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区隔与规范: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媒介逻辑

2023-03-04 09:21张建敏
关键词:社群逻辑媒介

张建敏

[提要] 当代社群互动是一个多方话语对话、文化融合的场域,这种新交往形态是理解当代人际关系、群体传播和媒介化生活的重要切入点。粉丝社群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圈层,寓居在社交媒介技术建构的虚拟空间,其交往互动呈现中介化、圈层化、日常化和仪式化的特征。本文基于媒介逻辑理论,从技术逻辑、内容逻辑与制度逻辑三个层面揭示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背后逻辑,将粉丝社群的话语实践、文化的挪用与转换、程式化的仪式表演等交往互动形式,纳入媒介逻辑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聚合与连接等媒介技术逻辑,为粉丝社群制定交往互动的规则与秩序,粉丝社群的交往在“技术-用户-社会”三方逻辑融合下,呈现媒介可供性、用户参与性、社会规范性的多方对话的格局,这个发现将为进一步理解媒介化生活的交往形态提供新视点。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社群现象是一种必然。社群是“人们互相参与而形成,通过经常性的互动并参与一些活动来建立关系与信任的一个社会的实体。”[1]传统农耕时代,社群是基于地理位置或社会关系的接近性而形成的。互联网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群的形成规律与内部结构,消费兴趣等成为社群组织建立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是网络社群。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新的人群聚合形式。美国媒介文化学者霍华德·里恩戈德(Howard Rheingold)最先提出“网络社群”的概念,他认为网络社群是“一群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2](P.6)媒介技术为网络社群包括粉丝社群的组织形态和交往互动提供“基础设施”,为其文化生产与表达提供技术支撑,这深刻地形塑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

研究发现,在虚拟社群中,兴趣成为社群成员持续交往互动的重要聚合要素,如范·戴克(Van Dijk)就认为网络社区虽然“超越了传统社区的时空制约,但依然服务于现实社会中社会的、文化的或者精神方面的普遍兴趣。”[3]粉丝社群就是以兴趣为基础形成的网络虚拟社群。粉丝因共同的文化消费兴趣而集结在由媒介技术文化建构的虚拟社区,以媒介技术为中介形成一个社群组织,展开他们的社会交往,因而粉丝社群交往互动呈现明显的中介化特征。而且粉丝社群成员往往使用一种只有在社群内部流通的文化暗语进行交流,具有很强的圈层传播特色,内部成员每日的打卡、点赞、转发、做任务等周期性行为,成为社群具有相对固定的互动规则与行动目标的程式化仪式。

粉丝社群的交往互动呈现中介化、圈层化和仪式化的特征,其中社交媒介技术为粉丝社群交往互动建构了互动空间和技术框架,规范着粉丝们的文化实践行为。媒介逻辑是理解媒介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作用和影响的话语框架。本文主要考察粉丝社群交往互动与社交媒介逻辑之间的关系。正如国内学者观察到的,媒介逻辑是媒介的技术属性、内容属性、对内容的呈现与组织方式以及关注点的有机结合。这些制度化的媒介形式形塑了媒介内容和受众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受众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最终使得媒介逻辑成为媒介化社会的有机构成[4]。本文运用网络民族志观察法,通过长达两年的隐身观察,了解易烊千玺等粉丝社群在虚拟社区交往互动的基本方式、内容生产的基本规律、社群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规则和文化实践依托的技术框架等,从技术逻辑、内容逻辑与制度逻辑三个层面揭示粉丝在社群中交往互动和文化实践背后的规律,以期为未来粉丝社群的媒介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聚合: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技术逻辑

社交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网络社会的运行秩序、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粉丝社群作为虚拟社群中比较活跃的一类社群,其在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实践与交往互动是以社交媒介技术可供性为前提的。社交媒介技术的聚合、控制与连接作用,为粉丝提供了交往互动的虚拟空间,以及在文化再生产中进行符号表达、文化挪用和程式化的仪式表演的技术手段。粉丝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实践是围绕社交媒介技术逻辑展开的。

(一)制定交往互动规则

交往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空间的。虚拟社区作为社交媒介技术建构的社会群体虚拟聚居空间,带有先天的交往互动的技术基因。以粉丝社群为代表的虚拟社群的交往互动就是发生在一个预先架构好互动形式与规则的技术环境中。社交媒介平台为粉丝的文化实践和交往互动制定了一整套庞杂而严密的规则系统。这个规则系统的核心就是以粉丝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度、忠诚度,以及媒介技术使用的熟练度等综合量化去考量。

