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煜
(北京新风航天装备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国有企业有力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深化国企改革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促进政府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当前,市场化改革已成社会共识,综合相关理论及实践,也能了解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形式效率较计划经济要高得多,且更为有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也指出进一步具体化十九大对全资国企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1+N”改革政策、向下一步国企改革中,做好“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试点示范工程基层经验的推广推进。
就国企市场化改革发展现状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方面,国企改革成果显著,企业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具体而言,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国企数量与自身基本制度框架呈现出趋于稳定的状态;二是国企已从过往以调整所有制结构为主的改革,转化为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组织架构、提高自身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及竞争力的改革,即突出强调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三是改革重点转变为进一步推进新制度规范的完善,如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等。
作为竞争经济的市场经济,其命脉即为竞争,缺少竞争则活力匮乏,活力匮乏则效益不足,效益不足会导致企业产生更多的矛盾与问题,陷入不良循环。国有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实现改革目标,就必须从经营机制方面出发为企业赋予生机活力。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资本优化布局至关重要,通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市场化导向,是深入发掘关键领域中,国有资本主导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首先,以市场化原则为依归,做好自身功能定位,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明确关联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的要求,结合资本整合、产业培育等,加快自身转型升级速度。其次,统筹上缴国有资本预算,在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相关的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中汇聚国有资本,集中于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及具备充足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最后,深入发挥国企基础性、公共性及先导性作用,以国有与社会资本为对象展开积极引导,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投入,为国民经济结构平衡提供保障。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应紧跟时代趋势,密切衔接“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发展战略趋势,摆脱仅注重规模扩张的困境,跨越低端同质化竞争,在创新管理、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高端差异化转型发展道路。首先,注重创新力度的增强与技改投入的增加。积极联系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柔性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持续公关核心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依托高新技术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确保与市场差异化无缝对接,满足产品高品质需求,促进自身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其次,以推进主业的做强做优为目标,以产业制高点为发展方向,不断延伸至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而对竞争优势不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领域,理应退出的有序退出。
以管资本规律为依循,联合法律赋予的职能,持续推进管资产、管事及管人的变革。其中,管资产指“管具体资产”,摒除以往的“管运营资本”,在战略规划、调整结构的前提下,落实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流动的管理。管人需以公司章程为依据,结合股东代表做好表决权的行使,委派董事、监事要求其做好自身职责的履行,立足于根本化解国资国企官员化、“三会”不分等领导人员考核任命方面的问题。管事指“管企业的事”,摒除“管资本保值增值的事”,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突出企业市场地位,促进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充分激发,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使国有资本达成可观的运营效益。同时,持续优化改组进程,促进资产处置权、财产监督权和资产收益权“三权”的落实与用好,管好全资国企下属企业。此外,推进国资监管机构与职能的完善。从相关人员权利、责任及义务出发,引入事项清单制度,促进国资监管水平的持续提升。
首先,坚持经营市场化机制的改进与调整。当前,诸多国企已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原则是经营机制的核心,但仍有少数企业在决策机制方面,有必要做好出资人授权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并调整经营中非主营、市场化业务相关机制。其次,在持续推进内部管理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仍有必要做好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包括优化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突出规范性、高效性,深入挖掘其在企业治理方面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以市场化为方向调整用人及薪酬激励机制,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畅通现有职业经理人和经营管理者身份转换通道。最后,国企市场化改革中,构建管理体制市场化至关重要,国企需从党管干部原则出发,踊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选聘机制的探索和建立,以“分层分类管理”为领导人员管理的主导,逐步摒除“集中统一管理”,即从组织管理出发,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及上级党组织负责,以干部管理权限为依据,做好企业党组织主要成员及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同时,以市场化管理为中心,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引入与推行,注重市场化选聘比例的增加,并持续推进市场化薪酬结构与水平的贯彻落实。
