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塞罕坝机械林场三道河口分场,河北 承德 068466)
在人工林培育中抚育间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抚育间伐工作可以更好地丰产速生,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其作用价值发挥不完善。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本文针对抚育间伐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明确优化抚育间伐质量的措施。
森林抚育间伐通常是直接作用于林木的,其与生态环境等都会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和干扰。在我国抚育间伐的历史由来悠久,据相关记载表明,在宋朝时已经实施了抚育间伐。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森林内林木的生长、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以森林抚育措施为例,采取不同的抚育方式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存在有显著差异,其通常被分为幼林抚育和抚育采伐两个大类。森林抚育间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发展,将劣质林木适时处理掉,进而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更好的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森林抚育间伐,可以对生态环境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证森林的生态以及经济效益[1]。
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并非是一项盲目开展的工作,其也有相应的原则和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着手。
(1)要将优质林木保留,劣质林木砍伐掉。森林内林木的生长情况差异巨大,为了更好地保证林木质量,解决林木培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需要将劣质林木砍伐掉,保留优质树木,因为相对来说,劣质林木在生长时与优质林木一样都需要吸收养分,但是其养分转化质量效果没有优质林木理想,其很难成材。因此,在抚育间伐时,就需要将劣质树木砍伐掉,然后将优质林木保留,为其茁壮成长提供更加理想的空间。
(2)保留大的林木,砍伐小的林木。人工林培育之初,为了保证林木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一般所选取的幼苗大小基本一致,但是在林木生长一段时间之后,有的林木可能生长速度更快,而有的林木生长速度变缓。人工林培育期间针对同一批林木中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的树种,可以将其砍伐掉,将大的树木保留。
(3)砍密留稀。人工林培育时,其种植密度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工林吸收养分速度快,有的林木吸收养分速度慢,长势不同,因此林木的密度也发生了变化,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期间,针对林木比较稀疏的地域不砍或者是少砍,而针对林木比较茂盛的区域,则可以多砍,但是即便如此,在砍伐比较密的区域时,也应当保留目的树种或者是生长健壮的林木,将劣质林木砍伐掉,这样才能保证林木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4)以生态平衡稳定发展为基础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森林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并非是全无联系的,森林中的各个物种彼此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抚育间伐工作的实施必须要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基础,否则一旦森林环境被破坏,将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期间,不能只考虑林木的生长需要,同时还需要分析其他物种的生存需求,想办法通过抚育间伐措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林分过于稀疏导致生态平衡稳定发展被破坏[2]。
森林内温度主要受到抚育间伐强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没有实施抚育间伐时人工林内的温度较高,湿度大。这是因为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之后,林木数量减少,森林的保暖和保湿能力等均有所下降,因此森林的温湿度均出现了下降。反之,如果抚育间伐力度比较小,每次抚育间伐只处理了少量林木,那么温湿度所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森林内温湿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对温湿度要求比较大的林木影响比较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林木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如果在人工林培育时,要尽可能选择耐旱耐寒树种,这样后期的抚育间伐作业对于林木生长的影响较小。
当前针对森林抚育间伐的措施多种多样,不同抚育间伐措施的应用其最终所呈现的效果截然不同,而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其对于林木生长速度的提升是有促进作用的,其可以对森林的光照、养分以及水分条件等进行优化改善。抚育间伐是人工林抚育中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之一。这是因为林木的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其生长时还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各个林木为了更好地生长会争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部分竞争能力不强的林木,营养物质转化速度缓慢,抚育间伐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将这些劣质林木砍伐掉,保留更多优质树种,进而优化林分生产力[3]。
人工林抚育过程中,部分中有幼林因为自然稀疏、枯死木数量不断增多,导致病虫害严重程度加剧,病虫害蔓延速度快。同时,林木的生长发育还将会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例如,森林遭受风雪、火灾等自然灾害,那么森林的多年经营发展很可能会付诸于流水。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实施的作用就在于其不仅可以对现有林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进行优化调整,使得森林质量得到更好保障,同时还可以对林分的卫生状况进行优化,将森林中的腐木清理掉,提升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样林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必然会显著提升。
人工林生长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可以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但是随着林木不断生长发育,森林中的林木数量将会不断增加,树冠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森林中林木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加之树冠长大,森林光照完全被林木所遮盖,这样就容易导致森林内光照不足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些小的林木健康生长发育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林木的生长不仅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光照也是不可或缺的。科学合理抚育间伐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树冠过于浓密,可以更好地优化森林光照强度,为幼小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
