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医学图书出版质量的几点思考

2023-03-05 06:25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质量检查书稿出版单位

尚 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1)

出版是人类文明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人类知识、科技积累和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方法,要想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出版无疑是最有力的杠杆之一。在我国,出版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普及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可谓是千秋大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出版业发展迅速,出版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主旋律、经济社会新发展、科学新进步、人民生活新面貌的优秀书籍。每年发行几十万种书籍,对文明传承、知识普及、科普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的出版大国,正在大踏步地向世界出版强国挺进。如何提高出版质量,提高人民大众对文化事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它关系着出版行业的健康及繁荣发展。如今,我国的出版业出版了大量的书籍,优秀的作品也大量出现,但是存在一部分图书质量不高、精品不足等问题尚未解决。如何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多出精品力作依然是当前出版行业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图书出版质量是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版机构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指标。提高出版质量不仅对读者、社会、业界的未来负责,也对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一、构建高水平专家作者队伍,严把选题遴选关

图书内容是出版物的核心,图书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提升图书出版质量,首先体现出版方向导引正确、内容思想正确,紧密地关注选题高质量的问题[1]。图书质量的基础是内容质量,如果稿件质量不高,稿件编校的质量再好,所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这样就要求高水平的作品选题应该由优秀的作者来完成。作者团队最重要的是主编的选拔,主编常常决定选题的质量高低。以教材主编的遴选为例,要求包括:(1)坚持正确的学术指导,政治敏锐,自觉鉴别和抵制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及运用中国特色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熟悉教学规则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本专业教育内容和要求,担任本专业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在这5年间担任重点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2)拥有正高职称,担任硕士或博士课程的指导者,有省级以上课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岁。对教材建设有显著贡献者、院士等年龄适当放宽,原则上不超过65岁。(3)具有较强的学科影响力和凝聚力;责任感强,有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善于弘扬学术民主,与编委们团结一心。具有杰出的统筹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编写教材所必需的工作能力。(4)担任上版教材主编且编写质量优良者优先考虑;若需调整修订教材主编,上版教材中的核心编写成员优先考虑;国家教材成果奖获得者优先考虑;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课题负责人优先考虑;条件相当的申报者,编写计划优秀者优先考虑,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专业嘉奖者优先考虑。

如果作者选择不正确,一个优秀的选题也不会成为一部优秀的图书。因此,无论是出版单位还是编辑,都非常重视作者团队的建设,作为衡量出版单位的品牌价值和编辑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能否吸引高水平的作者。同时,出版单位也一定要自觉正确处理好出版阵地与资本市场、导向与经济效益、传统与技术革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选题论证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出版门槛,规范源头管理,优化选题质量。

二、召开图书编写会议,严把书稿编写质量关

医学图书绝大部分由多人合作编写完成,经主编和出版社共同确定编写团队后,主编召集编写会议,所有编委和策划编辑均须参会。编写会议是书稿编写的起点,主要任务为:主编向全体编委明确编写理念,统一编写思想。详细讨论编写大纲,分解编写任务,确定章节字数,明确具体分工。明确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主编提供样章,编者一起讨论修改后,全书即以此为模板。明确交稿要求:策划编辑代表出版社讲解编写要求,包括文稿、图稿、网络增值服务及数字化相关内容,提出相应要求。明确编写进度:对初稿完成时间、交叉审稿时间、主编统稿时间等,都要逐一明确。编写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会议,可为编写高质量的图书提供保障。另外,根据编写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召开中间审稿会及编写工作结束后的定稿会。以上举措均是为了提高书稿编写质量。

三、提高编校和校对人员综合素质,严把书稿编校质量关

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综合性的,这个必要性基于以下两点。一个是图书市场的千变万化,需要抓住市场的机会,防止市场的风险。第二个是现在的知识学科越分越细,新的学科不断诞生,编辑只靠专业知识、经验和资历时代早已过去了。编辑人员唯有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才能胜任工作。也就是说,只有熟练掌握符合国家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潮流的基本知识理论结构,才能在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因此,编辑必须不断加强责任意识,遵守编辑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己编辑的综合职业素养。校对人员也需要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认真贯彻落实“三校一读”制度。在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中,“三审三校一读”制度为保证出版物高质量,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重要意义。在初审阶段,责任编辑全面通过敬业的专业技能,对书稿内容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出版价值进行评价,严格掌握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知识性、指导性、实用性等,必须对原稿的内容提出取舍选择和修改意见。在复审阶段,首先对原稿的内容进行全部审查,对原稿的质量和初审报告提出复审的意见,进行整体评价,处理初审过程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及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把好政治和政策关,学术业务关,文字技术关等。在终审阶段,根据初审、复审的意见,处理初审、复审提出的问题。审查稿件的政治思想内容,审查有无泄密,有无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性的政治问题,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规定。审查稿件的科学性,把好稿件总体内容质量关,杜绝一切伪科学和学术内容质量低下的出版物出版。审查稿件的封面、内封文字和内容提要、出版说明、前言或序、后记、编者的话等重要的文前和文后内容[2]。

提高编辑业务素质。出版质量与责任编辑的编审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关系很大。出版单位要对编校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资质准入、持证上岗、重点培养、阶段考评、监督把关、一票否决的质量严控机制,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编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训练,提高政治能力和专业本领,培育优良工作作风,沉下心来热爱出版事业,以耐心、认真、坚持打造精品,努力争取社会对出版人的尊重及认可。

