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健 邓欢 康娟 张大志 罗敏
2007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1]。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水平和能力。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2]。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医学期刊、各类国际医学学术会议都是以英语为载体,我国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医学发达国家相互交流、学习[3],需要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达到较高的交流学习效率,因此医学双语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医学生在学习双语专业课程中,可同时提高公共英语水平,有利于流畅阅读英语文献,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促进中国医学教学与国际接轨。为了我国的医学事业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必须尽早的培养并提高医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本科层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我国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非常必要。文章将结合双语教学在本校五年制本科教育中的实施情况及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对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同时使用母语及第二外语(在我国一般指英语)作为课堂媒介,组织、安排及实施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两种语言,或者促进学生在掌握和运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和使用第二种语言,有利于中国教学与国际接轨。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可将双语教学大致分为3 种模式:
(1)沉浸式的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即完全使用非母语语言/第二语言进行专业课教学。
(2)过渡式的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TBE):即部分专业课使用外语教学,另一部分使用中文教学,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逐步过渡到都使用外语教学。
(3)保留式的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MBE):即只选取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其他课程进行中文教学,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大多采取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编写、学生的英语基础等都不能完全适应医学双语教学的全面推广,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2.1 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及水平不高
目前,中国双语教学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仍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师资水平问题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障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对于医学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不是很高的教师来讲,可能存在英文发音不标准、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清晰等,一旦脱离中文教学,其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会大大削弱。笔者曾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留学,在留学初期,也曾因为非英语母语国家老师的口音及自己英语听力问题,跟不上授课老师的思路。
1.2.2 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
与临床医学七年制(“5+3”一体化)及八年制学生相比,临床五年制学生英语底子相对薄弱,学生的英语基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基本达到了英语四、六级水平,但“哑巴英语”是非英语母语国家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医学专业词汇较多且复杂,同学们的听说能力相对较差,这是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5]。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类似的结果,参与调查的2018 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中,约90%的同学已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但70%的同学认为自己英语最薄弱的环节是听力,这会严重影响同学在双语教学中听课的质量。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医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项目中,笔者曾参与部分理论大课教学任务,英方老师最初要求本校授课部分使用全英文,后来从现场教学效果及听取学生的反馈后,采取了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医学专业术语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如果直接采取全英语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跟不上老师的思维。
1.2.3 双语教材缺乏
目前国内在双语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上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被广泛认可的医学专业双语教材。有高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也有高校使用国内改编的双语教材[6]。英文原版教材有助于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但国内外教学理念及教学大纲有差异,英文原版教材不能符合中国高校教学的要求,这些教材难度相对较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专业课程完全理解。使用国内双语教材也会有许多问题[7],国内编写的双语教材种类很多,各个高校师资水平和学生英语基础不一,编写的教材适合本校,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教材难易程度不一,这样的教材很难在全国普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8],由此可看出培养兼具医学专业水平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校对所有新进教师,都会由重庆市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全脱产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笔者所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会进一步对新进教师资格认定、示教准入、实习准入的考核工作,通过新进教师示教准入、实习准入考核后方可承担临床示教、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对通过示教准入及实习准入考核的师资,在示教及实习带教中表现合格者,才可报名参加理论准入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理论授课,其中一半使用中文讲授、另一半使用全英文讲授),通过考核者才有资格承担理论课大课教学任务,在理论大课前,多次进行多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在重庆医科大学与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授课教师需进一步参加由莱斯特大学组织的“Teaching of Teachers Programme”项目,并全程观摩英方及中方授课教师的理论大课及实践小课,通过者获得由莱斯特大学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颁布的资格证书,而后每个授课教师,需与英方管理部门教师一对一讨论,并就自己教授的课程进行试讲,试讲通过后才能正式参与授课。另外,本校会定期举办教师英语提高班,英语、双语讲课比赛等,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进修学习及访问交流,以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转换思维方式,养成用英文授课的逻辑来展现课堂魅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本校双语教学中,教师会将全英文授课PPT 提前1~2 周上传至教学平台,同学们可以在平台上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不过在问卷调查中,有80%的同学因学业太忙,很少有时间预习;有64%的同学因学业太忙,很少有时间复习,有20%的同学期末考试前才复习。可以看出,制约学生加强双语教学里预习及复习的重要原因是学业繁忙,因此教师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应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
