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理想融于行动、不懈追求的奋进者
——专访中福协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冯晓丽

2023-03-06 09:20丁国平邓大洪
福利中国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协会养老

• 本刊记者 丁国平 邓大洪

2023年11月26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8年来的工作成就,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领导班子。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莅临大会,她在致辞中对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冯晓丽会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现场提议全体参会人员为冯晓丽会长13年倾情协会建设、推动行业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鼓掌致谢!在热烈的掌声中,张梅颖主席与冯晓丽会长紧紧相拥,令全场人员动容。

会后,本刊记者专访了冯晓丽会长。

一、时代机遇、榜样力量,引领投身伟大事业

记者:冯会长,协会成立于2010年,2016年换届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13年来,您全程参与了协会的筹备、成立、建设、发展过程。回眸13年的工作历程,请问您有何感想?

冯晓丽:首先,我感慨遇到了一个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在新平台上不断学习进步。协会2010年正式成立,正值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交替期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推动下,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完成了由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在思想、理论、文化、科技的百花齐放中攻坚克难、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繁荣进步,为改善民生福祉、加强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事业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协会应运而生,喜逢良好的发展机遇。

其次,榜样的力量和卓越的理论智慧引领我们激情投身于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的伟大事业。

我198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地方政府部门和团中央系统工作,1998年调入民政部,参与了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的筹备、建设与管理。2007年,在民政部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决策下,我带领领导班子积极努力,实现了社会福利中心由企业性质恢复事业性质,配合部主管司局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研究与实践。在20多年工作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民政部历届老部长、主管部长和业务司局领导以心血和智慧组织社会福利理论、制度研究,并积极推进创新实践的过程,作为一名社会福利领域的新兵,我唯有刻苦学习、努力工作。

2009年9月,部党组决定由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发起单位,筹备成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作为福利中心的主要负责人,我欣然受命,全力推进协会筹备成立。在协会筹备期间,民政部主管领导给予了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我更有幸认识了时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秀兰、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等一批倾情推进中国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事业建设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筹备成立协会给予了热情关怀与细心指导,强调以国际视野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格局定义协会宗旨与建设发展目标,为协会成立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0年1月22日,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成立。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何鲁丽出任协会名誉会长并莅临大会、揭牌;国际社会福利协会主席丹尼斯出席大会并致辞;国家民政部、教育部、人社部、文化部、卫生部等部委的10位领导出任协会顾问并出席大会,彰显了国家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框架下,组织各方力量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期待;首届会长刘光和在大会上激情宣读协会宗旨、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鼓舞人心;作为当选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有幸在主席台上主持成立大会,我和在座的800名创始会员一样心潮澎湃,感恩时代赋予的机遇,感恩在座的各位领导和知名学者的榜样引领,使我们能有幸投身这一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事业!

二、秉承宗旨、服务发展大局,谋篇布局、夯实发展基础

记者:冯会长,政府和社会对协会的成立寄予厚望,第一届理事会是如何打基础、谋发展的?

冯晓丽:协会成立之初,恰逢国家由“十一五”向“十二五”过渡、由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转型,急需创新变革。作为社会福利领域的社会组织,如何有效配合政府部门推进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如何组织引导行业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是摆在第一届理事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协会首届领导班子在刘光和会长的领导下,集思广益、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智慧决策,确定协会的发展宗旨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推进、宣传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和行业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维护社会平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并确定了协会创始之初的工作目标。

一是认清使命,探索为政府配套服务的新方式;二是找准定位,开辟服务行业的新途径;三是勇于创新,建立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四是科学管理,创立协会有序建设的新机制。

我们秉承宗旨、围绕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工作任务,静心问道、勇于探索,动情谋福、创新实践,在新平台上开疆拓土、积极作为。

三、静心问道、顶层设计,探索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记者:冯会长,第一届理事会高屋建瓴,组织研究了一批科研项目,其立意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冯晓丽:协会2010年成立后,为国家和社会搭建了一个凝智聚慧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批从事社会福利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情推动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政策创制。协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建立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了重大课题研究。

