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门县龙城第四小学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知识不全,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一个人如果道德不全,则无法用知识去弥补。”道德是立足之基、为人之本。小学是学生吸取知识、学习文明礼仪,身心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只有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才能形成正确的习惯与认知,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是学生的表率,其自身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能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谈吐举止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注重用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因此,真正能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前提是,提升教师品德综合素质。现阶段教师队伍现状而言,教师们是具备丰富的德育知识和教育经验,但是对心理健康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浅,办法是让教师不断充电,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聆听讲座,与优秀教师学习、经验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专业素养。为今后运用打下良性基础,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整体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今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趋向年轻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学习压力大,孩子找不到宣泄的途径;原因之二:家庭期望大,心理负担重,孩子没有倾诉的对象;原因之三:网络媒体信息多、乱、杂,抖音群、微信群、QQ 群等互动平台的信息误导下,孩子找不到正确的心理宣泄渠道,导致行为道德接受到错误信息。所以教师要牢牢抓住每星期的道法课,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小学生各年级阶段不同的心理心智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年龄的课程,低年级以如何养成良好习惯为主,中年级以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为主,高年级以缓解考试压力和人际交往为主,在道法课上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使低年级学生适应学习、热爱学习;使中年级学生能够与同学间建立平等、友好、互助、互爱的关系;使高年级学生能够舒缓压力、并具有一定的应变、变对、抗挫折的能力。在获取德育的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
班级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时、适度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将德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的融合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情感教育,达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并且使学生保持认真学习,快乐成长的良好状态。在英语课上,老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和学习,引导共同背诵单词,共同操练对话,共同找出阅读答案,帮助学困生减轻学习心理压力,还培养了团结互爱的精神和团队竞争意识,更高层次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语文课上,在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时,教师讲授主人翁海伦·凯乐的一生: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创造了永垂不朽的生命奇迹。启发学生热爱自己、热爱当今生活,感恩拥有的一切,抛弃自暴自弃,乐观地生活。
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离不开家庭良好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参与,构建成学校、家庭两方一体家校合作的互动系统,通过信息、电话掌握孩子在学习中各种的表现,通过调查反馈了解其家庭状况。有位小学生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比较自卑和内向,又经常偷拿其他学生的学习用品。有一次,在与这位学生谈话中了解到,该学生因为父母也没怎么理会他、关心他,所以导致他喜欢上拿别人东西。一方面了解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一方面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清楚意识到父母长辈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影响,通过家长的关心和关爱,纠正孩子错误的思想,让孩子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促进其良好的全身心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德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努力,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真正发展起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为社会培育出真正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