微博超话将用户在超话中的原创、互动、圈粉三项指标之和命名为“经验值”,以粉丝个体经验值的多少作为赋予粉丝头衔、排名与资源福利的依据。以易烊千玺超话为例,取易烊千玺相关的作品名或粉丝对他的昵称,超话将粉丝的头衔分为18级,从初入鹤圈、玺说鹤听到易心易意等。①不同头衔享受不同的资源福利,粉丝以获取经验值作为自己在虚拟社群的社交资本。关于互动与技术及平台之间的关系,美国媒介学者亨利·詹金斯曾这样总结:

“请设想一下各种不同传播技术所提供的不同程度的互动,……互动的局限是技术上的。几乎在每一个案例中,你在互动环境中所能做的都是技术设计者预先架构好的。”[5](P.208)

(二)营造在场感

粉丝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互动,是社交媒介技术建构的粉丝虚拟身份“在场”的网络虚拟互动。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粉丝的这种聚集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身体聚集,粉丝社群在虚拟空间去身体化的聚集也成为可能。这种“身体不在场”的网络虚拟生存,是一种以虚拟身份在场的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人际互动方式,日益发展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深度卷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交往形式和行为产生着影响。

西方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在场”能培养一种想象中的亲密感[6]。名人在推特上的自我表露增强了粉丝的社交存在感。也就是说,当名人在推特上分享他们的生活,与粉丝直接交流自己的经历时,粉丝们往往觉得那些名人就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签到、打卡等是粉丝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场”表达的典型方式,而这种“在场感”只有在媒介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

微博、豆瓣、QQ和微信等社交媒介平台就是能够提供这种在场感的媒介平台,拥有粉丝在虚拟社群空间共同“在场”交往互动的技术基础。如有学者认为,微信“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联结(现代性范畴的功能主义传播观),也不仅仅是为了达致共识而进行的交流(基于交往理性的主体间性互动),而是群体的共同在场,它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的‘共在’感。”[7]这种共在感具有一种感召、吸引和聚集作用,社群成员遥遥呼应,参与其中增强了其作为集体一员的身份确认和情感团结。

(三)构建消费仪式场景

基于社交媒介的粉丝社群仪式化和程式化的表演,已经成为粉丝社群中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形式,形塑着粉丝社群内部与外部的社会关系模式。社交媒介平台构建许多交往互动仪式场景,用仪式唤起集体情感来连接粉丝,驱动粉丝的文化实践热情与互动参与热情。如微博等社交媒介平台就设置了“签到”“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功能,就相当于现实互动情境中个人之间的打招呼和点头致敬等礼仪行为,只不过在虚拟空间是用文字、点赞和表情等符号形式来互相“致意”,完成问候仪式行为。

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仪式场景不仅是由媒介平台来构建,各个不同的粉丝社群也分别建构独属于社群的交往互动仪式化的场景。明星发新专辑、出新电影、过生日等对粉丝来说像是节日庆典般的仪式事件。在易烊千玺22周岁生日之际,其官方粉丝团为之推出了生日月祝福活动,活动持续近一个月时间。粉丝们可以在此期间设计专属生日蛋糕,参与超话发帖任务获得专属头衔挂件。在11月28日生日当天,粉丝们按照社群设定的祝福语格式集体发布祝福信息,开启直播活动,晒生日蛋糕、混剪视频及线下庆祝活动等。②在粉丝社群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下,易烊千玺粉丝步调高度一致,共同完成了一场“云端”生日庆典仪式。

这些仪式消费场景,进一步促进了社群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社群契约,赋予了社群成员共同参与的仪式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唤醒和凝聚社群成员的集体情感,使之更具群体统一性和社交性。这些仪式消费场景集表演、竞赛、互动、购买、评论和聊天等多种社交功能于一体,聚集粉丝并赋予其全新的交往互动体验,而在其中建立起的正向情感体验,会进一步增加粉丝们的情感粘性。

