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信用扩张可持续

2023-03-05 21:33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

方斐

2月24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从银行视角来看,有以下四个重点值得关注:一是本次执行报告强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继续强调“合理投放流动性” 基础上着重强调信贷的合理增长;二是继续强调“发 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三是“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持续释放贷 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突出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相关内容。

从《报告》内容来看,央行对基本面判断新增“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基础尚不牢固”。2023年在疫情放开、经济活动恢复的背景下,全国加大力度拼经济,1月制造业PMI为50.1%,非制造业PMI为54.4%,均处在上升通道。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期,但出口下行、房地产仍然疲弱、居民资产负债表待修复,经济恢复仍需政策发力。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将“加大力度”改为“精准有力”,延续三重兼顾、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强调精准性、持续性。一方面为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央行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另一方面防风险、抗通胀、稳外汇三种压力仍在,央行延续三重兼顾提法,不搞“大水漫灌”,搞好跨周期调节。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重目标下,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加大力度”到保持“精准有力”,同时延续跨周期、三重兼顾和不搞“大水漫灌”的提法,货币政策增量空间有限,更强调“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通过较小的政策成本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流动性合理宽裕,重点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增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年初至今,随着信贷投放加快和财政前置,银行间流动性呈现紧平衡,资金利率整体上行,央行超量开展逆回购和MLF,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强调结构性工具精准宽信用,除继续落实碳减排、普惠养老、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新增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额度为2000亿元,央行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为6.4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5%。

通胀延续“总体温和”,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担忧有所缓和。1月CPI同比上涨2.1%,央行判断当前通胀水平总体温和,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相比2022年三季度“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提法,对通胀担忧有所下降。未来不确定性来自消费、生产、劳动力市场复苏以及海外高通胀输入,需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

海外经济“通胀回落,加息节奏放缓,下行压力加大”, 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央行判断海外通胀水平和加息幅度趋于缓和,但随着加息累积效应释放,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加快暴露,仍需关注全球经济增长、资本流动、市场运行等影响。中国汇率贬值压力减轻,仍维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的判断。

利率方面的表述变化不大。央行对利率表述基本延续三季度的提法,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较9月下行20BP,其中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下行3BP、 8BP。

貨币政策稳健宽松,扩内需是重点。央行《报告》表明态度,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未来重点是政策精准性、信贷持续性、扩内需。对银行板块而言,持续宽信用将带动银行信用扩张和资产质量提升,1月LPR维持平稳,延缓银行息差压降节奏。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新低

《报告》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上,具体来看,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2022年降准两次,4月、12月各降准0.25个百分点,合计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为全社会提供的新增可用资金规模相当于全面降准约0.5个百分点的力度。

2022年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年初增加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2022年四个季度贷款增量分别为8.3万亿元、5.3万亿元、4.4 万亿元和3.2万亿元,季度增量占比分别为39.1%、25.1%、20.7%和15.1%,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分部门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高于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速3.1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同比少增,低于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速6.7个百分点,居民信贷需求复苏或成为2023年重要增长点。

中资大型银行在稳增长、信贷支持实体中发挥头雁作用。2022年,中资大型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19375亿元,同比多增25653亿元,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推动金融机构贷款较快增长。

《报告》提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 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2021年以来,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学有序助力绿色发展;推出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 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指导设立两批次共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适时出台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截至2022年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为6.4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 15%。预计2023年人民银行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报告》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主要体现在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等工作,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顺利完成恒丰银行等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方案顺利实施。

2020-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支持配合相关地方政府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总体下降。防范和化解重点金融风险以及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或仍是金融监管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制度短板将不断补齐。

2022年12月,各项贷款利率(除票据)降幅有所收敛。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为4.14%、 4.57%、3.97%、1.6%和4.26%,环比9月分别变动-20BP、-8BP、-3BP、 -32BP和-8BP。

企业贷款利率环比下降3BP,结构总体稳定,LPR减点贷款占比提升。从结构维度看,结构占比总体保持稳定,考虑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贷款的发放,四季度总体以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为主。从社融数据看,10-12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均在100%以上,较6-9月中长期贷款占比七成有明显上行。考虑人民银行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政策性開发性金融工具资金7399亿元,用好用足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把握贷款投放力度和节奏,稳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结合11月以来房地产刺激托底政策下企业对公端需求边际好转,四季度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多。

