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睡眠现况及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调查

2023-03-05 10:30:30张秋伏靳晓磊张本娜周琦刘宇佳雷武军周红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4期
关键词:催眠药稳定期精神病

张秋伏 靳晓磊 张本娜 周琦 刘宇佳 雷武军 周红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是一组原因不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精神症状。据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是我国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的疾病[1-3]。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高达30%~80%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且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睡眠问题[4-6]。睡眠障碍能恶化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应是精神科医师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是精神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主要研究对象为抑郁焦虑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研究相对不足。既往研究的对象多为门诊、社区或住院初期患者,针对长期住院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匮乏[8-11]。本研究为了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睡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2019 年8 月-2022 年4 月的77 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情况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 年8 月-2022 年4 月在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77 例。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以上;(2)符合文献[12]《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 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即幻觉、妄想等急性期精神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3)目前服用至少一种抗精神病药,且本次规律服药时间在4 周以上;(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20 分以上,可以理解各量表的意思并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尼古丁或镇静催眠药滥用/依赖除外);(2)严重躯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3)因任何原因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本次研究以横断面调查方式调查2019 年8 月-2022 年4 月在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通过自制临床调查表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饮酒等,以及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的收集。详细采集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种类和剂量及药物服用时间。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总分0~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13-14]。国内睡眠质量的研究以5 分为临界值,总分>5 分为睡眠障碍。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3。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总分18~126 分,反映疾病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15]。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总分30 分,27~30 分表示认知正常,<27 分则为认知功能障碍[16]。并给予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来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CGI 采用0~7 级评分,分数越高,疾病越严重,症状改善越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PSQI 量表与BPRS、MMSE、服用药物时间、CGI 等的相关性。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77 例,其中男66 例,女11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6.4±9.8)岁;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10.44±2.22)年,规律服药时间为24~478 d,平均(244.16±107.85)d;MMSE 得分为20~30 分,平均(27.36±2.51)分。

77 例患者中,有11 例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14.3%),其中单服用非苯二氮类1 例(1.3%),为右佐匹克隆,剂量为3mg/d,非苯二氮类和苯二氮类合用1 例(1.3%),为劳拉西泮1mg/d 和乌灵胶囊0.99g/ 次,3 次/d,其他为单一服用苯二氮类9 例(11.7%),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劳拉西泮为7例,艾司唑仑1 例,奥沙西泮1 例。经药物当量计算,使用剂量约相当于5~30mg 地西泮当量。另外,77 例患者中共有5 例患者处方抗抑郁药(6.5%)。分。

2.2 量表评分 患者PSQI 得分为0~14 分,平均(3.69±2.9)分。患者MMSE 得分为20~30 分,平均(27.36±2.51)分。患者BPRS 得分为20~61 分,平均(36.92±8.45)分。患者CGI 得分为1~6 分,平均(4.22±1.06)分。

2.3 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因素,对入组的77 例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睡眠障碍进行分组,分为睡眠障碍组(22 例)与无睡眠障碍组(55 例),睡眠障碍组服用镇静催眠药患者人数比例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其BPRS 得分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饮酒、抗抑郁药的应用、MMSE 及CGI-S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睡眠障碍组患者规律服药的时间明显长于有睡眠障碍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睡眠障碍组患者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信息对比

表1 (续)

表1 (续)

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并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将BPRS 得分、是否服用镇静催眠药(未服用镇静催眠药=0,服用镇静催眠药=1)作为自变量,将有无睡眠障碍(无睡眠障碍=0,有睡眠障碍=1)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BPRS 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睡眠障碍组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4 PSQI 量表得分与BPRS、MMSE、服用药物时间、CGI 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PSQI 分数与MMSE、服用药物时间、CGI 无相关性(P>0.05)。PSQI 量表得分与BPRS 得分呈正相关(r=0.302,P<0.05),见表3。

表3 PSQI与BPRS、MMSE、服用药物时间、CGI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睡眠障碍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8.6%,与既往国外学者的两项针对门诊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文献[17]为36.0%,文献[18]为28.9%,但略低于国内2019 年夏磊[11]研究发现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失眠率(38.4%)。考虑与本研究的入组患者是长期住院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关,在病房内每日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使其失眠发生率略低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研究发现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均无关。与张晶等[9]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睡眠的影响因素结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考虑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患者为区级二级精神专科医院,病床周转较慢,患者以长期住院患者为主,家庭支持系统较差,生活较单一,普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及自我关注度不足,大部分患者对康复及回归社会期望值低,高级意向要求缺乏,故较少患者会因为自身情况差产生心理压力或负性情绪,进而影响睡眠状况。

3.2 睡眠障碍与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镇静催眠药使用率为14.3%,其中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率为13.0%,明显低于国内专家张欢等[19]调查的医疗机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71%),亦明显低于瑞士一家精神病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使用率(48.3%)[20]。调查发现,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整体上较为合理,不存在滥用。本研究发现无睡眠障碍组患者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比例多于有睡眠障碍组患者。因此,可以认为患有失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镇静催眠药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与国外学者Xiang 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慢性期精神症状控制之后,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仍残留睡眠问题,且在服用一定剂量的镇静催眠药时睡眠疗效一般。针对这部分患者临床医师需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在以后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理念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睡眠满意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与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均与5-羟色胺功能有关[21-23],因此抗精神病药联合抗抑郁药的作用之一为改善睡眠[24]。但本研究发现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与抗抑郁药的应用无关,考虑与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抗抑郁药使用率低,仅为6.5%,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可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探索睡眠相关影响因素。

3.3 睡眠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大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如幻听、情绪症状、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25%~30%的患者存在顽固性幻听。国外学者Afonso 等[25]研究发现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睡眠-觉醒节律更加紊乱,生活质量更差。Xiang 等[17]曾采用BPRS 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发现失眠组阳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失眠组。既往有一项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夜间主观或客观睡眠质量下降,第2 天幻觉、妄想症状更易加重,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能预测第2 天的功能受损程度和精神症状[26]。同样,本研究也发现BPRS 即疾病严重程度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精神分裂症残留精神症状越多,患者睡眠质量越差。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睡眠障碍互相影响,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稳定期残留有阳性症状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而睡眠质量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又更容易出现精神症状波动。

北京市通州区精神病医院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整体上较为合理,不存在滥用。本研究发现无睡眠障碍组患者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比例明显多于有睡眠障碍组患者。且急性期后残留症状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急性期住院患者规范化治疗,尽量减少患者稳定期残留症状,稳定期患者残留症状越少,睡眠质量越好。

猜你喜欢
催眠药稳定期精神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老年人失眠, 慎用长效镇静催眠药
华声文萃(2020年11期)2020-11-28 07:23:05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最好的催眠药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6
服用催眠药无效是昨回事?
益寿宝典(2018年2期)2018-01-27 08:10:21
服用催眠药无效是咋回事?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