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春梅
(广西地质调查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罗城县记洞湾锡多金属矿位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的南东部,是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通过找矿突破行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发现的与岩浆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破碎带型)矿床。据控矿地质条件及矿石类型,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罗城县记洞湾锡多金属矿床位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的南西部。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四堡群、丹州群)、南华系和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以及少量新生界第四系等。其中四堡群由复理石建造的浅变质的砂泥质岩夹中性—超基性侵入岩、中基性熔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组成,为本区锡多金属矿主要赋存层位。区内经历了四堡、雪峰、加里东、印支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迹。构造线主要为北东和东西两个方向,彼此纵横交织,构成网格状。早期以褶皱为主要特征,中晚期以断裂构造为特色,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背斜的复合部位,构造应力集中,是成矿的有利空间。
区域岩浆岩发育,主要有四堡期中性—超基性岩、石英斑岩和花岗闪长岩,雪峰期基性岩、花岗岩,印支—燕山期花岗斑岩,燕山期云煌岩,以及极少数时代不明的正长岩、石英二长岩。各期岩浆活动促成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矿产,如超基性岩与铜、镍、石棉有关,基性岩与铜有关,中—酸性岩与锡、铜、铅、锌、锑、铀、稀有元素等有关。其中雪峰期的平英、田朋花岗岩体规模最大且与锡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此外沉积矿床主要有泥盆系中的铁和铅、锌、黄铁矿等。
记洞湾矿区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四堡群文通组、鱼西组,泥盆系中统信都组。其中四堡群文通组、鱼西组为一套浅海—深海相复理石砂泥岩建造及细碧—角斑岩建造,岩性主要变质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夹绢云母板岩、片岩、千枚岩。泥盆系中统信都组为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与底部四堡群文通组、鱼西组地层及岩体形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底砾岩、底砾岩夹炭质页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总体往上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具增多趋势。
(1)褶皱。以四堡期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由近东西向的弯沟顶—游鱼沟倒转复式向斜和雨平山—记洞湾倒转复式背斜,褶皱长几公里,宽1~3km,轴面倾向南至南南西,倾角40°~80°,背斜北翼岩层倾角50°~80°,南翼30°~50°,两翼次一级褶皱构造极为发育。褶皱形态由北往南具有紧密逐步变开阔平缓的趋势,说明北部应力场比南部强,褶皱控制锡矿床的空间展布。
(2)断裂。以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彼此纵横交织。其中北北东—北东向为本区控岩控矿主断裂,黑云母花岗岩和锡矿均沿该向断裂分布。
北北东—北东向断裂以池洞、田朋两大断裂为代表,并在两大断裂之间发育有较多的性质相近的次一级断层,属压扭性断裂。断裂内岩石强烈破碎,形成明显的角砾,角砾成分主要为闪长岩、变质砂岩,其次为石英。有硅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控制了矿区锡矿体的展布。
北西向断裂多为后期破坏断裂,正断层居多,倾向北东。该组断裂切穿北北东—北东向池洞大断裂、田朋和平英两大花岗岩体。断裂内岩石强烈破碎,形成明显的角砾,局部充填石英脉或团块;破碎带多发育硅化、角岩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局部含铜矿化。在与北北东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构造应力集中,断裂发育,是成矿的有利空间,对形成的锡铜矿体局部富集起一定作用,控制了本区矿产的产出和展布。
记洞湾矿区主要为四堡期和雪峰期两个期次的岩浆侵入为主,均侵入于四堡群地层中。四堡期侵入岩以中酸性、基性—超基性岩脉为主,其中中—基性岩呈混染状态,混染状态的中—基性岩为本区锡铜矿主要的赋矿地质体,常形成锡石—石英、锡石—硫化物和电气石—石英型锡矿三个不同期次的锡石成矿阶段,目前本普查区地表出露以锡石—硫化物期为主。
