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诚
(中国绿色时报社 北京100714)
智库型媒体是具有思想论争、社会咨询和决策服务等研究咨询机构功能的大众媒体,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传播力与研究力。自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来,不少媒体加快了拓展媒体功能、建设特色智库的步伐,特别是在媒体传播形态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阶段,构建行业媒体智库已成为不少行业报的转型路径。
行业报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喉舌,过去承担着传递行业发展政策、方针、规划,传播行业发展成就、科技信息、发展动态等,服务行业发展。
但新的形势下,各领域信息已无孔不入,行业信息的社会共享模式日渐弱化了行业报的资源优势,过去单方面的内容输出已不能满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读者的需求。《中国绿色时报》所处的林草生态建设领域,因为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行业报,《中国绿色时报》提供行业基础信息的行业垄断优势日渐式微,迫切需要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服务。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林草生态建设任务很重,国家领导和普通公众对此期待很高,迫切需要一个建立在信息数据基础上的思想库与智囊团。行业媒体要谋划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更有深度的思想分析、更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影响公众政策制定,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为主管行业机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在媒体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智库服务功能,是媒体尤其是行业媒体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引发了传媒业的变革,媒体融合风起云涌,但行业媒体却因为行业的庇护受市场冲击较晚,虽然一时躲过了风险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延误了转型发展的时机。当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纸媒生存空间受限,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行业媒体要想后来者居上,就必须主动跳出行业的“避风港”,激发自身的发展潜能谋划转型之路。
行业报只有深耕行业领域、强化内容生产,持续推进创新转型,才能在媒体竞争的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绿色时报》迫切需要通过媒体智库建设,推出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的信息产品和咨询服务,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推进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聚合,深化融合转型。
新华社原社长蔡名照指出,媒体的优势在于渠道推广力和品牌知名度,智库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力和资源聚合力。智库和媒体之间具有功能性、产品特性、以及受众和用户的种种差别,但本质上都是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这决定了媒体和智库之间能够深度介入彼此产品生产全过程,形成常态化的联结。这种智媒协同将提升智库产品的质量和影响,也强化媒体新闻产品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进入互联网裂变式传播格局新时代,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包打天下,都存在覆盖度的盲区。特别是作为非市场发行的《中国绿色时报》而言,资讯生产传播优势在弱化,协同治理功能是新增长极。对于正在赶考的《中国绿色时报》来说,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迫切需要通过智库建设,不断解答时代提出的新命题。
1.行业媒体深耕行业掌握专业行业知识信息。行业报自足行业而生,具有获得行业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先天优势。很多行业报隶属于所处行业的主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政策、规划等。同时,行业报长期经营行业领域,和行业领域内的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具有顺畅的沟通渠道,掌握丰富的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具备提供高质量智库产品的专业基础。
2.行业媒体拥有稳定用户群体和传播渠道。行业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系统内垂直发行也固定了行业报的传播渠道。用户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智库产品在传统信息产品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稳定的用户群体和固定的传播渠道为行业报的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底气。
3.行业媒体具备专业采编力量和专家队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行业报已形成在行业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新闻职业素养、新闻敏感性以及行业专家型记者,也积累了一批敢发声、善发声、发好声的行业专家。他们深耕行业多年,具有更立体、更纵深、更全面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智库服务塑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4.行业媒体具有强大官方背景和权威影响。作为行业喉舌,行业报拥有强大的“官宣”特色。而这种权威影响是新闻生产竞争中的制胜利器。特别是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各类不同渠道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占据屏端,用户靠自身力量去甄别与筛选,是一个庞大而耗时的过程。而行业报提供的信息产品,无论是传统的新闻资讯还是高端的智库产品,都会因为据有官宣色彩而得到用户格外青睐。
1.理念较为传统。行业报诞生于也依附于行业。作为主管单位的直属事业单位,其性质也决定了行业报在政策、定位、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主管单位,长期处于受行业管理也受行业保护的状态,多数行业报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正因如此,行业报转型起步也相对较晚。大多数行业报从业者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机关事业单位的思想,机关思想浓厚、传统思想占据统领。对于纸媒的媒体融合,以及新智库产品的推陈出新存在畏难情绪。
2.流程需要重构。行业报一直以来的工作流程是策采编发历经几十年,已经根深蒂固。但智库建设要打破和颠覆传统业务分工,改变员工对传统路径依赖的工作惯性。要设置研究议题,注重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智库产品的分发、推广与应用。
3.专业人才匮乏。新闻产品和智库产品都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但新闻产品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呈现、社会问题的揭露、社会变化的记录,而智库产品则更侧重于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二者侧重点的不同也对相应的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比较新闻产品生产的优秀历史,智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形成专业的学科培养机制,实践也尚在不断探索当中,缺乏既懂媒体又懂智库的专业运营人员。
