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222113) 仲艳
对语文学习,鲁迅曾将它比作“一条暗胡同,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暗胡同”。统编语文教材非常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强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文本,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依据。开展阅读教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和梳理语文要素,统筹推进单元教学进程。教学时,教师应对每篇课文、每个单元、每册课本以及整套教材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读,理解和吃透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内部结构联系紧密,板块之间、课文之间呈层递关系,教师不能随意打乱单元内的课序来进行教学。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时,教师要活用教材,整合《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并适当拓展其他文本,让学生领悟并掌握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和具体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阅读教学来看,教师要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统编语文教材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教学要指向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理解并运用语文要素,展开有意义的学习。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合理把控语文要素学习与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及其他内容学习的时间。其次,单元整组教学要把握整体性。单元内的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指向语文要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灵活掌握阅读策略。对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根据文本,选择适宜的阅读策略、方法。在《竹节人》阅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先展开浏览,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再根据阅读目的,采取正确的方法阅读选择的重点内容。在《宇宙生命之谜》阅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带着问题去思考文本内容。在《故宫博物院》阅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并补充材料展开阅读,全面了解文本内容。最后,教师进行拓展延伸,抓住阅读策略,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整套教材的阅读策略,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因此,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要指向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又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掌握批注阅读,灵活运用精读、略读的方法与文本对话,从而掌握阅读策略。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阅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字、词、句,这就需要不断地回读、思考,进而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是继续快速阅读,还是回读?在教学《搭石》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课题下的阅读提示:“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要求阅读文本,以提升阅读速度。在阅读《将相和》一文时,如何达成快速阅读的目标呢?教师可要求学生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这样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发展。在阅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默读,快速梳理文本的写作顺序。在阅读《冀中的地道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还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展开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知体验,掌握阅读的策略。
对文本的阅读,需要学生主动去思考、吸收、理解、内化。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创设阅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全面梳理文本内容,创设便于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所感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画杨桃》一文,讲述了“我”在画杨桃时将它画成了五角星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的主题思想——做事情,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在教学时,我这样创设情境:先拿出一个水果,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的苹果的样子;再引出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画杨桃》。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看看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通过问题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文本中,学生想到自己观察到的苹果形状,对比同伴观察苹果的不同,体会到文本的主题思想,知道想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自主阅读,还能围绕话题展开交流,对阅读的问题展开探究,获得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鸟的天堂》一文,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作者在访友途中所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如何让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在教学时,教师提出“什么是天堂?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对鸟而言,天堂就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接着追问:“如果你是一只鸟,你希望住在什么地方?还希望拥有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体验到鸟的天堂不仅是大榕树,还要有安全感,不被人们捕杀,这才是鸟儿快乐生活的环境。
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组织语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感知人物形象,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将相和》一文,主要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赞扬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团结对敌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廉颇的知错能改、胸襟博大的高尚品德。在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尝试走进角色去揣摩人物情感,还要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故事的推进塑造人物形象。在亲历体验中,学生从蔺相如与廉颇的“不和”再到“和”的过程中,梳理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体会到他们的爱国思想,受到了精神的洗礼。语文课堂活动,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阅读主题。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星球,而且要让学生体验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在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请同学们对文本进行梳理,说说地球对人类的意义。”有的学生找到了水资源,有的学生找到了矿产资源,从而知道地球所提供的这些资源,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其次,教师引出话题:“人类能否在短期内移居到其他星球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理解了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地球不能遭到破坏,否则人类将无法生存。这样,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只有把握真实的学情,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在教学文本前,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爱好、兴趣等,找准学生的阅读动机,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预测阅读的策略。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猜测课文内容是什么;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样的老屋?它最终是倒还是不倒?”到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师就要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结合起来展开阅读,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研读课文。在阅读中,学生要思考:“该文主要写了什么?如果自己去故宫游玩,会选择哪些材料进行阅读?在课文中,哪些部分是详细描写,哪些部分是简略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该文的阅读,掌握有目的阅读的策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一文,是一篇说明文,着重介绍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等,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闯关”活动,不断叩开识字关、句子关、朗读关、内容关、结构关等。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理念。因此,阅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对真实的生活很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阅读文本,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有效的阅读策略,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阅读策略,只是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而一些教师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忽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体验与思考。这些都无法使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在阅读策略运用中,教师可提供有效的阅读支架,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感受文本的意义,展开深度思考,从而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题目、故事情节等展开预测。课堂上,可让一个学生读故事,其他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预测阅读的乐趣。再如,提问阅读策略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水笕”是什么?为什么掉到水沟里的豌豆,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将“一株豌豆”称为“一个小花园”……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阅读教学要结合单元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有目标、有层次地展开阅读探究,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