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珞钦 韩 越 刘 含 叶桂伶 吴欣迪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提要] 随着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2022年昆明托管磨憨口岸,2023年昆曼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始终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 一带一路”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也为新时期昆明旅游发展乃至云南旅游发展打造新起点。但是,泛亚铁路中线上各大旅游景点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模式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安全保障不够、旅游景区管理不善、过度依赖季节性和中国市场等问题。对此,云南政府应当采取加强与泛亚铁路中线沿线城市基建项目合作、鼓励旅行社对中线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沿边旅游城市、为泛亚铁路设立辐射中心、支持旅游保险业务扩展、推进东南亚相关文旅人才培养、搭建中老泰旅游资源平台、互补旅游淡旺季等举措。通过泛亚铁路中线旅游业的全域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云南旅游经济全面振兴和我国与东南亚区域旅游全方位振兴。
(一)泛亚铁路中线研究背景及意义。1995 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首次提出“泛亚高速铁路”建设;1996 年,《泛亚轨道铁路网政府间协议》正式生效;2010 年,《东盟互惠互利总体规划》正式实施;2013 年,习近平又率先提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此来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繁荣。2021 年12 月,中老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不仅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到2023 年2 月,中老铁路已经累计运营2 万余次,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23 年,中泰铁路建设第一期全面推进。泛亚铁路的中线贯穿中老磨憨和磨丁口岸,以及老泰万象和廊开口岸,是一条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泛亚铁路中线沿线城市包含老挝万象、万荣和琅勃拉邦,是老挝重要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到老挝最主要的旅游线路。
(二)研究综述。于希贤、于涌(2001)深入探讨了云南面向泛亚铁路的旅游发展,并从天际线、中轴线以及“九宫八卦”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资源优势,指出昆明将会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并将会迅速崛起。郑建东(2002)提出云南出境新通道设想,对泛亚铁路网提出规划。孙群(2014)认为泛亚铁路中通道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增长、实现资源互补与扩大旅游市场。李锋(2015)认为泛亚铁路的互通互联可以帮助云南打造国际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促进滇中、滇南经济圈发展和打造旅游综合功能体。李富昌(2016)倡导打造泛亚大通道,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航空的全面覆盖,形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交通系统。韦维(2017)认为面向东盟的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存在产品资源开发观念认知不够、品牌规划和开发能力不足、西南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和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提升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品质和知名度、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建设、加强东盟游客入境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等改善措施。雷杰(2017)对大理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有关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市民整体素质,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建设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苍山洱海的改善建议。陈俊杰(2019)指出泛亚铁路发展瓶颈主要聚焦在外交协调、融资渠道与技术标准上。龙世君(2019)指出中泰铁路建设的云南跨境旅游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树立旅游品牌、优化签证流程。廖玉环和范朋(2021)指出,东南亚出境旅游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认知不足、安全教育管理缺乏及时性以及对一般性突发事件缺乏重视的问题,为此,他们建议设立东南亚旅游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加强国际旅游保险合作,制定完善的东南亚出境旅游保险标准,并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开展联合监管。骆登山(2022)分析了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构建旅游者数字足迹,辨识出大滇西旅游环线空间网络结构的驱动机制,提出大滇西旅游环线优化发展路径,提出强化资源利用、加大旅游投资、沿“线”建设核心旅游城市、发展新的合作关系和旅游线路、加快立体化交通建设以及提高信息化发展意识等针对性建议。白梦云、耿松涛、严荣(2023)通过中老铁路沿线网络式旅游空间结构分析,认为中老铁路与沿线边境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汇集协同发展要素、创新发展载体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一)出镜游复苏,东南亚国家成首选。2022 年12 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门保健会议颁布“乙类乙管”,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并从2023 年1 月8 日开始,采取“乙类乙管”的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策一出,出境游市场景气程度大幅回升。
2023 年1 月20 日,文旅部发表声明,将从2 月6 日开始,对中国公民前往20 个国家的“机票+酒店”旅游活动进行重新审查,并将对旅行社、网络旅游企业进行重新审核。3 月15 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制机外事组要求,中国公民试点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增加40 个,总数达到60 个。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 月6 日全国出入境人员数量达到67.6 万人次,创疫情以来新高,较“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前日均增长124.2%,为疫情前的36.6%。根据携程数据显示,热门机票到达城市Top10为澳门、香港、曼谷、普吉岛、新加坡、东京、吉隆坡、金边、清迈、迪拜,东南亚地区已成为国内居民出境旅游首选。