社交媒介技术的聚合(assemblage)功能不仅是对用户的聚合,也是互动功能的聚合和社交平台的聚合。如“百度贴吧”就日益向集成平台方向发展,其开发的“i贴吧”鼓励各个贴吧开通官方微博,同时嵌入“百度hi”的社交软件等。这种不同社交媒介平台技术的聚合,相当于把多种技术优势嫁接在一起,迎合用户的碎片化消费习惯,优化其消费体验,将一个媒介平台的消费行为嵌入另一个平台,在留住原有用户的基础上,引流和吸引其他媒介平台的用户进入,这样就打通了不同媒介平台之间的壁垒,也实现了用户与资源的共享。

三、区隔:粉丝社群内容生产和消费逻辑

技术不仅为粉丝们的聚合互动提供技术基础和媒介平台,同时也为粉丝提供表达的工具和手段。粉丝社群成员对于主流社会的官方语言进行能指所指的重新建构,使用一种只有在社群内部流通的文化暗语进行交流,形成文化区隔和明显的排他性。有学者将这种带有社群沟通密码性质的、代表社群集体意义的沟通密码和文化暗语称为社群的“特色文化资本”(particularized cultural capital)。

(一)特色文化资本的生产

特色文化资本的概念来自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他在研究中发现,参与互动仪式的群体一定会产生符号,随着时间的进程,符号循环演变为群体的特色文化资本,即词汇、特殊的知识、演讲方式、客体、记忆、经验和其他的仅为群体成员共享的事件等构成了群体的特色文化。群体的特色文化资本形成后,也就成为群体符号的铭记,赋予了这种文化资本神圣的品质。[8](P.141)粉丝社群在周而复始的文化实践和交往互动中,慢慢形成只有自己社群才能理解的文化暗语,还有标记社群重大事件特有的符号等,这些文化暗语和符号就是该社群的特色文化资本,为该社群圈定了文化领地和社群边界。

1.文化暗语

粉丝社群流通的文化暗语是在粉丝社群内部流通的社群沟通密码,是具有区隔意义的表征符号。粉丝社群的文化暗语带有这个社群的文化表达惯习与社群特征,也是粉丝社群特有的文化消费惯习的一种文化表征。粉丝文化暗语一般使用双关、缩略语等修辞手段。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9](P.1281)。如“走花路”在粉丝社群中是指星途璀璨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也是走在花团锦簇的道路上,可以使人联想到明星星途坦荡顺利。还有一种双关是谐音双关,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如易烊千玺粉丝名称为“千纸鹤”,其粉丝社群称鹤圈,并戏称自己为“纸鸟”“鸟姐”“美鹤”等等,体现了一种娱乐性和趣味感。共同的命名也更能在情感上将内部成员凝聚为一家人。

缩略语也是粉丝们在社群内部日常交流时经常使用的文化暗语,如“Bmw”(别骂我)、“Jdl”(讲道理)、Jms(姐妹们)等。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缩略语的构成规律,多是利用每个字的首字母拼音去缩写,这是对母语共同语的规则进行巧妙地改编和利用。粉丝们愿意使用缩略语主要是因为简洁方便打字快。

暗语是粉丝社群内部成员在社群的文化空间,按照社群内部成员约定俗成的特有规则,建构一套自己的语言符码,能指与所指都有意疏离既有的主流语言体系,在独属于自己社群的文化领地里构建自己社群的语言资本与文化资本。文化暗语为社群外部成员设置了理解的障碍和进入的门槛,也可以理解为社群内部共同分享秘密的集体情绪的渲染。

2.社群符号

每个粉丝社群都会形成标属于这个社群的符号。符号的意义建构建立在能指意义与所指意义结合的约定俗成上,而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便是社群内部成员建立的社群沟通密码,只有社群内部成员才能破解。如易烊千玺粉丝就设计了“千纸鹤”的符号作为社群符号,在社群的一些活动中应援衣服、应援棒等都采用这个符号。社群符号在社群成员中具有标识集体身份和凝聚集体情感的作用。

3.表情包的制作与传播

面部表情在现实空间人际互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互动双方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来捕获言语之外的额外信息,有不可言说的微妙作用。粉丝社群的交往互动常常发生在虚拟空间,身体不能共同在场,但缺席的身体可以通过符号,尤其夸张的表情符号来弥补这一缺憾。这也可以解释粉丝社群中夸张的符号表情流行的原因。