首先,我们着眼于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框架研究,诚挚邀请社会福利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奉献智慧,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协会名誉会长张梅颖以《还福于民、均等服务,大力改善国民福利待遇》为主题接受杂志专访,她深刻阐述了如何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加快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福祉、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新思考,鼓舞了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发展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协会副会长郑功成撰文《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对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副会长张秀兰撰文《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北大教授王思斌撰文《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我们及时在《福利中国》杂志上专设了“高端访谈”栏目,先后专访了张梅颖副主席、全国人大陈昌智副委员长,知名专家厉以宁教授、郑功成教授,以及中国残联、民政部、卫生部、人社部主要领导32人,并刊载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完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建言献策;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深邃思考和以博大情怀为改善民生鼓与呼的激情,对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领了发展方向。

同时,为配合政府部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协会先后启动了一批养老服务应用型科研项目。

记得协会成立之初,分别设立了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专业工作委员会,民政部主管领导一再嘱咐我,协会在配合政府部门承接儿童和残疾人服务业务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研究和推广应用。因此,我对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中国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梳理了之前在二十多个省份调研养老服务现状的资料,系统分析并借鉴了欧美、澳加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养老服务成功经验,重点参考了澳大利亚、日本模型。2010年实地赴澳考察,我们先后拜访过澳大利亚社会福利署、保健与老人部、全国社会福利政策咨询委员会,并实地考察了国家Center Link信息中心、JPRV养老院等品牌机构。我深刻体会到,澳大利亚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体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咨询、评估、培训机构)、服务机构之间严格的职能划分,科学的标准体系(44项国标)和考评体系,严格的服务监管体系、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为澳大利亚政府有序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而日本在具有以上特征的前提下,其温馨的人文关怀服务、人才培养的专业分类和严格的培训考核聘用模式,以及完善的康复辅具配置服务与销售链独具特色,这两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养老服业科学发展是很好的学习借鉴。

我们聚焦如何建立中国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和行业科学管理模型,拟定了《“十二五”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十大课题研究》研发方案,经协会办公会审定后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审核批准,科研项目于2011年正式立项并启动;课题研究分两大板块,一是服务模式板块,包括适老化环境及设施建设模式、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老年康复服务模式、老年中医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精神文化服务模式;第二部分是行业科学管理板块,包括行业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评估体系建设、品牌培育模式研究。

这是协会首次组织综合性应用型科研项目,得到了民政部、国家老龄办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引起了国内相关品牌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医学研究会等科研部门纷纷主动申请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协会顾问王陇德院士、创始副会长李建军,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尚少梅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邵磊副院长、协会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田兰宁等相关学术带头人组织高质量研究团队热情投入了项目研究。

协会牵头组织的这一研发项目,是中国养老服务领域首次跨界合作、推动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尝试。作为项目研发的牵头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但也激情满满。为提高项目研发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反复强调本课题研究要去学院化,必须坚持应用性和服务导向,通过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由各课题组共同分享项目研发思路、研发重点、方法,促使专业虽不同的专家团队理念融合、相互借鉴、比学赶帮;为帮助课题组加深对中国养老服务现状的了解,我们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地广泛调研座谈,增强了研发团队对课题研究必须聚焦建立应用型养老服务模式、用于引领服务创新的认知。

该项目研究历经一年半,10个专家团队以空前的热情和专业水准,高效完成了研发任务。各专业团队因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探索,在本系统分别荣获了“十二五”科技创新进步奖。

2010年至2015年,协会组织的养老服务研发项目齐头并进;

2011至2013年,在协会福怡助老专项资金支持下,经过各专家团队一年半的艰辛努力,十大应用型课题研究圆满收官,在国家首个老人节(“九九重阳节”)正式发布了研发成果;

2011年,在民政部专项资金支持下,启动了《全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和系列标准研究项目,于2013年完成研发;

2012年,协会启动了科技部委托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全国社区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试点工程》子课题 “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及核心标准研发与试点推广”,于2014年完成了研发任务;

2013年至2015年,协会启动了《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实务培训系列教材》研发项目(18册),项目研发由十大应用型课题专家团队承接,随着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体育科研所、北京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北京慈爱嘉养老集团等加入教材研发团队,于2014年、2015年先后完成了系列教材研发任务,并出版发行。

以上养老服务领域应用型科研成果为政府部门政策创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行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动情谋福、创新实践,携手共育服务品牌

记者:应用型科学研究,应当来自于实践,反哺实践,协会是如何有效应用以上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的?