提高校对人员的业务素质。如果把保证图书的出版质量比作阻击战的话,保证图书的出版质量包括两条基本的防御线。第一条的编辑防线,为了保护作者的作品,他们将作者作为原创对象,并通过组稿后的编辑来排除原稿的谬误。第二条校对防线,利用“校异同”来消除排版中的错误,保证编辑加工后的稿件无遗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并通过“校是非”协助编辑修改稿件中遗漏的错误。校对工作一直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校对工作。同时,应聘请专业校对人员专门从事校对工作[3]。

四、设立质量检查机构,严把质量管控关

出版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质量检查机构、质量检查制度和质检员是必不可少的。出版单位制定有关图书质量检查规定。质检员是图书质量的重要管理人员,通过执行国家质检图书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按照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学质量检查方式,对相关书稿进行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书稿设计质量等项目实施严格的质量审查,以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有效提高图书质量为目标[4-8]。

加强印前质检力度。印前质量检查、样书质量检查与成书后质量检查为当前图书质量检查的主流方法,三者虽各有侧重点,相辅相成,但又无法取代。印前质量检查由于具备了纠正、止损的重要功能,比出版单位一般投入的人力更多,尽管成本高昂,却行之有效,而且可以切实提高图书品质,因此不少出版社都采用了印前质量检查涵盖所有书稿的模式。样书质检侧重于图文排版、图表处置、纸张选材、墨色深浅等印装质量检查。成书质检则涵盖了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个质量”的全方位检查[8-9]。

严格落实各项责任。提高出版物质量,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流程体系。出版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出版各项法规制度,同时必须把出版责任落到实处,要把责任策划、责任校对、责任设计、责任印刷、责任营销等制度落实到位,实现图书质量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

五、强化编辑人员的质量意识

医学图书出版业要想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走出高质量的医学图书出版之路。具体地说,要加强对编辑与出版社文化责任的认识,提倡工匠技艺卓越的精神,首先提倡“精益求精”。编辑必须在原有的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杰作,努力实现社会与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医学图书是作者文化创造活动和编辑文化再创造活动相结合的产物。编辑不但要有作者创作内容的意识,还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职业意识。写书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非对称输入输出劳动。全体作者都希望他的努力能够转变成大多数读者都认可的可读性强的作品。一般情况下,如果作者与编辑发生冲突,最大的不满就是编辑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编辑质量不佳,打字错误经常发生。笔者认为,如果编辑缺乏质量意识,无法体现编辑应有的职业意识,作者就再也没有继续合作的愿望。要有可靠的编辑,要有品质,永不懈怠的优秀编辑。通过对专业主义的研究,编辑可以使作者在出版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编辑的不可或缺,赢得作者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自然、长期、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

(一)要掌握编辑评审的基本原则

编辑要保持客观的认识,并达成公正的评审,必须自觉地监控并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审查过程中的洞察力,以及坚持这些评价的理由。评价思维受知识不足、刻板印象、偏见、感情等因素的影响,客观深入地反映,评价思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审核工作中,医学图书编辑也必须清楚地认识界限,不能随意越界。编辑不能利用与作者身份的不对称性,或者采取怕错的保守态度来编辑和处理稿件。编辑能在原稿中修改词汇、语法、逻辑、修辞、标点和各种智力错误。然而,如果需要做重要的改变,就需要和作者讨论一致意见。编辑要保持谨慎的思维,完成批评性评审,就必须具备审慎的思考逻辑和高质量的批评性思考品质,并学会进行批评性评审。所谓批评,是指运用合理、创新的批判性思维,对文稿进行分析,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作出选择。编辑特别需要了解稿件假设没有证明的前提和各种讨论谬误,并了解其前后逻辑讨论的严密性。在与原稿作者取得联系和确认后,作者承认自己提出的问题,应对作者的工作表示感谢。作者是用专业主义的观点来批判文章的编辑。这些都会得到作者的肯定和尊敬。审查必须全面反映编辑文化的重新优化,从修改打字错误、标点错误、句子不清晰、文风不一致等技术细节,到对逻辑结构的批判性思考“推理”的验证。

(二)保持谦虚态度

提高审稿水平没有捷径可走,要保持谦虚态度,热心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如审核遇到问题,请勿随意地作出主观判断或随意改变。需要向有经验的编辑和商业骨干征求意见。此外,可以向其他出版社或类似的书籍学习。要与作者充分沟通,既体现了编辑对作者的尊重与信赖,又为高质量的出版做出了不懈努力。以追寻事实真相,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原稿。笔者出版公司成立编辑业务网络交流小组。当编辑在评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发送给交换组,全社编辑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面临有争议性问题,出版社需要组织社会内外专家讲课。编辑必须牢记评审实践是提高评审水平的根本途径,倡导复审和学习中的评审,以解决所学内容的应用。出版社内部应定期开展编辑业务培训,提高编辑的书稿审读业务能力。出版社质检部门可将能体现优秀审稿水平的书稿扫描投影,供编辑校对人员学习借鉴,避免一些常见的或共有的错误出现,形成全社相对一致的书稿编辑处理共识。增强政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既有敏于发现的眼睛,又有深刻洞察的头脑,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审稿本领。■

猜你喜欢
质量检查书稿出版单位
顾炎武谢鼠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数学说理,怎么说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中国最美的书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