很多粉丝社群都制作了各自偶像明星的表情包,并且将这些表情包当作有力的传播和宣传工具。表情包常常选用偶像明星的照片或者社群符号,同时拼贴醒目的标语和口号,成为社群内部成员交流时的辅助手段。微信的表情功能近期推出可以自己设计人物动作和形象的功能,易烊千玺的粉丝利用这一功能,将其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角色设计成表情包,在粉丝社群得到广泛转发和评论。由于表情包内容浮夸,戏谑风格符合互联网文化的游戏精神,因而在网络上得以大范围传播。粉丝们置身于网络虚拟空间,剥离现实中的身份,通过表情包的传播,参与情绪表达、观点阐发与立场诠释,从而在网络中获得新的身份定位。

(二)文化的挪用与转换

粉丝文化社群与其喜爱的媒介文本之间的关系及文本再生产行为一直是粉丝研究的核心内容。粉丝对源媒介文本的占有开启了粉丝消费的过程。占有表现在粉丝对媒介文本的购买、观看、阅读、使用、评论等互动行为,是视觉等感官上的占有,是实物上情感的寄托。在法国学者德赛都看来,粉丝作为创造性参与者的自由是一种“盗猎”模式,他充分肯定粉丝意义制造的过程和意义阐释的流动性。詹金斯全盘继承了德赛都的思想,把粉丝消费过程中的文化挪用现象,命名为“参与式文化”。[10]

粉丝文化挪用与转换的实践类型主要是基于媒介技术的可供性,既表现为文本和影音视频搬运,也表现为电子动漫手绘和实物周边制作。从中可以看出粉丝媒介表达手段的丰富性、粉丝文本生产力的勃发与热情以及当代文化的一种活力。正是媒介技术的可供性为粉丝的文化表达带来了创造性,粉丝受众可以运用一种或是多种媒介表达手段,对于源媒介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改编和二次再生产,从而在不断重复的文化表达实践中逐渐形成粉丝社群的文化表达惯习。

(三)文化消费圈层的建构

粉丝社群不仅在文化表达上设置社群屏障,同时也在消费观价值观方面形成具有排外性质的圈层聚集。很多粉丝社群设定消费金额的准入规则,需要展示为偶像“氪金”的消费记录,而且要达到一定额度才具备准入资格。这些准入门槛的设置,便成为排斥局外人的屏障,从而为具有相似文化消费倾向和文化消费趣味的群体建构文化圈层。圈层是以情感、利益、兴趣等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人群聚合。粉丝社群就是以相似消费兴趣和消费倾向为基础形成的文化圈层,其形成是技术聚合作用、趣味消费惯习、文化价值取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圈层的形成不仅依托媒介技术框定一种社群边界,同时也依据社群内部成员普遍认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在粉丝社群内部,互动交流的不仅仅是消费明星偶像的情感体验,还有这个社群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很多粉丝社群的集体文化消费常常以众筹资金的形式进行,而且往往用于公益事业,把经济层面的交换价值兑换成为等值的道德收益。如很多粉丝社群会众筹资金捐建希望小学,将粉丝筹集来的钱用于社会公益,将粉丝社群的情感能量进行积极正向的情感传递。

四、规范: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制度逻辑

文化通过社会结构这个通道实现对人际互动的规范化[11](P.130)。粉丝社群人际互动的规范既受制于其所处的网络社会结构,同时也是媒介平台的技术逻辑作用的结果,是网络社会用户以社群组织形态生存的规律使然,“技术-社会-用户”三重逻辑相互作用,彼此牵制。

(一)社会宏观系统的法规规范

粉丝经由消费行为进入一个宏观的互联网社会资源系统,作为先进媒介技术的掌握者和使用者,这一群体创造并展现了一个与主流社会文化相互交织而又与众不同的独属于青年群体的文化社区。然而在资本的裹挟与驱动下,粉丝在追星过程中出现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本质上造成了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公共秩序的扰乱,同时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2021年5月发生“《青春有你3》粉丝应援倒奶”事件,将包括粉丝在内的青少年群体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③这揭示出某些青少年粉丝社群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导向错误,逐利的资本等将青少年粉丝情感上的非理性,引向认知上的非理性和行为上的非理性。以青少年群体为构成主体的粉丝社群,社群成员的高活跃度和参与热情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形成集体团结等正向情感,但是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破坏力。在粉丝社群爆吧、互撕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失序的情感能量无意中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粉丝社群治理势在必行。

