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佳,岩 蓉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很快,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基础设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且较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从总体上讲,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食品检验工作,既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又能推动质量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食品检验检测是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中,通过对原辅料、包装材料、过程产品以及成品的检验,控制源头风险,指导加工工艺,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成品的质量[1];在市场监管中,检验检测、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通过对食品的检验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情况,保证食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和安全,也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制造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对社会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拓宽食品安全检验的覆盖面,可保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前,食品检验领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食品中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主要利用不同的组分在流动相及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者吸附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的检测,确定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所测样品的分析,识别出食品中的安全风险。该技术常用于测定有机组分,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进行大规模的食品检验,进一步提高食品检验行业的整体水平,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2]。
目前,在食品检验中,除色谱法以外,广泛应用的还有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等。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样品中所含有的物质的光能量特性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到食品安全的信息。该方法能够对食品中的无机元素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检测效率高,精度高。
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和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分析法常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微生物检验技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食品中的真菌毒素量、细菌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出该类型食品是否发生变质,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由于食品检验的对象种类繁多,组成成分也相应的较复杂,加之检验的方法、设备多样,这就要求从事检验的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3]。但目前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力相差较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县级检验机构,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好的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性技术人才。
在食品检验中,检验流程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①食品检验工作是以采样的形式进行的,取样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检验的结果。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样品的代表性很重要,很多检验单位都缺少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采样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②检测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也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还包括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密度。有些基层单位的仪器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检验的需求,这些都会影响到检验的结果。
当前,尽管很多食品检测实验室、机构已建成了相关的检验检测网络,但它们大多数属于内部检测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无法实现实质性的信息共享,因而其社会价值也就受到了限制[4]。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食品检验过程、结果的监测、评价,缺乏不同实验室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对比,常常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可靠。在管理上,缺乏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使检验工作不具有规范性,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在检验领域有很多的学术交流会、技术成果分享会等,各检验实验室、机构及检验人员要抓住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检验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食品检验单位应定期组织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的学习,使检验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例如,当前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是简单型、快速型、绿色型,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时时刻刻关注前沿技术的动态,以保证检测能力和资源的整合和提升。此外,食品检验单位应鼓励检验从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自学,全面提升职业能力[5]。用人单位可以与各大高校、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人才定向培养方案,以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在食品检验中,应根据检验的目的、现有的实验条件、对结果准确性的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确保选择的方法最优化。例如,在对农产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时,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高效液相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以及免疫层析法等[6]。选择检查方法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检验目的。例如,质量普查应选择检测速度快、成本较低的方法,如果是判定特定对象的安全性,则应选择准确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另外,对于样品的采集、预处理等环节也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方案[7]。
①针对当前基层检验机构、检验实验室间信息交流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应积极收集有关部门和国家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料,建立食品检验信息数据库,并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评价体系[8]。②鼓励食品检验机构、检验实验室积极参与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中,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定期审核有关检验过程,从而提高检验的服务和技术水平。
①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畅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的途径,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明确检验人员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②制定完善仪器设备使用规程及日常维护制度,大型仪器做到专人专管,其余仪器设备可按照实验室进行分配,由专人负责,确保仪器设备在检验时处于正常、准确的状态。③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的过程监督机制,针对样品采集、试样处理、检测方法、结果处理等环节制定考核评价方法,明确监督对象,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工作。④针对考核结果,制定奖惩规定,确保检验人员的能力符合要求,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合理、科学、有效[9]。
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统一的检验检验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和检测标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检查和质量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规律可循。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现行的质检标准入手,将质检、卫生、农业等各自部门制定的检验标准形成一个统一的检验和检测标准。在检验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要确保标准及时更新、修改、补充与废止,并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建立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相互认证机制,有效防止重复检查,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公信力。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因此,要加强对管理机制的制定,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方法、制度进行优化。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以保证责任落实到位,推动食品检验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切实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