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波 钱漳颖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 太原 030001)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的全运会,同时,也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 (以下简称十四运)在陕西省如期举办,凭借融媒理念搭建的十四运广播电视中心 (以下简称IBC),不仅进行了传统新闻报道和电视转播,还为持权转播媒体提供了新媒体制作技术和资源支撑,首次授予地方台“持权转播”,从而使十四运成为了群众参与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一届全运会。本文以陕西广播电视台和山西广播电视台报道十四运为例,从大型体育赛事中探析“持权转播”的价值与意义。
持权转播商是经体育组织 (原始版权人)许可,在媒体权利合同约定的地域、时间内,以约定的传播平台 (例如,开路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网络和IPTV等),按约定的传播方式 (例如,实时转播、延迟转播和点播等)进行体育赛事传播的节目单位。全运会的主转播商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它的工作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是制作赛事转播公用的信号;二是为持权转播商提供全运会转播所需的设施和服务。各持权转播商在获得了主转播商提供的公用信号后,可以根据本地观众的偏好和地方台节目的定位进行二次加工,添加演播室包装和片花、评论员解说和新媒体宣推等内容。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闭环管理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媒体的现场新闻报道手段,即使是掌控版权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同样也受到了限制。十四运期间,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独享全运会赛事版权资源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改全运会的“独唱”角色,组织了13家省级电视台,授予它们“持权媒体”的身份和新媒体版权,同时,为它们提供电视直播公用信号和云服务等全套融媒体资源平台,将全运会变成了融媒体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融合的“大合唱”。
十四运持权转播首次尝试大获成功,使得体育赛事的新闻采编形式从多点突破扩展到了整体推进,从报道创新转向了制度创新,形成了从“相加”到“相融”的采编架构和融合思路,真正做到了“融为一体”。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持权传播商提供了演播室和独立工作间,将赛事视频矩阵信号、切换矩阵、CIS评论员系统、云存储、采编系统以及把网络传输专线接入工作间和演播室,与IBC总控信号调度中心的主、备4K信号和HD高清信号切换面板相连接,使转播商能以菜单的方式实现赛事信号的自由切换。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为转播公用信号制作了28路4K超高清信号和92路HD高清信号,极大地提升了大屏小屏的观赏性和清晰度。
全运会融媒体指挥中心能随时精准掌握着全天各时段的比赛直播、资讯、话题、短视频、图文等内容在各个平台发布的大数据,这是由于IBC云平台向每家持权转播商提供了公有云5T存储空间,同时,还配备了2个专用账户,内容涵盖公用信号、赛事集锦、花絮和ENG信号等,能够同时满足前方记者上传新闻素材和视频的收录与下载。此外,100兆宽带网络专线也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传输和演播室工作区域的网络覆盖,这些技术的支持使持权转播商搭建全运会融媒报道“中央厨房”成为了可能。
陕西广播电视台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东道主,以建设“体育融媒发布平台”为核心,将体育休闲频道阶段性地修改为全运会融媒体频道。2021年春节前后,陕西广播电视台将陕西省内有关全运会的活动纳入融媒体频道版图,先后与全国14家省级电视台、30多家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有关全运会的资讯,与各路媒体共同策划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网络直播活动。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丝路嘉年华“十四运、十四城”大型融媒直播活动,通过采访、展示、挑战及祝愿等多种形式,塑造了全运陕西、讲述全运陕西故事和传递全运陕西声音的形象,提升了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作为“秦晋之好”的山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次以持权转播商的身份参与全运会,虽然只有一个独立的转播制作工作间,但是,他们运用系统融媒的思维搭建了充满“晋味道”的“中央厨房”。
2021年9月8日,山西广播电视台组建的融媒报道团队“IBC能量小分队”进驻第十四届全运会广播电视中心,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供的资源和技术,进行了二次技术整合,打通了从西安IBC到山西台总控机房长达800多公里的传输路径,在IBC工作间搭建了五个工作系统,分别是赛事信息整理和评论员信息系统、赛事信号调度切换系统、赛事视频搜索编辑制作系统、光缆网络双备份传输系统以及IBC与台总控机房的通话系统。在2021年9月15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当天,这五个系统顺利为山西传回高质量的转播信号,如同为“中央厨房”支起了炉灶。