4.技术力量薄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技术的发展演变才催生了智库产品及服务的诞生与发展。无论是信息获取与整合、趋势分析与研判、决策建议与参考,智库提供的各种服务都是以技术为支撑的。在大数据时代,智能算法、流量分发、精准投放等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对于行业报来讲仍然基本属于空白。
构建智库型行业媒体,要首先明确定位,这是顶层设计也是方向指引。我们要从过去的宣传纸向数据搜集与分享、研究协作、决策支持等方面转变。以《中国绿色时报》为例,作为一个林草行业的主流媒体,我们要思考能为主管部门提供哪些服务,才能体现一个行业媒体不可或缺的价值。
我们应该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同时能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智库。凭借行业媒体对行业独特的视角和敏锐力、传播力、影响力,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行业主管部门的核心职责和重点工作,运用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等技术,形成强大的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以智库建设服务大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的功能实现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服务实现。一是面向“官方”提供智库服务,发挥决策参考、社会调查、舆论引导和量身定制服务,专业提供内参、分析调研报告等具有一定水准的智慧型产品服务。二是结合舆情提供智库产品,为行业内各单位、各系统提供舆情监测服务,并进行舆情分析与研判,以及应对策略。三是针对行业开发智库项目。围绕行业热点,从新闻选题到智库课题,推出白皮书、指数等智库产品。
任何一个战略性的转型策略都需要全员的参与和努力。对于传统纸媒工作者而言,对传统纸媒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已经烂熟于心,但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比较难快速适应研究属性的工作。面对新事物新形态的变革总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这需要通过各种动员会、业务讨论会、转型策划会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更重要的是让全员都能参与到智库建设的全过程中,在明确大方向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各自岗位思考转型路径,从而推动形成全员转型谋变的浓厚氛围和积极行动。
不仅内部要统一思想,还要积极争取外部支持。积极向主管部门回报转型思路,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同时要广泛联合行业内的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发挥媒体长期积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共同策划创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品牌影响力、既有前瞻性又有实用性的研究产品、论坛讲堂和权威资讯平台。另外,还要与其他已建立智库的媒体同行交流互动,借鉴经验,共同探索媒体型智库的建设之路。
媒体进行智库化媒体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媒体,只建智库,而是在传统媒体功能的基础上,附加智库功能。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内设机构,采取独立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这个机构里要成立数据研究中心,更全面全网搜集行业相关信息,需要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整合网信办、公安、信访等资源,形成资源联动。成立智库专家团,整合报纸长期积累的行业专家,同时拓展专家领域,包括舆情应对、数据分析、智库运营等。成立行业研究库,将报纸的选题申报转变为课题研究,针对某些热点、重点领域,开展专业研究,综合各方面数据与分析,进行观点提炼、趋势预测、决策建议等。成立地方联盟和高校联盟。要与地方基层建立紧密关联,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利用林草行业科研院所力量,提升智库的前瞻性。
同时,智库将为媒体发展注入新动力,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也将对媒体功能进行深度反哺。智库产品中的价值信息、趋势预判甚至建言献策也都是媒体重要的选题策划来源。媒体通过智库建设能够更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积极设置议题,综合智库和媒体功能推出特色化、精准性和定制类的服务,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品牌效应。以媒体的传播力提升智库产品的影响力,以智库的精度提升新闻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智媒融合将实现共赢。
和传统纸媒新闻产品更注重队伍采写能力不同,媒体智库建设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传统纸媒记者的新闻思维,还要具有数据思维,对数据敏感有一定的洞察力。同时要能相对熟练地掌握大数据的挖掘、数据分析预测等技能。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跨学科能力。媒体要发展智库,必须开放人才引进及培养观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发人才的综合生产潜力,向以研究团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转变。
破解人才瓶颈,可以通过三种渠道解决。一是培养内部人才转型。选择业务能力强、领悟力高、学习力强,且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加大力度培养,推动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将新闻调查报道的能力提升为数据挖掘与分析的能力,思维上将宣传思维转化为智库思维、新闻思维拓展为数据思维。二是加大对外部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这里主要指的是数据分析、智库运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部分人才更需要建立市场绩效考核机制。三是建立“旋转门”人才管理机制,优化智库、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也就是打造一支全能型专兼职研究队伍,充分利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优势人才资源。
在“四全”媒体时代,算法新闻升级,技术对媒体及智库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赋能媒体创新和智库升级,使得智库产品更有广度、深度,也更加科学、精准。
通过数据挖掘与合作,我们建立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数据库,结合大量数据,媒体智库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数据挖掘、分类、分析、研判,使研究成果更趋向于定量化和科学化。
智库内容的生产,无一不是在技术赋能之下完成。需要构建专业技术团队,并在专业团队的引领下构建半专业的辅助团队,共同在平台建设、产品生产、分发传播、效果评价等领域构建技术支撑。
对于行业媒体而言,这些技术问题全靠自身解决不具备可行性,专业的事还要交给专业团队来做,有效整合各专业领域的专业力量,这是媒体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行业报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将专业技术领域进行外包分发,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进行技术流程再造,或建立联合开发、共建共享的机制,共同开展精准技术研发。在自身稳定发展的状态下,适当地寻求外援,将相关技术进行外包,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来帮助其开发相应的平台,或与相关技术公司开展技术联合开发,共享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