森林抚育间伐对于土壤的影响也比较大,有效的抚育间伐可以保证土壤养分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可以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更多助力。森林土壤中包含有多种有机质,抚育间伐的实施不仅会对森林生态环境、物种结构等产生影响,同时土壤的有机质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例如,没有实施抚育间伐工作前林区内土壤养分含量较少,因为林木数量众多,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来说比较多,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部分都被人工林消解掉了,但是土壤中微生物也相对比较多,因为林区内有许多腐木没有经过处理,保留在森林内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条件,而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之后,林木数量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将会增加,而微生物因为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说有的细菌需要腐木作为营养元素生长发育,抚育间伐减少了这一类林木的数量,因此微生物数量锐减。
森林系统对于水质的影响巨大,森林不仅可以释放排解,同时还可以吸附过滤,其对于水质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在抚育间伐实施之后,森林枝叶密度将会大幅降低,而且降水还将会对森林植物表面冲刷,在冲刷过程水体中的有机质会不断增加。此外,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过程中,林木枝条数量将会明显减少,森林的水汽附着指数有所下降,这样也会在客观上对水体产生稀释作用,使得水体发生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水体质量。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林木将会更好地发展,森林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将会得到更好保障。人工林培育期间抚育间伐工作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对森林生态环境予以改善,使得森林内物种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优化森林中现有物种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显然是极为有利的[4]。
森林抚育间伐对于人工林的生长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调整有着诸多促进作用,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抚育间伐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比较多,其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在我国森林培育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森林抚育间伐的理解认识不够全面,没有深刻认识到抚育间伐对于人工林生长的积极影响,林木砍伐时针对性不足,这样就容易导致人工林中部分优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林木被砍伐掉,不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和发育,而且森林中的生态系统可能还会因此遭到破坏。
(2)我国各个地区的林区发展状况不一,人工林抚育质量效果也存在有显著差异,部分地区抚育间伐工作实施理想,也有许多地区抚育间伐工作实施质量不达标,如抚育间伐理论基础薄弱,在抚育间伐工作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诸多细节问题落实不到位,影响抚育间伐效果[5]。
(3)政府机关部门对于抚育间伐工作的支持度不足,抚育间伐是一项大工程,其实施质量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政府如果能够运用专业法律对抚育间伐工作的实施做出解释说明,并给予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支持,那么相关工作的实施质量效果必然比较理想。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如今我国许多地区森林的抚育间伐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相关工作的实施效果与预期不匹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较多。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使得抚育间伐效果充分有效发挥,解决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人工林生长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优化环境条件,那么就必须对现有人工林抚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优化和调整,其具体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
(1)完善抚育间伐规章制度。人工林抚育间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对于林木的生长以及环境等影响巨大。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予以约束,那么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增加,这对于人工林的发展建设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人工林抚育间伐质量,那么就有必要完善抚育间伐制度,明确各个工作人员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保证能够及时问责到人,找到问题原因所在。
(2)要做好抚育间伐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于人工林抚育间伐的理解认识也存在有显著差异。对于许多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于抚育间伐的理解认识片面,没有全方位掌握抚育间伐工作实施的重难点,导致一系列工作的实施质量效果不佳。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抚育间伐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保证他们的能力水平达到了抚育间伐工作要求,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3)政府部门要提高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重视度,从法律、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等多个层面为抚育间伐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与社会各界的发展息息相关,抚育间伐实施质量不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抚育间伐的情况下,抚育间伐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为了更好地优化相关工作问题,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介入其中,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抚育间伐工作顺利高效的实施,解决好抚育间伐问题,并保证相关工作实施技术先进,资金充足,这样也可以为抚育间伐质量效果优化保驾护航[6]。
总之,森林抚育间伐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及保护均有着极为重要对促进作用,做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解决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其可以更好的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抚育间伐工作受影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了更好地优化抚育间伐质量,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自我效能,了解抚育间伐工作实施的重难点,明确抚育间伐与人工林生长、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理性对待抚育间伐工作,发挥抚育间伐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