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润琪 (港华舒适家(成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组织模式与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经营发展。为解决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成本高、效率慢及协调不畅等问题,诸多企业纷纷开始探索组织模式和财务管理方式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财务共享中心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种高效的新型组织模式与财务管理方式。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管理层需要提高对上述问题的重视程度,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财务共享中心是财务共享服务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受企业欢迎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财务共享相比以往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企业繁琐的业务流程标准化、统一化,借助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信息集成共享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财务共享服务则是指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将财务数据进行互联互通,从而保证企业领导层对各个部门的实际财务情况有所了解的工作内容,而财务共享中心正是财务共享服务在组织层面的具体体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与财务工作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一些重复简单的数据票据处理工作统一至共享中心完成,实现了财务服务职能再造。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与应用对于企业财务改革意义重大,具体来说,首先,财务共享中心以财务作业为核心,其通过系统软件代替人工来处理重复、繁琐的核算等工作,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对资源统筹发挥着关键作用,即资金、技术、人力等都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资源汇聚、资源配置等,促进企业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加深融合,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出现了规模效益。其次,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的信息集成共享水平。财务共享中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了企业经营信息的传输精度和传续效率,集中体现了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运营效率,实现了数字化的集中管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共享中心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将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去,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作用,深入企业决策、业务活动开展等环节,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以及非财务数据直接进行分析,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市场环境、企业资金收支情况、投融资业务等,为业务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服务,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决策计划,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升客户满意度,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企业认识到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意义,也在积极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但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我国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中心的本土化探索起步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大致经历了学界理论研究到咨询公司与企业协同推荐再到部分大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三个阶段。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财务共享中心仍然是一个新东西,在构建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因为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从而不能够充分体现财务共享中心降本增效和助推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效果。具体来说,部分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面,企业员工对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共享模式没有建立正确的认识。由于对财务共享中心缺乏必要的宣传,企业中不少在一线财务、业务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对财务共享中心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的了解并不深入,对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阶段性目标和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因认识不清晰而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应用缺乏认同。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和实践应用过程中没有贯彻业财融合理念,最终影响实施成效。财务共享中心这一全新的组织模式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一次融合再造,其借助信息化优势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人力成本高、重复率高的流程集中处理,促进财务管理职能从基础核算向辅助决策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实践过程中缺乏业财融合理念的支撑,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数据统计、分析、预测等工作还有待熟悉,业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缺乏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和实践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活动中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并不能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集成共享需要。目前,多数企业都已经在各职能部门内部建立起了相应的信息系统,但是仍然存在数据口径不明确、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来源不清晰和数据处理不规范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的信息数据无法及时更新,直接给财务共享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近年来,虽然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渐摆脱了手工的方式,但目前信息数据不全面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核算方式仍然非常落后。
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想要在应用实践当中取得良好成效,除了要具备优越的财务信息化水平外,还需要业财融合体系的支持。目前许多企业的业财融合体系还有待完善。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收入保障体系,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广,业务运营成本高,对企业业务收入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没有能够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收入保障部门对其业务收入进行监管,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第二,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利于企业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深度融合。成本控制体系的缺失使得企业的财务部门无法对自身业务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难以实现精益化管理目标[1];第三,企业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决策支撑体系,财务共享作为一项复杂的战略性活动,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制度建设的缺位导致内部报告管理制度较为简单,企业管理层不能够及时全面的获取关键财务、业务信息从而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随着财务共享中心这一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诸如单据审批、基础核算及报表编制等重复程度较高、复杂程度较低的基础性财务工作逐步被财务软件所替代,企业的财务人员将更加专注于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的发展。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面对这一变化趋势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一背景下,部分财务人员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与相应的信息技术,对数据统计分析及预测工作、SAP等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这一部分财务人员由于在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上存在一定差距,并不能很好的协调与执行具体工作内容,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诱发各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我国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和后续的实践应用过程中要做到理念先行,企业管理者要提升对财务共享服务和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视程度,通过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认识高度,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充分了解构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阶段性目标,充分意识到财务共享中心实践给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有益转变。
财务共享中心这一全新的组织模式对企业的信息集成共享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是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面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巨量的财务、业务数据信息,其统计、分析和预测数据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不能完全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需求。因此企业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引进和研发具备较高信息集成处理能力的财务管理软件,构建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目前SAP系统作为一款在当前世界范围应用范围较广、技术较为成熟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是比较符合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管理需求的。此外,金蝶、用友等软件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财务共享需求。因而企业需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以灵活选用适宜的财务系统软件,在企业内部快速构建起完备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充分满足企业的财务、业务、管理需要,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向信息化、集成化、精细化方向转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装适宜的管理模块,优化各管理模块之间的信息接口;对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下的数据库进行优化扩容,基于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存储,提升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质量与传输效率,打破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有利于业务流程标准化与规范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企业事先确定管理原则、制定管理制度。流程标准化程度越高,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处理的业务内容就越多。可以说,流程标准化与制度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功能拓展与运行稳定性。但在建立标准化流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业务、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小组成员能够深入调研、现场分析,拟定新的业务流程、绘制流程图、编制说明表[3]。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小组还需要逐步排查与分析总结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范围与管理内容,确定共享中心的基本职能,并细化不同科室与岗位的职责。此外,企业还需要结合会计准则等制定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核算细则,要求中心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与流程,防范操作失误风险与会计舞弊风险[4]。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实践想要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财务信息化人才的支持,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可以说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发展新方向。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首先,企业要定期举办计算机科学知识讲座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对企业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员工熟练掌握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规范,更好地发挥自身职业价值。其次,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及时转变原有理念,充分意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践应用对财务管理职能带来的改变,在保持基础财务核算技能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复杂财务数据整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逐步向管理会计岗位发展,更好地发挥决策与管理职能。最后,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从制度层面帮助企业尽快形成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实践注入源头活水。例如企业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实施岗位轮换机制,通过加强财务人员同业务人员的交流沟通,将财务共享信息化管理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员工提供通畅的晋升渠道和完善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
随着财务共享中心这一全新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企业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为此,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尤其要重视对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改进与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主要给企业带来的新的信息化风险,尤其是财务共享中心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研发和引进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管理需求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时,给企业带来了诸如技术准备不足、业务流程与内控管理不一致、商业运作模式不适应、导致财务信息化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等一系列信息建设风险。具体来说企业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完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起适应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下业务流程特点与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如SAP系统功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职工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落实不相容岗位权责分离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避免因权责混乱导致数据管理过程中出现工作失误,避免企业职工互相推诿工作任务,互相推卸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要针对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下的数据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要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集成环境下企业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管理程序风险,信息失真风险等主要风险因素纳入风险识别评估体系,针对风险特征及时制定完备的风险应对预案,切实降低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下企业的风险水平[5]。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规模效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能够推动财务人员的转型,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机遇。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构建和应用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不完备、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必须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标准和实践成效,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