2.2.1 课前备课
双语教学中,教师准备全英文PPT 时应紧贴教学大纲,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对重要专业词汇予以中文标注。在准备教案和讲稿时,注意对于复杂、重要的专业词汇及知识要点,使用中英文进行反复讲解及强调。整理出重点医学专业术语、基础概念、主要参考英文资料等,至少于授课前1 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必要时进一步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维,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2.2.2 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单纯采用英语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抽象、空洞、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可以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的展示临床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或视频资料等,使教学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10],加深学生对该疾病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加以整合,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具体、简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11-13]。
2.2.3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接受、认可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双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专业教师应与公共英语教师充分沟通,注意正确处理好专业课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客观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据此设计好双语教学课程中英语所占的比重。在教学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及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答疑,并调整双语教学模式及授课难度,以更好适应学生需求。
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课程安排中,大三、大四临床课程任务较重,因此需要在大一、大二阶段,让学生每天投入更多的公共英语学习时间,同时可考虑在大一、大二开设专业英语选修课,让同学提早进入专业英语学习状态,比如关于医学专用词汇的构词法则及词汇来源等,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后续学习阶段中获益。为帮助医学专业教师和学生解决双语教学的语言困难,可考虑医学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进行合作[14],包括对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医学课的英语特点分析及备课合作等,有研究证明这种合作在教学中是有效的和可行的[5]。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参考分级原则,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增加专业英语的难度,由少到多的增加双语课程比重,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15-16]。在公共英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听力及口语强化训练机会[17]。在本校开展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正探索有机融入双语教学,增加学生英语知识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机会,鼓励学生逐步采取全英文交流,让学生英语沟通和专业交流能力切实升级[18]。
双语教学应该贯穿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在有理论课疑问时,大多数同学会课后现场或通过微信、邮箱等方式联系理论课教师答疑,但仍有约25%的同学会通过见习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教师答疑,因此临床见习及PBL 教学法带教老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理论大课老师的英语PPT、教案及讲稿,以便更好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学生们课后应尽量多阅读相关医学英文文献、新闻及著作,积累更多的医学专业词汇,并经常与同学及教师进行英语交流,使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专业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们课后可参与各种线上、线下国际医学会议,通过与国际学者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也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使用“超星教育”等教学平台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线下以中文讲授为主,答疑解惑,总结重点及难点。研究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深受学生欢迎,加强了师生沟通,该教学法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求,效果较好[19]。另有研究显示,麻醉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双语教学,对整个麻醉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麻醉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对麻醉学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0]。在内科临床住培带教中,线上讲课结合线下床旁带教双语新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住培生的查阅临床相关英文文献及专著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住培生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水平,便于掌握医学行业内最新的国际动态,为日后医疗工作中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21]。另可采取每日双语晨交班[22],定期进行双语教学查房[23-24]、疑难病例讨论,采用双语病历书写等等[25],以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
教材的选取在任何学科教育中都非常重要,医学双语教学亦如此,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在国内“水土不服”,国内改编的双语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在我国现有医学教材及大纲基础上,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编写适用于我国医学生的英语教材。在国内权威统编医学英语教材面世前,各医学高等院校可结合教学目标及本校学生外语听说读写水平,组织英语及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自编医学外语教材,同时可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进行审核。本校在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除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与临床全线贯通式《医学整合课程教材》以外,也参考莱斯特大学教材,结合国内教学大纲及执业医师大纲等,编写适合本校医学生的教学材料。
随着我国英语普及率逐步提高,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同时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双语教学在我国发展前景良好,为该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目前国内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编写、学生的英语基础等都不能完全适应医学双语教学的全面推广。可以从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准入标准,选拔高水平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及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等方面着手,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双语教学能真正对教和学都产生良好的效果,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水平,实现教师在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医学人才,从而推进医疗、教学及科研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