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州市荷塘中学
阅读,是点亮心灵的明灯,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提升语文素养的灵动源泉。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下面,我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论述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与课内阅读互为补充,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内阅读是语文学习必备的阅读量,必须的知识储备,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兴趣的所在,是培养阅读习惯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外阅读中,以兴趣作为最好的指导老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选择喜爱的读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而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2.与课程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在课堂上感兴趣但是意犹未尽的知识,相比于课堂短暂时间内的浅尝辄止,更可以一头埋进书中仔细品味,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锻炼理解能力。再回归课堂时,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内容有新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与自主学习相互关联,培养学生语文自学习惯。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中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书目、确定阅读时间、制作阅读笔记等,可以选择喜欢的阅读氛围,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潜移默化地在阅读中养成了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习惯。
1.立足语言运用,品味读物语言魅力。阅读具有独立性,要引导学生独立品味读物的语言魅力,揣摩语言运用,教师不能够越俎代庖,要给予学生充分自我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例如,部分教师会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课外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把觉得作者描写精彩的部分、自己喜爱的部分记录下来,在班级中通过开展读书会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有的学生会选择阅读《三国演义》,发现这本书的语言精彩生动,情节描写活灵活现,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交流作者是如何进行人物的刻画。
2.促进思维发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学生分享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敬佩,另一位学生则分享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认为武松的英勇让人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两位历史人物虽然来自不同朝代,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和智慧——勇敢、无畏、敢为人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类似的品质,并且可以延伸至传统美德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让阅读从书本中转变到思维中。
3.提升审美鉴赏,探讨读物艺术价值。 在锻炼了学生阅读思考意识之后,就可以开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开始进行探究性阅读,探讨书籍的艺术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书籍内容,搜索和小说有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这本小说,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被孤身一人困到了荒岛之中,要如何求生,可以设计一个荒岛求生的小游戏,让学生制定求生计划,之后可以引出这本书的主人公。在学生阅读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撰写鲁滨逊的艺术价值,鲁滨逊在荒岛上充分发挥了人类的智慧和勤劳,表现了人类有能力战胜自然的困难,这是一首歌颂人类智慧的赞歌。
4.重视文化传承,挖掘阅读文化内涵。 在能够对书籍的价值进行艺术鉴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书籍的文化内涵。例如,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推荐学生阅读《老人与海》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是两本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撰写的书籍,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类似探险类小说的文化内涵,作家们描写了探险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同时塑造了不会被困难打倒的主人公,主人公们经历磨难,从满腔热血到质疑迷茫,再到风雨之后重现阳光的释然和收获。这和人生的经历类似,学生们会逐渐了解作家们通过描写探险,将人生旅程比喻为一段充满困难的探险之旅,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胜利终将属于不轻易放弃的人,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到其中的文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