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高华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a.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b.机电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关键.应用型高校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企业的育人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水平[1].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只有将产教融合基因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产教融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产教融合以产业的发展要求为导向,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人才支撑,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技能的补充手段,是落实产教融合理念的重要载体.此外,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等创业品质.因而将产教融合的理念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产教融合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产教融合需要多方主体共建平台,共享资源,根据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技能培训,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企业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企业导师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引入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让学生能切身感受适应市场的企业文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企业提供的创业资金支持,把项目选择、模拟、实施等各个环节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演练,这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支持.将创新创业实践内容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相融合,有利于政、校、企共建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实践训练的效果.
(3)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能否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否为产业发展输送匹配的人才,是产教融合效果的直接检验.传统的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开展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随着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以实现政、校、企、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把新技术、新技能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缺乏既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相应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应用型高校需要整合社会各界教育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有师资队伍还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专任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对现代企业的运行、发展和经营的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高校可聘请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或者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他们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但缺少授课技巧和经验.而且由于社会人员的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时常面临新挑战[2].
(2)应用型特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健全
当前,虽然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开设了相当数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课程体系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且课程体系及其评价标准也不能有效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大多数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其他创业相关知识如管理学和经济学主要以选修课、讲座、竞赛等活动形式开展.受学时与学分的限制,现有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仍过于琐碎,不够系统完整.已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相关课程不能很好地融合.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将创新创业基础课与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及训练项目组合,有的创业类选修课以线上的形式开设的,学习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后衔接性不强,课程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3].创新创业的课程资源尚不丰富,教材的内容不能随时更新,难以适应创业的需求,缺乏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需要进一步夯实
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这方面的实训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实践过于分散化,理论对接性较弱,虽然大部分应用型院校联合政府及行业、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空间,但多以模拟训练为主,且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虽然一些孵化基地的创业导师也会临时性地参与到创业交流与训练中,但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创业实践教育的需求.孵化基地、创业空间的软硬件资源需要不断丰富,硬件包括场地、必要的设施设备等,软件包括企业导师、企业环境、企业项目等.
(1)以产教融合理念为引领
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把产业与专业有机融合起来.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把产、学、研、创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进步为导向,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企业项目中,并开展创新创业.不仅要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要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植入产教融合基因,形成“企业需求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产、学、研、创相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3].
(2)鼓励多主体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应该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创业人才的需求对创业市场宏观调控,制定一些导向精准的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多创办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共建、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深化合作内容,政、校、企、行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多主体参与、内外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构建共建共享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要与企业在创业导师引进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实施对接合作,对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渗透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资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应用型高校要与政、行、企多主体开展共建基地、共研技术、共育人才等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产、学、研、创、培一体化发展,实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灵活开展实践教学.也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园等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真实的创业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创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经营管理、运转体制、管理形式等,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
(4)设置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实现专创融通.鼓励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一方面根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创新性的重构;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团队组建、项目选择、资源整合、创业策划等知识,还可以涉及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理论课程,选修课可以涵盖相关法律、知识产权等.此外,也可以开设一些创新创业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心态,形成连贯性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专创与思政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5)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打造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师资合作,及时吸纳专业性强的专业人员加入教师团队,共同创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为了弥补专职教师实战经验的不足,每年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专业技术和创业的实践知识,也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激励政策,邀请行业内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项目负责人等积极加入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中,以此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6)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
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高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要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以创业造工作代替就业找工作.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分享创业成功的经历,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要注重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学校积极宣传创业成功学生的事迹,传递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产生认同感,积极主动去培养自己的创业品质,提高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勇气.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命线,能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形成,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更要形成政、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合力.但这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坚持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地方政府、社会、高校,企业要发挥各自所长,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强化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