.

LI Shu. Research on Healthy Design Strategy of Commercial Office Space[D]. Dalia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20.

[2] 詹秦川, 魏可欣. “第三空间”视角下主题书店的发展路径—以北京地图主题书店为例[J]. 出版广角, 2021(7): 94-96.

ZHAN Qin-chuan, WEI Ke-xin. Development Path of Thematic Bookst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rd space"—Taking the Beijing Map-themed Bookstore as an Example[J]. View on Publishing, 2021(7): 94-96.

[3] 杨晋. Vitra未来概念办公室[J]. 装饰, 2021(4): 10.

YANG Jin. Vitra Future Concept Office[J]. Zhuangshi, 2021(4): 10.

[4] 李丹. “治愈系”理念下办公休闲空间室内环境设计研究[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6.

LI Dan. Study o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Official Leisure Area Based on the Healing Concept[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6.

[5] 张凯旋. 人本主义视角下办公交互空间的设计研究[J]. 居舍, 2019(3): 99-100, 60.

ZHANG Kai-xuan.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Office Interactive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J]. Jushe, 2019(3): 99-100, 60.

[6] 李敬科. 中国城市休闲空间生产研究——休闲社会学视角[D]. 杭州: 浙江大学, 2020.

LI Jing-ke. Research on Urban Leisure Space Production in China—A Perspective of Leisure Sociology[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20.

[7] 张隽. 办公建筑中的第三空间——休憩交往空间[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ZHANG J. The Third Space in Office Building— Leisure and Communication Space[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8] 申曙光, 曾望峰. 健康中国建设的理念、框架与路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0(1): 168-178.

SHEN Shu-guang, ZENG Wang-feng. The Concept, Framework and Path of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60(1): 168-178.

[9] 陈悦, 邓嵘. 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白领久坐设计策略[J]. 包装工程, 2018, 39(2): 209-213.

CHEN Yue, DENG Rong. Design Strategy of White- Collar Sedentary Based on Health Belief Theo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 209-213.

[10] 梁雪, 武宁, 陈连庆, 等. 焦虑和自我效能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5): 632-633.

LIANG Xue, WU Ning, CHEN Lian-qing, et al. Influence of Anxiety and Self-Efficacy on Health Literacy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Shanxi Medical Journal, 2019, 48(5): 632-633.

[11] 张凌浩, 娄明, 何娟. 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J]. 包装工程, 2018, 39(6): 14-19.

ZHANG Ling-hao, LOU Ming, HE Juan. Art Synaesthesia Translation in the Sensory Experience of Product Symbo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6): 14-19.

[12] BERND H. Experiential marketing[M]. Beijing: China Three Gorges Press, 2001.

[13] 傅小龙, 赵志远, 杨樵. 纸质书籍的多元体验设计理念探析[J]. 包装工程, 2021, 42(2): 167-172.

FU Xiao-long, ZHAO Zhi-yuan, YANG Qiao. Multi- Element Experience Design Concept of Paper Book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1, 42(2): 167-172.

[14] 孙启新. 基于情感交互理论的家具设计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 50(9): 111-112.

SUN Qi-xin. Research on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Emotional Interaction Theory[J].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21, 50(9): 111-112.

[15] 张宝. 成年人静态行为评估与干预对策研究[D]. 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

ZHANG Bao. Study on the Sedentary Behavior Evaluation and It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Adults[D]. Shanghai: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2018.

[16] 孙梦媛. 木制家具设计中的情感化体现[J]. 林产工业, 2021, 58(1): 70-71, 74.

SUN Meng-yuan.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Wooden Furniture Design[J].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2021, 58(1): 70-71, 74.

[17] 邱希, 杜振巍.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发展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 55(11): 41-49.

QIU Xi, DU Zhen-wei. Basic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eep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under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2030”[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21, 55(11): 41-49.

[18] 赵晓莉. 基于用户体验的办公家具设计[J]. 包装工程, 2019, 40(16): 264-267.

ZHAO Xiao-li. Office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6): 264-267.

[19] 陈帅. 论当代青年的圈层认同感的话语建构[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11): 80-86.

CHEN Shuai. On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Youth’s Circle Identity[J]. China Youth Study, 2020(11): 80-86.

[20] 谢雅萍, 沈淑宾, 陈睿君. 越休闲越激情? ——休闲参与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激情的影响机制研究[J]. 经济管理, 2018, 40(7): 128-145.

XIE Ya-ping, SHEN Shu-bin, CHEN Rui-jun. The more Leisure, the more Passion?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on Knowledge Workers’ Work Passion[J]. Busin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18, 40(7): 128-145.

[21] STEBBINS R A. The Serious Leisure Perspective[M]//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Leisure and Pla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5: 15-41.

Furniture Design of "Third Space" for Off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Experience

HOU Jie, ZHANG Ling-hao, ZHAO Chang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su Wuxi 214122,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design ways of healthy furniture in the "third space" for office under the se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office space, office people's pursuit of higher level of health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ealthy" office furni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space" for office as well as the health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s we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design and the case study of healthy furniture, regarding physical and spiritual needs as the lead, furniture experience design model was constructed from five experience modules of sensory, emotion, behavior, cognition and social contac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products were inadequate in realiz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ing, cognitive enhancement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needs of people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furniture in emotional care, cognitive promotion and self-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experience modules, the work put forward three optimization paths including immersing in the emotions related to "home", creating diversified ways of interaction, and combining interests to guide community activities in the furniture design of the "third space" for office. It can meet the diversified health needs of office staff, give furniture mor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health and improve the furniture experience value of the "third space" for office.

"third space" for office; healthy experience; furniture design

TB472

A

1001-3563(2023)04-0171-10

10.19554/j.cnki.1001-3563.2023.04.021

2022–09–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风格产品设计方法验证与行业应用示范”(2019YFB1405704)

侯婕(1997—),女,硕士生,主攻工业设计与产品战略、用户体验方向。

张凌浩(197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工业设计、系统创新与战略设计、用户体验方向。

责任编辑:马梦遥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办公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
广场办公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