进入2023 年以来,出境游市场回暖迹象显现。一方面全球各国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利好国际旅游业恢复;另一方面疫情对国际经济环境造成较大冲击,各国亟待通过旅游业提振国内经济,旅游业利好政策频出。出境便利度的提升、跨境机票的价格走低正推动出境游发展势头持续火热。
(二)中国磨憨口岸过境情况。2022 年5 月9 日,老挝政府正式向外国游客重新开放所有国际过境点。2023 年1 月8 日,中老边境磨憨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中新网西双版纳电,自磨憨口岸恢复通关以来,出入境客流不断攀升,中老边境磨憨口岸迎来跨境游高峰。2023 年1 月8 日至3 月20 日,该口岸出入境旅客逾25 万人次,日均出入境人员超5,100 人次。根据中国铁路有限公司的数据,3 月4 日,中国铁路在老挝的路线上出现了人员涌动的情况,当天的乘客数量超过了1 万人次,创造了中国铁路在该地区的历史新纪。2023 年2 月6 日,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的试点,云南省已经有921 个旅行团16,760 人前往国外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民日报报道,多家国际媒体再次将老挝评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一)共性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老挝、泰国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一是酒店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数酒店设施和服务质量不高。二是交通运输设施落后,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出租车、三轮车和摩托车,而没有公共汽车。交通状况较为混乱,许多道路缺乏交通信号灯、标志和行人过街设施等。三是旅游景点数量较少,且景点的设施和服务也相对简陋。
2、旅游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泛亚铁路中线旅游业传统模式单一,以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缺乏创新和多元化。一是万象市和琅勃拉邦的旅游产品以传统文化、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为主要资源,产品类型单一。例如,香通寺、老挝国家博物馆等是万象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二是旅游业态主要以旅行社、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传统业态为主,缺乏新兴业态的开发和创新。例如,近年来新兴的“民宿经济”在泛亚铁路中线的发展较为缓慢。三是旅游活动匮乏,除了参观景点外,游客可以参加的活动较少,旅游体验感强的项目并不常见。
3、旅游产品开发较少。泛亚铁路中线的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落后。一是旅游景点相对较少,主要以寺庙、历史文化遗址、自然风景为主。在全球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景点数量的不足很容易使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将其排除在外。二是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不足,集市与景区缺乏当地特色文化产品。三是旅游线路丰富性不够,缺乏组合式多方案旅游路线产品。
4、旅游安全性问题。旅游项目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民族习俗和文化差异以及犯罪和安全等方面。一是交通状况相对混乱,驾驶习惯和标准与国际接轨有一定差距,道路状况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雨季或山区道路更为危险,游客在自驾或租车自驾游时需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问题。二是泛亚铁路中线地处亚热带气候带,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易发生自然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此外,地震多发,地质构造复杂,也存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游客在选择旅游项目时需要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警报。三是当地居民主要由多个民族组成,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需要了解和尊重当地民族习俗和文化差异,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或误会。四是老挝与泰国虽安全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些犯罪问题,如小偷、抢劫等。
5、旅游景点管理不善。泛亚铁路中线上一些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一是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点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游客数量的增加,导致垃圾随意丢弃,严重污染了环境。尤其是一些游客喜欢在景点野餐,但却不负责任地随意扔掉垃圾。二是一些景点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大规模开垦土地修建酒店和度假村,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使得景区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美景。三是一些旅游景点的水源受到了污染,例如一些旅游酒店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污水直接排放进河流中。四是老挝和泰国有许多寺庙和文物,但一些游客在游览时没有对这些文物进行尊重,随意攀爬和刻字,严重破坏了这些文物的完整性和历史价值。
(二)特性问题
1、万象旅游业高度依赖季节性。万象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但是旅游业高度依赖季节性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万象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旱季这两个旅游旺季。冬季一般从11 月到次年2 月,是万象最为宜人的季节,气温适宜、干燥凉爽,是游客前往万象旅游的主要时期。而旱季则从3 月到6 月,也是旅游的旺季,此时气候炎热干燥,但水位较低,便于游览湄公河。相反,万象的雨季则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从7 月一直到10 月,这个季节游客较少。由于雨季的水位上涨、路况不佳等原因,很多景点都不方便前往,也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