冯晓丽:短短几年时间,协会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极大振奋了工作团队的精神,如何将十大课题研发成果和教材研发在行业快速推广应用,如何开辟行业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行业评估、品牌培育服务新渠道,引导行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我们连续作战,组织会员单位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协会及时设立了福怡助老专项基金、孤残儿童救助基金,吸纳优质资源支持理论与实践创新。两大专项基金为社会力量支持事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协会之后持续性开展儿童福利、养老服务项目研发,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标准研发,社会福利救助、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1至2015年,协会承接了民政部福利彩票专项资金培训项目,每年民政部忘我投入和资助1000万元委托协会面向全国开展养老服务专项培训,专业培训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全行业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8期,培训人数达14000余人,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理念深入人心,服务技术快速普及;协会组织儿童福利标准研发、专业培训和“儿童福利十大进步事件”的宣传推广;协会在全国率先研发的养老服务四级培训系列课程和线上培训课程在养老服务英才网培训平台及在培训中有效推广应用,在全国树立了养老服务培训品牌。

2011年,协会创办了会刊《福利中国》杂志和中英文网站,开辟了对外宣传教育窗口,推动福利文化建设。

2012年,为了开拓国内外交流合作渠道,协会牵头策划在上海世博园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我们创新办展思路,展会以十大服务管理模式划分展区,相应配套主题论坛。展会的成功举办引领中国养老服务行业以国际视野看养老,以学习交流促合作,以创新发展树品牌,有效推动了中国养老服务业科学化发展进程。

回顾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刘光和会长、张明亮常务副会长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指导工作;协会工作团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以快节奏、高效率培育了养老服务基础研究、行业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福利文化建设和国内外交流合作(老博会)五大服务品牌,并在行业组织推广。作为民政部直属的社会组织,我们没有辜负老一辈领导人、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殷切期待,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切实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引领作用,树立了社会组织的优质服务品牌形象,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冯会长,协会2016年换届,您出任了会长,请问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有什么新特点,面临哪些新挑战,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冯晓丽:2016年,我从刘光和会长手里接过了事业接力棒,主持协会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第二届理事会历时8年,横跨“十三五”“十四五”两个发展阶段,国家实现了从适度普惠到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变,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对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的重视度与全社会的参与度显著增强,协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协会8年来经历了与政府部门脱钩和转型、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协会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如何践行宗旨、创新开拓、提高协会服务大局的工作站位?

二是如何解决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转变后协会的转型发展问题?

三是如何传承发展协会已培育的特色服务品牌、争创两个效益?

四是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纾困赋能、稳定队伍?

五是如何开辟新渠道、拓展新业务,提升发展新动力?

面对挑战,第二届理事会工作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服务大局,求新求变定方向;沉着应对,群策群力渡难关;聚焦需求,主动作为探新路;积极实践,传承创新促发展。

首先,我们立足全局、践行宗旨,提高站位、科学施策。

2016年换届同期,协会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确立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宗旨,养老服务的职责更加聚焦。第二届理事会领导班子以党建为引领,认真履行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的职责,及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养老服务为工作主线,先后研究了协会“十三五”“十四五”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每年按期组织召开理事会、及时召开“全国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解读国家相关重点政策,制定工作落实措施与全国各省份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共商“十三五”“十四五”养老服务行业创新发展大计,带领会员单位团结奋进、共克时艰,切实发挥协会在行业凝智聚力、引领发展的作用。

二是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从依赖政府部门资金支持转变为拓展新渠道,用服务创效益、以创新促发展。

从2016年换届之后,上级主管部门转变了对协会专项资金支持承接项目的方式,部分重点业务停顿,协会面临生存压力。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拓展服务渠道,有效提高了协会五大品牌的影响力,与各省份养老服务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优质资源共享、机构标准化建设、优质培训项目推广、优质服务品牌培育推广,面向社会以服务树品牌,面向市场以合作创效益,使协会成功转型、良性发展,渡过了转型期和三年疫情的生存难关。

