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英,杨 军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标准分析
朱桂英,杨 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在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学段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能力层次提升不足等现象,结合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充分研究了汽车行业的职业需要,科学评估了现有职业分类的合理性,具体分析了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研究了该专业教学标准技术方案,为中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标准。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一体化
中高职一体化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热议的话题,也是浙江省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进入了标准制定和方案推行的关键阶段。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问题存在:一是专业教学标准衔接不够,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各自按照以往的教学标准执行,没有根据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二是培养目标从低到高的层次性变化没有得以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就业服务领域、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人才特征等缺少层次性;三是职业能力培养没有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培养路径;四是课程体系重复多、课程开发理念差别大[1]。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中高职一体化问题,单靠中高职学校自身力量很难有效突破困境、改进不足,亟需从国家、省级层面聚焦关键问题,加强标准建设,整合资源要素,进行统筹设计与生态重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和就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就是职业教育,面对新发展格局构建、全省数字化改革、产业深入互动融合提升等变化,必须把握机遇、提升能力、开拓创新,以适应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2]。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支撑汽车产业转型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有效路径,健全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高质量研制一体化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构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实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主体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势所趋[3]。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满足学生升学意愿,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教育间的衔接,将会使中职生在选择就业基础之上拥有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但给中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教育发展带来希望,也为高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具有专业背景的“后备力量”,使得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也实现了培养人才的学历和技能的螺旋式发展[4]。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在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段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能力层次提升不足等现象,还存在着适应产业升级能力不够强、人才培养数量不充足、培养质量不均衡等问题,未能完全满足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所以,研究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通过线上调研与线下调研相结合、文献检索与现场考察相结合、面上调研与深度调研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浙江省内所有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7所公办高职院校,和所有开设“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16所公办中职院校,院校调研对口专业覆盖率达到了100%,主要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情况、实习实训情况等方面进行教学现状的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各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首先是职业素养,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体质健康、人格健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是职业技能,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5],能适应汽车4S 店、二手车交易公司、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等单位岗位需要,能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汽车维修接待、汽车保险与理赔、事故车查勘定损、配件销售与管理、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等工作的、具有“懂技术、善营销、会服务”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各中职院校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相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所具备的能力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爱岗敬业;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人格健全;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6];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从事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企业管理、适应和服务一线需要等工作岗位的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现高职在基本知识要求、职业素养以及适用岗位上的表述更加具体,中职的表述比较简略概括,但两者在本质上都具有一致性,很难区分出中、高职不同培养阶段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1.课程类别及其学时比例比重不同
中职院校公共必修课比重较大,专业核心课比重较小,且以升学需要为准,脱离企业实际工作需求,而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比重较小,专业核心课比重较大,贴近企业实际。
2.院校开设专业核心课不同
中职院校开设较多的是汽车销售实务、汽车配件管理、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服务接待等课程,高职院校开设较多的则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课程,中高职课程有部分雷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上课内容都是根据自身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讲授,没有区分中高职的层次性,造成中职生升学到高职院校后对其学业及职业发展很混乱,有些内容重复在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有些课程又缺乏一定的基础,造成学习困难,因此,就需要尽快研究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理清脉络,分清主次,有序地分层式教学,让学生有专业基础的螺旋式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调研主要包括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职业资格情况、双师型教师比例、师生比等内容。通过分析中高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差距。
中职院校的教师规模相对高职较小,最少的只有4人;专任教师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学历学位方面以本科为主,教师年龄年轻化,兼职教师较少。
高职院校规模较大,最多的有33人。普遍拥有校外兼职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100%;专任教师以副高和中级为主,在学历学位方面基本以研究生为主,拥有教学科研型师资队伍和技术过硬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
从调研数据来看,中高职院校本专业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百花齐放,各种教学方法都有使用,这与国家的职教导向离不开。
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自主学习法、理实一体化法等[7]。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造成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职院校主要以讲授法、演示法、理实一体化为主,讲授和练习以升学为主的课程内容,教师队伍规模限制了自主研发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中职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弱,线上资源利用率不高。
高职院校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互动性较强,教学资源也很丰富,有线下和线上两种渠道,线下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获得企业一手资料,分解出相应的教学任务和项目内容,很多都在使用自编教材进行授课,线上各个优秀平台有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库和优秀的微课素材,以及自主研发的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预习和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能力的拓展自学,大部分课程采用智能化授课模式,线下和线上双结合方式进行授课,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团队,实现知识的升华。
各院校教学评价的维度有所不同。中职院校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两类维度进行:学生理论考试、实操项目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学生评级、教研组评价、学校课程建设评价、企业评价[8]。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不同两类维度进行:学生评教、系部督导评价、学校督导评价;学生满意度、企业用人满意度、技能竞赛获奖、创新创业等。
各院校为了满足学生教学实训要求建设了各种实验室,并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实训环境。
高职院校有汽车营销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还有二手车鉴定评估实训室、整车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技术服务信息化实训室等;而中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最多的是汽车营销实训室,汽车配件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的配置情况基本一致,高职更能符合企业需求,多方位多岗位培养,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中职实训条件相对较弱。
目前中职院校最常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而高职院校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是订单班,校企合作,定点培养。