从定价维度看,12月LPR减点贷款占比提升。四季度LPR保持稳定,但经济内生动能仍相对偏弱,12月LPR减点定价贷款占比较9月有明显提升(提升4个百分点至38.3%), 综合带动新发贷款仍保持下行/

一般贷款(不含按揭和票据)利率环比下降8BP,居民短贷规模压降拖累一般贷款利率。从定价维度看,企业贷款利率环比下降3BP,降幅小于一般贷款利率,预计居民短期贷款利率也有下行。从结构维度看,居民端短贷规模压降,从结构维度对利率形成负向拖累。9月新增居民短贷占比-1%,较9月大幅下降14个百分点(一般贷款口径包括企业贷款和居民短贷)。在各类资产收益率下行和房地产市场走弱的影响下,2022年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大幅多增,居民风险偏好走弱提前进行还贷,或是居民短期贷款规模压降的主要原因。

总发放贷款利率环比下降20BP,其中票据利率大幅下降32BP,亦有结构弱化因素,居民端需求仍偏弱,占比信贷环比三季度走低。在企业端,企业中长期和票据占比近九成,占比环比9月提升15个百分点。当前居民端购房贷款需求仍偏弱,按揭利率继续环比下行8BP,12月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为4.26%。从结构角度看,12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12.8%,较9月继续小幅走低,居民短贷则边际压降,四季度居民端结构贡献明显走弱。

《报告》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2022年12月,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 3.65%和4.3%,分别较2021年12月下降15BP和35BP。

2022年四季度各项贷款利率持续下降,降幅有所收窄。新发放贷款利率为4.14%,环比下降20BP,同比下降62BP;新发放一般贷款利率为4.57%,环比下降8BP,同比下降62BP;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97%,环比下降3BP,同比下降60BP;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26%,环比下降8BP,同比下降137BP。

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动向实体让利明显。四季度各期限LPR保持基本稳定,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承压明显。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担当,发挥“头雁”作用,主动靠前发力。四季度LPR减点贷款余额占比38.27%,较三季度提升明显,带动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2022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督促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9月, 主要银行主动根据市场利率变化,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和内部定价授权上限,其他银行跟进调整,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2021年5月-2022年4月,1年期LPR下降15BP,5年期以上LPR下降5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降约33BP。

《报告》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根据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BP。2022年5月至今,1年期LPR下降15BP,5年期以上LPR下降35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升约8BP,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目标幅度或大于10BP。

结构性工具继续精准扩信用

货币政策延续前期表述,但更聚焦国内,对经济复苏和物价平稳的积极表述透露出总量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的倾向,货币政策回归“稳”,开发性金融和结构性工具仍是未来主支撑。

本次《报告》对货币政策定调,整体延续了12.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央行工作会议的说法,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搞好跨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强调“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对房地产定调仍偏积极等。

但本次《报告》新增强调“保持M2与社融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透露出经济复苏形势下,总量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的政策倾向。特别是提到“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根据中泰证券的判断,后续短期通过降准、降息释放货币的可能性较小,除非信贷再度塌方,或出现新的宏观冲击,或要再等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

《报告》提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突出结构性政策工具的重要性,但《报告》相对淡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突出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的使用。同时四季度新落地2%激励的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0.5%激励的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11月以来落地500亿元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四季度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带来的单季信贷增量在8918亿元,占当季3.2万亿元贷款增量的31%。

2022年,政策性开发行设立两批次共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有效投资,本次《报告》继续强调“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 对开发性金融等工具更重视。且相对三季度更加前置,强调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支付使用,跟进配套贷款、强化存续期管理,发挥资金支持项目促投资稳大盘功能。此次表述指向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成为常态化政策,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发挥稳投资、稳增长作用。

综合判断,2023年货币政策仍会维持“宽信用”、“稳增长”,但短期总量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弱化,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结构性政策工具仍是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为何会有负利率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