一方面,要注重创新活力的进一步释放。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央在国家发展中已明确科技自立自强具备的战略支撑地位。基于此,有必要做好对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构成影响和制约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包含人才激励、利益分配、业绩考核等机制,科研项目、预算、经费及成果等管理,尤其是要进一步扩充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同时,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创新“特区”的设立,持续推进尊重知识、培育动能、崇尚创新环境的打造。另一方面,需从全方位视角出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持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突出主责主业、保障供应、激活活力、提高效率、化解风险,立足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时,要落实行业垄断及壁垒的打破,面向社会做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融合,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主体。此外,要注重产业龙头牵引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
民用产业中应用军工技术即为军民融合。军工企业的研制生产能力当数国内首屈一指,其在技术水平、软硬件设备和专业队伍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在民用产业中应用军工技术,不但能赋予民用产业远超以往的科技水平,且能进一步融合市场经济与军工企业,从而带动军工企业收入的提高,加快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速度。同时,军工企业可以地方政策为立足点,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体基地的设立,落实有利于军民融合“高地”及“特区”的打造,引领军民融合实现纵深发展,全面推进发展规模的壮大及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综合效益的发挥。此外,军工企业可与省市地方政府联合,制定配套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汇聚政府社会方面的资金,统筹发挥军民融合技术和人才、军民技术对接转化、军民融合研究咨询、军民业务产业化发展及军民技术产品(产业)孵化等功能。面向社会做好产业发展基地的开放,通过市场、金融及技术等手段的运用,指引各类“民参军”“军转民”产业达成更可观的发展目标。
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中,发展思路和方向至关重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结构,能够取得更具成效的市场化改革成果。根据军工企业特性,其经济来源主要为国家资源任务的分配,故而军工企业在市场化经济改革发展中需要坚定不移地遵循原有职责,突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联合强军守则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布局产业方面,需以企业自身专业为基础,以增强自身技术水平、优化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生产效益为目标,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且发展中需要与国家任务这一中心密切结合。以军工上市企业洪都航天为例,该企业可从歼击机出发,延伸至民用机教练机,围绕歼击机的性能做好机载武器的配置,达成“战训合一”“机弹合一”“厂所合一”的目标。洪都航天具备明确的发展基线,以自身产品为中心参与研制、生产拓展。企业发展中通过对低效无效资产的迅速剥离,企业管理层级的压减,在“瘦身健体”的前提下,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如数字经济、新材料及生命健康等,为初级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此带动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及配置效率的持续提升。同时,以现有市场、产业及技术为基础,推进资本运营力度及自主创新力度的持续增大,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尤其是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持续升级改造相关技术与设备。
从上市军工企业现阶段的发展实践看,员工持股极为重要,密切关联着社会发展,因此需以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法规为依据,采取无偿配送或有偿认购的方式落实该内容。即在一定条件下,员工可拥有企业股份,能呈现出高昂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助力国企经营发展。同时,奖励机制的建立同样是深化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鉴于军工企业自身性质,不少员工有“封闭”“保守”等固有思想存在,面对市场经济缺乏敏感性,且市场竞争意识不足、自我营销策略手段欠缺,有“固步自封”现象存在。基于此,企业需提高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科学拟定激励方案,适当奖励开拓市场行为。如企业面向经理层时可采取限制性股票这类的激励工具,拟定的业绩目标在确保合理的前提下可体现一定的挑战性,面向中长期制定适宜的激励机制,推进“共创、共担、共享”利益及事业共同体的打造;面向核心骨干员工时,可落实企业核心人才库的建立、核心人才激励计划的制定,并做好薪酬分配机制的优化,动态管理核心人才的同时实施精准激励。企业针对自身亟待突破的业务板块,可推行超额利润分享计划,依托计划促进核心骨干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激励他们在发展企业业务中发挥作用。面向普通员工时,可落实人力资源效能管理的推行,通过薪酬对标机制的建立,与行业乃至市场水平对标,同步提升企业效率效益与员工收入水平,发挥广大员工在助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国企市场化改革已成当前社会的共识,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从公有制出发,坚持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制度。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避免越位的同时也不得出现缺位的情况,以免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在协同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体现双方共荣共生的关系。“双百行动”已带给国企市场化改革重要的契机,而国企则需要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继续深化改革,从而带领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良性运行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