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改丽 龚黎青 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
漏斗胸是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胸壁畸形,多发于儿童群体,如果早期阶段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必然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以矫正术为主,具体包括胸骨翻转术、Ravtich 术及漏斗胸微创手术(Nuss 手术)等。其中Nuss 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多数患儿及家长缺乏对该术式的了解,术前多伴随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导致配合度不佳。同时术后患儿可能存在剧烈疼痛症状,对康复造成巨大影响,且给家长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行矫正术前后应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
平躺时,人的胸部基本是平坦的,而漏斗胸则存在明显的凹陷,类似漏斗。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方向凹陷并呈漏斗状的一种胸壁先天性畸形。该疾病是一种渐进性病变,多数患者在幼年时被家长发现,主要表现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有驼背及上腹突出,该疾病对患者外观、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均具有不良影响。另外需要注意,脊柱侧弯也是目前青少年常见、高发的一类骨骼发育畸形类病症,但是与漏斗胸并非同一疾病,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能相互影响。发育畸形的胸廓需要身体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当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手术对一方进行矫正,极易导致另一方病情加重。遗传是脊柱侧弯的主要发病因素,可能与生俱来,也可能在生长发育中逐渐出现,例如幼年时期脊柱受过外伤,也可能在漏斗胸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多数漏斗胸可合并脊柱侧弯,但是病情轻重程度有所差异。
对漏斗胸的类型进行划分,结合胸部CT 检查结果,可将其划分为对称型、偏心型和不均衡型;结合外观畸形形态和凹陷范围,可将其划分为广泛型、普通型、局限型及不规则型;根据是否可以自愈,可将其划分为假性漏斗胸和真性漏斗胸。
对漏斗胸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胸壁畸形,同时漏斗胸凹陷对心肺造成压迫,极易导致肺通气障碍,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其代偿能力,患儿运动后多伴随胸闷、气促症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漏斗胸的病因,可能的原因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肋骨和肋软骨存在生长过快的情况,胸骨外推导致前凸,进而形成鸡胸,而胸骨向内推导致内凹则形成漏斗胸;膈肌中央腱过短或腹直肌韧带存在挛缩情况,胸骨和肋骨的过度牵拉,导致胸骨下部向胸腔内凹陷,进而产生漏斗胸。目前尚未明确漏斗胸是否会遗传,但是部分患儿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兄弟、姐妹、父子等。
漏斗胸患儿行矫正术前应消除患儿的心理顾虑,例如对手术、麻醉的恐惧,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等。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为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患儿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为其说明矫正术的必要性、简要流程和手术效果。还应为其介绍成功治愈病例的情况,树立治疗信心。
加强对患儿的营养支持。因为胸骨对心、肺、食管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部分漏斗胸患儿发育相对迟缓,体质不佳,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进食后可能出现食物反流。因此行矫正术前应全面分析患儿的状况,为患儿及家属讲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指导其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肉、蛋、奶类食品及新鲜水果蔬菜。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维生素。
完善相关检查。术前不但要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还应进行心肺功能检查,评估漏斗胸对患儿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前、术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CT 能够清晰显示畸形严重程度、心脏受压及位移情况等,同时能够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大疱、肺囊肿等,尤其是骨代谢障碍或内分泌疾病,例如马方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等。完善检查有助于判断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是否应该手术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术前做好常规准备工作。根据气候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训练,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区备皮并确保皮肤清洁。术前8 小时禁食禁饮,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确保患儿睡眠充足。
术后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全身麻醉术后留置尿管,听诊双肺呼吸音,对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测。
保持合理体位。术后进行体位管理十分重要,选择硬板床平卧位,避免翻身侧卧,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待病情稳定,抬高床头不超过30°。盖被轻薄,避免胸部负重或异常活动导致胸骨、肋软骨缝合处移位。术后24 小时可下床活动,坐起或翻身时应动作轻柔,平托患儿后背及颈部,保持胸背部挺直,避免牵拉上肢,限制其过度运动,特别是上举和支持运动。
确保呼吸道通畅。矫正术后,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气管插管麻醉后气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加,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的风险较大,同时呼吸会导致剧烈疼痛,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另外,可静脉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辅以祛痰药物。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情况,如颜色、性质等,确保引流管的通畅,每隔30~60 分钟挤压1 次引流管。当每日引流量大于100毫升,引流颜色为鲜红色,说明存在胸腔内持续出血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术后48 小时后待患儿呼吸稳定,胸腔引流低于50 毫升便可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患儿呼吸情况。
疼痛护理。因为术后钢板将胸骨与前胸壁支撑,患儿每次呼吸都伴随疼痛感,同时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置也会导致疼痛,因此需要加强对疼痛的护理,可采用镇痛泵24~48 小时缓解疼痛症状。术后缓解疼痛有助于避免脊柱侧弯及支架移位。
术后锻炼。对漏斗胸术后患儿而言,为了短期内预防矫形板移位,应在术后1 个月内尽量保持仰卧位,3 个月内避免剧烈的侧弯、扭曲运动,6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通常情况下6 个月后能够正常活动。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应结合患儿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锻炼的时间和频次,避免强度过大或过小,合理控制。
出院指导。注意保温,避免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睡硬板床约3 个月,避免侧卧位;深呼吸运动及吹气球,坚持1 年左右,有助于心功能恢复;3 个月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和扩胸运动,1 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胸部碰撞;部分年长儿术后习惯颈肩部前倾,驼背,可使患儿双上肢外展,头、胸、腹紧贴墙壁站立,每次5~10 分钟,每日3 次;进食营养含量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术后1、3、6 月按时回医院复查。对患儿而言,并非手术成功便意味漏斗胸痊愈,术后家长仍需要关注患儿的身体恢复情况。如果患儿看电视、电脑不自觉出现含胸姿势,就会对钢板产生下压的力量,受压过大可导致钢板移位,应加以关注。
综上所述,矫正术是目前治疗漏斗胸患儿的主要方法,医护应加强术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的关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障患儿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