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风
【摘要】目的:探讨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治疗中,TDF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与TDF,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FPG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TDF抗病毒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肝功能指标的调节,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还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水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糖尿病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DF antiviral therapy for compensatory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ZHU Yongfe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Dezhou, Shandong 253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DF antiviral therapy in the compensatory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DM.Methods:3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 the compensatory stage complicated with DM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y were given entecavir and TDF respectively,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liver function indexes,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glucose index FP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LT,TBIL,AL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TDF antiviral therapy can not only achieve better regulati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compensatory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DM,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but also help patients to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with high safety.
【Key?Words】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Compensatory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Diabetes
乙肝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世界性难题,全球每年因乙肝以及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很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展为肝硬化(LC)的较多。根据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学会所公布的致癌物的研究报道来看,HBV是一种致癌因素[1]。乙肝肝硬化与糖尿病(DM)均是临床多见疾病,但两种疾病发展成合并症之后,不仅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还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目前,国内外肝病学会发布的防治指南中也明确表示,推荐使用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等核苷酸类似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随着该类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推广运用,其耐药问题、安全性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对本身就存在肾功能损害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患者是否适用,成为现阶段HBV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结合我院接诊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患者相关情况,对TDF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做如下总结。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诊的3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关标准确诊为乙肝肝硬化;②患者均为初治患者,且均处于LC代偿期,无LC引发的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③同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确诊为DM,病程在5年以内。排除标准:①因代谢性疾病、酒精性、丙肝、药物等因素引发的LC,或者因甲状腺以及相关疾病、垂体性疾病引发的糖代谢异常;②LC患者合并有肝性脑病、腹水或者消化道出血史、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③精神类相关疾病;合并有TAF、TDF或者ETV的禁忌症;④患者同时合并有DM肾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根据入组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诊之后均为其提供适量的运动、饮食控制、糖尿病以及相关宣传教育、护养肝脏、血糖监测、血糖控制等基础性治疗、对症处理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即每日1次,口服用药,每次0.5mg;观察组采用TDF治疗,即每日1次,口服用药,每次300mg。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OGTT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本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其变化情况。
1.3.2 肝功能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进行测定,观察其变化情况。
1.3.3 疗效评价:根据《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关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具体标准为:(1)显效: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期下降了2期及以上或者恢复了正常;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结果中两项以上测定结果均较之治疗前下降了50%或者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肝功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2)有效: 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期下降了1期及以上或者恢复了正常;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结果中两项以上测定结果均较之治疗前下降了25%;肝功能有明显的好转。(3)无效: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进行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并未改变,且仍然达到了F4期及以上,并未达到有效标准的患者,或者病情出现了明显进展的患者。
1.3.4 安全性评价: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FPG、OGTT2hPG、HbA1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P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乙肝肝硬化合并DM時,糖代谢的异常反应也会直接作用于肝脏,加剧肝功能损害,造成恶性循环。为此,针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还必须重视对血糖水平的调控。
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类似物,经口服用进入到机体之后,可直接对肝细胞内相关酶催化作用带来影响,并生成相对应的三磷酸,与底物dGTP竞争结合点,从而实现对HBV病毒的有效抵抗[2]。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尽管达到了86.67%,但显效率仅仅只有26.67%,这表明尽管恩替卡韦同样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显效率却非常有限,这可能需要增加用药时长,或者增加用药剂量,并且对患者的长时间的用药依从性也是考验。但根据观察组在服用TDF后的情况来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并且显效率达到了66.67%,均高于对照组(P<0.05)。即表明TDF疗效更佳。TDF是一种替诺福韦的前体药物,是一种水溶性的双酯前体药物,在进入到机体之后,绝大部分会基于酶的催化作用水解为替诺福韦,剩余部分则会进入到肝细胞中,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质二磷酸替诺福韦,有选择性地裂解病毒细胞,从而达到抗病毒功效。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肝功能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ALB检测结果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F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表明TDF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肝功能指标的调控,同时还能够实现血糖水平的控制。该结果与田文悦等[3]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其表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给予TDF治疗方案,不仅能够实现对临床效果的提升,还能够实现对患者孕妇各项基础指标的控制,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在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合并DM治疗中,为其提供TDF,可更好地实现对肝功能指标、血糖指标的调控,故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红秀,韩国荣,王根菊,等.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比较[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6):345-350.
[2] 付广双,申恩华,王茉莉,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5):121-124.
[3] 田文悦,盛秋菊,张翀,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6):4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