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是各个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保险公司等。这些单位能提供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客户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配件管理、机动车鉴定评估、二手车销售、保险查勘与定损、保险理赔、汽车租赁业务、网约车业务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基本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毕业生主要考取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中职院校考取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1+X初级证书为主,还有汽车修理工中级证书;高职院校考取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汽车修理工高级证书和 1+X 高级证书为主,辅以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证书。目前大多数院校开展的1+X证书存在社会面认可度不足,企业不认可,推广1+X证书存在一头热的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1+X证书的官方引导和推广,与国家人社部门的相关证书进行融通和互换;另一方面要加强1+X证书的考证内容模块的更新和迭代,以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深受企业特别是以汽车技术为基础的营销类中小企业的欢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毕业生具有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毕业生职业面向主要聚焦交通运输大类,对应行业为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并伴随着汽车销售过程中产业的商务专业人员、保险服务人员等细分职业类别。另外,随着共享出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部分学生进入租赁业,主要是租赁业务人员。毕业生主要岗位为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市场营销、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二手车业务、保险业务、共享出行服务、汽车数据服务等岗位(群)。
继续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营与管理等岗位(群)。综合我国汽车保有量及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适应“新四化”发展的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岗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汽车技术服务及营销人员需求缺口将非常大。
中职学校目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等技能型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的基础素质教育,以向高职院校输送人才为主(升学为主),高职学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最新发展需求为主(就业为主),近几年专升本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中高职一体化现阶段基本上是脱节的,中高职各自为营,没有统一规划。高职和中职一起合作制定出专业目标定位,能使中高职教育实现分层管理,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职业发展的趋势,不仅要能满足当前岗位需要,还要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出现的新岗位的需求,可以与电商相结合,跟紧互联网大趋势。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应具有一定的办学灵活性,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鼓励距离市场前沿近,距离汽车营销模式超前的优质院校,试点探索开设“新四化”相关的课程,既可以是专业核心课,也可作为专业拓展课。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应注重技术基础构建,核心能力强化,职业拓展兼顾的原则,合理设置各类课程。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
中职阶段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高职阶段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有条件的专业,可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探索重构课程体系,如按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专业拓展课程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重组为相应课程。
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在实操过程中懂得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实训、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训实习不但是实践性教学内容,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部分内容,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基本条件应在实训场地和设备上有硬性要求,要能满足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兼顾升学需求,做好未来择业知识基础铺垫。
1.校内外实训、实验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含虚拟仿真实训场景等)先进,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求,有确定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能够满足开展汽车营销策划、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接待、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实验、实训活动的要求。鼓励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2.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学校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调研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同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汽车营销策划、汽车销售、汽车客户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配件管理、机动车鉴定评估、二手车销售、保险查勘与定损、保险理赔、汽车租赁业务、网约车业务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企业能配备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分配学生相应岗位同时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对学生的实习质量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
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院校都应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从教师的数量方面,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从教师的职业能力方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一般不低于 60%,从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方面,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年龄、职称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专任教师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紧跟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团队;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水平;专业教师每年需要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并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除了校内专任教师团队,还需要整合外优质人才资源,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革以结果评价为主的模式,成为以强化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附加增值评价的综合评价。完善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监控、评价和改进等流程,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与管理,建立校督导与学院督导双督导的督导制度,定期开展各种专项教学的检查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双督导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专业教研建立集中备课制度,集中课程诊断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改进专业教学教法,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对未达成部分,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学生在校期间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并修满相应学分,准予毕业。各中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明确学生学业成绩、实践经历、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比例分配。鼓励学生毕业时取得职业类证书或资格,实现学生的双证毕业。
本文通过大量调研,深入分析了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对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团队、质量保证、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统一的教学标准,为培养“懂技术、善营销、会服务”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标准。
[1] 刘军,陈建超.我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484.
[2] 徐国庆.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7-191.
[3] 王嫣然.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22):26-28.
[4] 钱娴.对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8(12):60-63.
[5] 刘磊,张爱芹,李钰.中高职贯通视域中的课程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5):8-11.
[6] 王春燕.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65-70.
[7] 谢刚,苏云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81-84.
[8] 褚建伟.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与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0-54.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ndar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utomobile Service and Marketing
ZHU Guiying, YANG Jun
( School of Department of Applied Engineering,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angzhou 310018, China )
The training of integrated talents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inherent deman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of integrated talents in automobile service and marketing,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such as unclear training positioning,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insufficient ability level upgrading, etc.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rofessional needs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ve been fully studie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ing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specifically analyzed the post tasks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automobile service and marketing specialty, studied the teaching standard and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specialty, and provided a practical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e clear talent training target positioning of the automobile service and marketing specialty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service and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2
A
1671-7988(2023)03-180-06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3.034
朱桂英(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技术设计、汽车检测技术,E-mail:624474844@qq.com。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中高职一体化”重大课题-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2022 VPZGZ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