三是加快协会特色服务品牌的传承创新步伐,提高服务品牌推广应用效率,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建设是协会的立身之本。2015年至2019年,协会通过招投标方式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我带领协会标委会工作团队组织专家组走遍全国20多个省份现场考察、培训、评估、验收,重点考察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服务场所及设备配置、服务分类提供、质量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由专家组进行百分制严格打分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改进,将协会“十二五”期间组织研发的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规范》《养老机构设备配置规范》与协会研发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试点工作中推广应用;通过试点项目将标准化理念和管理模式植入每家试点机构,历时5年的试点项目培育了近200家试点机构,在各省份作为示范窗口,引领了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8年至2023年,协会成立了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为团体标准化试点单位。6年来,我们聚焦行业急需,研发了38项团体标准并分批试点推广应用,引领了行业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也为之后全国组织开展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优秀人才是行业发展之基。2016年至2023年,协会有效运用已研发的优质培训资源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完善了高层、中层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基层服务者四级培训体系,搭建培训平台、推广合作交流,2016年至今,协会与地方协会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49期,培训了7500多名中高层管理者;2019年至今,我们向教育部积极申请,获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社会评价组织。协会组织所属中福长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与674家职业院校合作,在全国建立了32个考评站、522个考评点,共培训师资、考评员8000余人,经考评给12.5万名在校学生发放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立了职业院校、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合作机制和养老服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为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扩大了协会的社会影响力。

“老博会”是协会独具特色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服务品牌,协会两届领导班子精心培育、传承创新,从2012年至2023年连续举办9届(三年疫情除外),为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疫情三年后举办的第九届老博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嘉宾莅临出席,国际国内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踊跃参展参会,共叙养老情怀、共展养老风采、共育服务品牌、共谋创新发展,展示了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鼓舞了行业同仁的精神和士气,现场的热烈气氛令人感动。莅临展会并致辞的十一届全国政协张梅颖副主席对协会面临重要困难时举办的老博会给予高度评价;国际老龄联合会国际关系部部长Gregory.Ross.show先生激动地说:“未来,中国将是激励、祝福和赋能老年人的核心力量。”

四是沉着应对,积极响应,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行业及时纾困赋能、采取措施稳定队伍。

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席卷大地,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养老机构长期封闭,举步维艰。协会领导班沉着应对,快速决策,为会员单位传递关爱、纾困赋能。一是在武汉疫情暴发时,协会领导班子心系武汉养老机构,第一时间响应国家抗疫号召,连夜部署捐赠防疫用品,克服重重困难送达武汉养老机构;二是疫情期间深入革命老区慰问老党员,及时在线上召开“养老机构纾困赋能座谈会”“养老行业协会纾困赋能座谈会”,了解需求,及时研究对策;先后在线上举办养老机构纾困赋能公益培训班,对老人与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培训,对机构开展疫情下降本增效经验分享;三是发挥媒体矩阵宣传优势,三年来在《福利中国》会刊上专设“建党百年——走近百名老党员”“养老事业正青春——百名青年才俊事迹系列报道”“星光灿烂——百家养老服务品牌推介”;并组织青年才俊在线上进行公益授课,讲述自已投身养老事业的鲜活故事,以上宣传报道通过协会公众号和网站宣传推广,会员们深受鼓舞,感动地说:“在我们最困难时,协会为我们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鼓励我们坚定信心、努力拼搏,协会是我们养老人温暖的大家庭!”

疫情三年,协会工作团队恪守职责、坚守岗位,面对对外业务停摆、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协会领导班子决定不裁员、不降薪,鼓励大家为会员竭诚服务,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

五是聚焦“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新目标,持续拓展新业务,提升发展新动力。

“十四五”以来,如何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如何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协会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在强化服务品牌、拓展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聚焦2.2亿活力老人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资源优势,通过跨界合作,创新开展了系列服务模式研究:

2021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支持下,开展了老年中医健康服务模式研究及团体标准《社区老年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系列标准》研发,于2023年完成研发正式发布,并将投入试点。

2022年10月,与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新时代老年旅游服务模式研究》,先后赴浙江省、黑龙江省、陕西省与文旅厅、民政政厅调研座谈,课题将于明年完成研发任务并试点推广。

2023年重阳节,与国企中国人寿、国投建康合作启动了老年金融服务——老年财富传承规划服务模式和标准研究项目,将于明年完成研发任务并试点推广。

2023年9月,与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日本福祉及人才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拓展养老服务人才国际交流培训渠道。

以上项目研究和业务拓展,都将为今后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也将为协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五、以文化人、传播大爱,感召志士仁人激情投身伟大事业

记者:冯会长,听您介绍了协会13年的奋进历程,如数家珍,我们深受感动,是什么力量能够鼓舞这支服务大军如此不畏困难、奋力拼搏?