山西广播电视台文体生活节目中心精心策划了大屏小屏联动的全运会融媒传播方案。大屏以文体生活频道为直播平台,策划了特别直播节目 《风云赛场》,9月15日至9月26日每晚进行3个小时的直播,全程关注山西代表团的夺牌比赛项目,同时,演播室邀请本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担任解说嘉宾,将战术解读与运动员背后故事的相结合,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前方,IBC转播团队为自己取名“IBC能量小分队”,直播间隙,坚持每天记录赛事转播的故事,创作了短视频与图文版本的 《IBC日记》,多角度呈现了IBC的运行以及工作人员在IBC发生的故事,使移动端的用户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十四运会。后方,转播制作团队策划了融媒主打产品—— 《全运“晋”距离》,频道充分发挥了主持人的流量带动作用。例如,主持人亲身体验全运会项目的 《小马说全运》、比赛日新媒体刷屏、爆点十足的 《豪侃全运》、预测比赛的 《煜知全运》和普及全运会知识的 《怡览全运》等各类节目,主持人说全运的原创短视频如同一道道“晋味道”的全运快餐,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既丰富了十四运的新媒体宣传,也让全运会更接地气。
实现融媒传播效果,离不开“中央厨房”的采集、多种生成和多元传播的支持,而支撑“中央厨房”运行生产需要运用融媒工作室机制。在十四运的IBC中心,13家拥有持权转播权益的省级电视台工作间,是前方赛事资源整合、信号传输、新闻采集的制作单位;后方演播室是播出编排、新媒体内容制作的“中枢”。“大屏看赛事,小屏看故事”,各持权转播媒体的转播报道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让观众有了互动的渠道。
融媒矩阵无差别、全覆盖地传播,使受众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比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赛事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赛事的旁观者演变成赛事的参与者。例如,IBC深耕独家资源,受到了众多媒体的认可,使全运会融媒体频道旗下的 《七星体育》融媒矩阵,收获了较多观众和流量。截至十四运赛事结束,陕西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 《七星体育》融媒体矩阵,总播放量突破7亿,#七星体育#话题在微博的浏览量突破1.1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此外,陕西广播电视台 《我为全运代言》的全运倒计时短视频系列宣传活动共播出了288期,节目期间,陕西广电集团多个频率、频道及大屏、小屏、新媒体扩散式播发,电视与网络多线并行,十四运的官方抖音、快手、头条、微信公众号持续转发,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截至2021年9月15日,《我为全运代言》全运倒计时短视频系列新媒体总转发量达9600余万次,阅读量突破1.8亿。陕西广播电视台借助对全运会的宣传与报道,向打造集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媒体、新媒体为一体的多维体育专业媒体和数字化平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山西广播电视台通过对IBC的技术和赛事资源进行二次整合,根据每天的赛程制定赛事转播计划,策划、整理、制作新媒体内容,制定赛场采访计划以及进行技术链路对接。例如,9月14日至9月28日,山西广播电视台文体生活频道融媒部打造了以微信为主的资讯发布平台和互动承接平台、以微博为主的快讯发布以及话题发布平台、以视频号抖音为主的原创短视频的发布平台一体化的立体宣传平台。微信端“燃情看全运”“全运 ‘晋’距离”两大话题板块,共发布内容106条,总阅读量达17万次,总原创比达31%,同时,还实现了跨屏双形态互动,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微博端主要发布与明星运动员的密切互动等内容,共计发布相关内容170条,原创内容阅读量约40万次,其中,原创话题#燃情看全运#阅读量达2049.8万次。短视频方面,以主持人个人特色设计了 《煜知全运》《怡览全运》《豪侃全运》《小马说全运》等原创板块以及 《风云赛场》等相关资讯,其中,抖音平台的总阅读量达448.29万次。
全媒体时代,报纸、电视和互联网媒体间的互相融合与渗透已经成为了常态,媒体可拥有多种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十四运作为一项全国体育赛事,获得了央媒的广泛关注[1]。持权转播让更多的地方媒体参与到体育赛事的报道中来,各路媒体发挥自身所长,对海量的赛事资源进行整合,使这场体育盛会的关注度、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大幅提升,扩大了受众的覆盖面。
体育赛事的融媒体报道,技术是形式、内容是根本、融合是关键[2]。在融媒体矩阵里,传统媒体需要从信息层面与新媒体互补、结合,从而提高传统媒体的信息即时性,而新媒体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过滤信息,提高新媒体的信息真实性。目前,体育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不断增强,传播方式不断创新,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作为持权转播商,在“中央厨房”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需求,有选择性地采集信息进行多次加工和分发,从而激发了用户的体验感、分享性和参与度等。
在全力推进媒体融合的时代,各种媒体要跳脱固有思维,不断增加自身关联领域知识储备,还要学会转换视角,拉长报道视线,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用户黏性、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产品,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十四运持权转播与“中央厨房”的有效结合,助力传统媒体在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报道中进一步整合网站、微博、微信与客户端的力量,通过融媒传播包装打造名栏目、名记者和名主持。一些记者和主持人在十四运期间,做起了有个性的自媒体,淡化了媒体和非媒体行业之间的边界,兼具大众娱乐休闲功能的终端产品收获了可观的流量。因此,传统媒体借大型体育赛事做好“品牌+”布局,形成自身聚合的融媒品牌效应,才能释放融媒生产力,进一步增强融媒产品的吸引力,进而提高体育赛事的传播影响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