雪峰期为平英花岗岩体第一次侵入岩的补充期侵入体,以酸性细粒花岗岩为主,次为正长花岗斑岩、细粒斑状(含石榴)正长(二长)花岗岩,呈近北东东向脉状或岩株状出露于矿区中部,接触界面截然。主要造岩矿物石英30%~40%、斜长石21%~25%、钾长石15%~20%、黑云母10%~18%。常见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铁矿、电气石、独居石(磷钇矿)、锡石等,成矿元素和挥发组份W、Sn、B、F的含量与维氏酸性岩和华南花岗岩相比,都具有较高的丰度,V、Cr、Ni 则较低,但却富偏基性元素的Co。岩石蚀变类型有白云母—绢云母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电英石化、云英岩化、硅化及锡、铜矿化等。
(1)磁异常特征。据矿区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成果显示,矿区的磁场概貌是在大面积的平静区域场上叠加了环状的磁异常,ΔT变化值在-400~1400nT之间,平静场ΔT场值在-5~15nT 左右。在满足综合找矿和综合研究的前提下,以具有一定规模且大于25nT来划分异常,共圈出3处磁异常区,异常由隐伏中—基性岩脉及断裂构造充填含有磁性的矿物引起。
(2)视极化率异常特征。矿区视极化率值变化范围为0.11%~5.1%,平均值1.47%;视电阻率值变化范围为510~17161Ω·m,平均值2858Ω·m,视电阻率值变化幅度较大。初步圈定了4个视极化率异常区,其异常范围较小,长165~360m,宽60~90m,视极化率在2.15%~3.27%之间,幅值较低;视电阻率呈低—中阻,为1280~3300Ω·m。推测为含矿蚀变带引起的极化率异常。
矿区位于宝坛锡多金属矿集中区的南西段,锡矿主要与中酸性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有关,铜、铅矿产于四堡期岩层内断裂破碎带中。共圈定锡矿体9个、矿化体19个,铅矿体1个、矿化体2个,铜矿化体7个。其中锡矿体为矿区的重要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锡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产于闪长岩体中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蚀变闪长岩中,受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平行产出,倾向南东、东,倾角41°~77°,矿脉由断裂角砾岩及其上下盘蚀变闪长岩组成,绿泥石化、硅化、褐铁矿化较强,少量青盘岩化、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矿体长度70~120m,厚度一般1.08~2.22m,品位Sn 0.10%~0.42%,伴生Cu 0.022% ~0.224% ,Pb 0.03% ~0.50% ,Zn 0.02% ~0.47%,Co 0.005%~0.012%。
此外在四堡期岩层内断裂破碎带中局部赋存铅、铜矿(化)体,含矿物质为硅化角砾岩、蚀变闪长岩、石英脉,围岩为闪长岩,发育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脉厚0.99~1.55m,品位Pb 0.15%~0.50%,Zn 0.2%,Cu 0.15%。
本区锡多金属矿体分布中酸性岩体中,同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有用矿物主要为锡石、黄铜矿、方铅矿,次之为黄铁矿、褐铁矿、闪锌矿,成矿元素以锡、铅、铜、钨多金属矿等元素为主,镜下可见少量锡石,肉眼可见黄铜矿、方铅矿呈浸染状、团斑状分布,矿石类型初步确定为锡石—硫化物型。
本区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四堡期和雪峰期的岩浆岩中,同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据前人资料表明,其平英花岗岩体具有高硅、富碱、铝过饱和等特征,矿化剂元素F及成矿元素Sn、W、Cu丰富,硼的富集系数较高,促使该区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及其期后热液运移到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为热液锡成矿作用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成矿物质来源。据此初步确定记洞湾锡多金属矿床为与岩浆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破碎带型)矿床。
记洞湾锡多金属矿床属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和定位成矿作用形成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破碎带型)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三者组合控制。鉴于矿区目前研究及工作程度较低,发现的锡、铜、铅、锌,矿(化)体,多数为单工程控制,走向长度及倾向深度均有待查证。因此,建议下步加强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对圈定的矿化有利区及深部开展普查—详查工作,扩大找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