冯晓丽:我认为,无论是一个人、一支团队还是一个行业,掌握技能、所劳所得,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胸怀理想、责任、大爱和勇于奉献,才能疾行不辍、行至长远,这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记得小时候,父亲开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他深入浅出,给我讲述“君子一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忠乎?与人交而信乎?传而习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先贤思想;父亲年少时就读私塾,1937年在高中时加入了共产党,因被追捕而奔赴延安,解放后一直在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作为老一辈共产党人,他用一生所学铸就的信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60年他因直谏甘肃饿死人而被贬,“文革”中又被关牛棚、挂牌批斗;平反后仍然不忘初心、爱党爱国;他一生清廉、无私无畏,是我人生的榜样。

我在大学期间阅尽古今中外名著,细读当代中外领袖人物传记,深深领悟到:唯有文化的力量,方可塑造胸怀博大、勇于担当、奉献大爱、勇毅前行的志士仁人。为此,在协会成立的当年,我即向国家出版部门积极争取,创办了《福利中国》杂志,于2011年正式发行。12年过去,杂志积极践行“凝智聚慧、敏言励新、福泽社会、利益民生”的办刊宗旨,鲍振川、魏明、丁国平、邓大洪等老同志带领年轻人用情用心采访编辑,鲍振川、丁国平老师年过7旬,仍深入基层采访;魏明老师腰椎重度损伤,仍昼夜伏案设计杂志,在协会重大活动场所精心拍摄;邓大洪老师做杂志责任编辑,因长年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手术康复期间还在加班审稿;他们如蜜蜂般辛勤采撷、如荆棘鸟泣血而歌,因为他们深爱这份为民谋福祉的事业。12年来,杂志共出刊72期,我们坚持不懈,用720多万字真实记录着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事业的变迁,为从业者建造了美丽的精神家园,激励一代又一代一线工作者化茧成蝶、担当大任;《福利中国》杂志孕育的福利文化如春雨润物,滋养着每个从业者的心灵,陪伴他们在坚守事业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记者:冯会长,13年来协会两届领导班子带领工作团队为推动事业发展倾情付出,工作成果丰硕。在您卸任交班时,请您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

冯晓丽:此时此刻,我唯有感恩。

首先感恩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长期以来对协会和我个人的关怀、信任、鼓励和支持,使我们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特别感恩敬爱的张梅颖副主席,13年来,她以大爱情怀和高度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和老年福祉,为事业发展和协会建设殚精竭虑、鼎力支持;感恩她不辞劳苦、不顾病痛,坚持莅临协会重大活动和9届老博会,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不畏艰难、竭诚奉献;感恩她在我身患重疾时亲人般的关爱,带给我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感恩尊敬的刘光和会长师长般教诲我奋进、培养我成长;感恩创始副会长张明亮、郑功成、李建军以智慧和行动激情投入支持事业发展和协会建设;感谢刘雨桐、费纯璐、姚莉、田兰宁、许锋、陈文龙副会长长期以来对协会建设的鼎力资助;感谢郭清、徐佳增、郭小忠、杨乃发、李斌副会长对协会工作的鼎力支持!

感谢全体会员13年来对我的信任和鼎力支持;感谢协会工作团队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工作目标;其中,特别感谢韩华、陈东升同志毅然辞去事业编制投身协会建设,创造性拓展业务,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挑重担;感谢任胜军、魏明两位老同志13年不离不弃,在专业岗位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感谢谭刚、姜小玲、李晶、侯萌、杜娜、曹雪、卢笛等年轻人选择协会工作平台,积极上进、勤奋工作,热爱事业,不断进步,使协会的建设发展后继有人!

记者:本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吴玉绍、徐建中为第三届理事会会长、执行会长,他们将接过你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前行,请问此时您对他们有何期待?

冯晓丽:首先,我向吴玉韶、徐建中同志当选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执行会长表示热烈祝贺!

吴玉韶同志多年来担任中国老龄协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会长,他在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理论政策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行业享有盛誉;徐建中同志长期在民政部机关工作,精通党建和组织工作,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会事务等领域深耕多年,在推动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慈善事业政策创制、标准化建设方面成果丰硕。

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事业是惠及百姓、人人共享的事业,是全国人民的期盼;协会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肩负重任、大有可为。吴玉韶、徐建中同志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充满了推动事业发展的激情;我相信他们将在新的工作平台上传承创新、积极作为,带领工作团队和全体会员携手共进,不断开创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协会养老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