2、万荣未能凸显自然风光优势。老挝万荣未能充分发挥自然风光优势,未能将自己打造成旅游探险的主要目的地。一是老挝万荣地区的自然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导致自然风光未能得到保护和发展。很多自然景点缺乏规范的开发和管理,导致游客体验质量不佳,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老挝万荣地区缺乏专业的探险旅游公司,导致探险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相对困难。同时,游客在探险旅游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导游和设备支持,而这些资源相对匮乏。三是在宣传自己的自然风光和探险旅游方面的力度相对不足,导致游客对这方面的了解和认知度较低。相比之下,泰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在自然风光和探险旅游方面的宣传力度较高,更容易吸引游客。
3、琅勃拉邦旅游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琅勃拉邦旅游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主要体现在游客来源、旅游产品、语言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一是中国游客是琅勃拉邦旅游业最主要的游客来源,约占到琅勃拉邦旅游总人数的70%以上。二是琅勃拉邦的旅游产品多以中国游客的需求为主,包括参观文化遗产、购物、美食等,这些产品也是中国游客主要关注的旅游内容。三是在旅游行业中,语言服务是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由于中国游客人数众多,因此琅勃拉邦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提供中文服务。四是由于中国与琅勃拉邦接壤,两地的交通运输较为便捷,因此中国游客到达琅勃拉邦的交通运输也相对更加便利。
(一)加大寻求对泛亚铁路中线城市基建项目合作。泛亚铁路中线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为云南基建企业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政府与老挝、泰国积极协商,促进基建项目合作。一是整合云南现有基建集团资源,利用我国先进的基建技术和强大的基建能力,与老挝、泰国协商基建合作项目;二是推动云南基建集团与老挝、泰国共同制定全面、长远的旅游发展基建规划,确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包括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改善现有景点的设施和服务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三是推动中、老、泰合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努力打通云南私人在老挝、泰国的投资通道,增加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
(二)鼓励旅行社对中线旅游产品开发。促进云南省旅游行业对泛亚铁路中线上的旅游产品开发。一是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鼓励云南省各大国际旅行社进一步丰富优质的出入境线路产品,利用泰国与老挝自然资源、风土人文、饮食习惯等互补特性,打造泛亚铁路中线的多种产品组合,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体验人群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层次旅游产品选择,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冒险旅游、美食旅游、儿童亲子旅游、老年人养生旅游等;二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和技术,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三是寻求云南国际旅行社与老挝、泰国不同地接社合作,实现产品设计文化、理念上的互补,构建起“热带风情-春意盎然-雪国风光”不同主题的产品组合。
(三)打造沿边旅游城市,为泛亚铁路设立辐射中心。要实现“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化融合、景观完美、智慧友善”的美丽中国,一是须大幅提升西双版纳、香格里拉、文山州这些拥有全球著名景点的城镇的发展水平,同时要积极抓住“中国昆明市-大理州-丽江市-香格里拉”“中国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瑞丽市”“中国昆明市-大理州-临沧市”“中国昆明市-玉溪市-西双版纳州-磨憨”“中国昆明市-蒙自市-河口”5 条精品高速公路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发大滇西的观光发展路线;二是充分发挥其东接黔桂通港澳、西出滇西达印缅、北联川黔进中原地区、南接越老出泰柬的区域优势,实现“东接黔桂通港澳、西出滇西达印缅、北联川黔进中原地区、南接越老出泰柬”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支持旅游保险业务扩展。一是整合云南旅游保险企业资源,搭建云南保险企业与老挝、泰国保险企业资源对接平台;二是鼓励云南旅游保险产品创新,根据现实际情况更新和开发险种,设计开发旅游保险应急救援智能App;三是对于涉及高风险的旅游项目,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安全监控中心、配备安全救援人员、完善应急预案等,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性。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加强游客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要求,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防止由于游客的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五)推进东南亚相关文旅人才培养。一是老挝、泰国的旅游相关专业人才较少,需要加强云南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可以建立云南旅游专业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为老挝、泰国提供旅游专业课程和实践培训。二是云南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提升。可以加强云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跨境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三是引进国际旅游投资,提高云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展会和会议,开展旅游推广和营销。四是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六)搭建中老泰旅游资源平台,互补旅游淡旺季。一是推动云南旅游行业协会在老挝、泰国重要旅游城市设立办事处,加强协会与东南亚各国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中、老、泰旅游行业资源互通;二是泛亚铁路中线地区的旅游资源分散,需要加强整合,建立云南出入境旅游资源数据库,收集、整理和管理旅游资源信息;三是促进经济合作,在磨丁经济区、勐腊(磨憨)重点区域内构筑多种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边界地区的经济增长;四是梳理泛亚铁路中线上季节性旅游景区淡旺季时间表,根据淡旺季旅游产品时间组合,设计游客引流计划,实现云南与老挝、泰国旅游淡旺季资源互补。(通讯作者: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