治理首先表现在宏观文化治理的制度和法规的制定。针对饭圈文化发展乱象,2021年6月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政府的一系列重拳组合出击效果显著,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上百亿条,处置账号近14亿个,下架不良应用程序、小程序2000多款,关闭网站3000余家。④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组合出拳,有效遏制了饭圈文化的发展乱象,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引导粉丝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实践交往互动更趋于理性。

(二)社交媒介平台的技术规范

媒介平台对粉丝社群互动的控制既有客观的技术框架,也有特定的平台管理机制,对于寓居在虚拟空间中的粉丝社群成员而言,都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

媒介平台是具有商业属性的企业,其管理机制首先是建立在资本逐利的市场化机制基础上的。媒介平台通过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用户行为被转译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这也充分证明媒介平台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属性,市场化运营成为其制定用户交往互动规则的重要出发点。媒介平台将用户的交往互动和社会关系转化为可供买卖的商品,然后通过规则的制定,掌握流量分配的权力、技术迭代的权力、制定交往互动规则的权力。以新浪微博超话为例。2021年“清朗”专项行动,禁止各大平台为偶像打榜,于是新浪微博推出钻超成长体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通过升级获得权益的游戏规则。不同的钻超等级,会享受不同的特权。⑤钻超成长等级的增长取决于粉丝用户在微博超话内交往互动的活跃度(如签到、互动和发帖)。因此虽然摒弃了之前的榜单打榜,但是微博超话依然存在让粉丝不停做数据保持热度的隐性规则。粉丝对于专属权益盲目追逐,心甘情愿成为所谓的“数据劳工”。总的来说,微博通过设置超话用户的交往互动规则,激发粉丝的活跃度,使微博的用户活跃数得以增长,社区内的优质内容得以繁殖。

媒介平台的监管机制是基于平台具有的技术基础,主要是针对用户发布内容审核、用户发布信息规则以及针对平台内容的问责等建立起以治理为目的的监管机制。技术基础赋予媒介平台对于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可以实施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罚。同时媒介平台凭借其互联网的核心节点地位和大数据资源成为算法传播及其权力的掌控者,构建起平台所有者和用户、算法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成为平台媒介。[12]具体表现在现实治理中,平台媒介通过如施行发言实名制等干预措施来实现平台监管责任。用户处于由平台媒介建构的制度规范网络中进行虚拟社会生活。

(三)粉丝社群成员的自我管理规范

粉丝社群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粉丝社群制定各自社群的规则。这些社群内部规则的制定,赋予社群成员更强烈的集体感,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约束社群内部成员行为方式,使之更具群体统一性和可辨识性。如易烊千玺粉丝就共同制定易烊千玺微博超话细则,详细列举需要屏蔽的内容(包括广告帖、私图帖、恶意P图帖等),以及“屏蔽帖子”的具体操作(如第一次发布违规帖仅会屏蔽相关帖子,多次发布或发布严重违规帖则采取屏蔽三天或永久屏蔽发帖账号等措施)。⑥粉丝社群规则的制定,是粉丝社群自治的表现,能够有效规范社群内部成员的交往互动行为,同时也为促进社群良性发展设立制度边界。

粉丝社群成员在交往互动中要同时遵守宏观社会系统、中观媒介技术平台和微观社群组织制定的三重规范,这三重规范对粉丝社群交往互动行为共同起着作用,引导粉丝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实践交往互动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

结语

本文基于媒介逻辑理论,从技术逻辑、内容生产逻辑与制度逻辑三个角度考察其对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深层影响。技术逻辑是媒介化社会的底层逻辑,为粉丝用户的参与和内容生产提供技术框架和形成区隔的可能性,而社会为技术平台和用户参与提供制度规范框架。宏观社会系统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媒介平台将监管机制和市场化机制交叉并行,粉丝社群则通过社群自治,共同建构完整的制度框架。技术逻辑实现粉丝的聚集,建立组织基础,内容生产逻辑决定着社群的文化表达,制度逻辑规范着粉丝社群的发展走向。粉丝社群的交往在“技术-用户-社会”三方逻辑融合下,呈现媒介可供性、用户参与性、社会规范性的多方对话的格局。

本文将粉丝社群纷繁复杂的交往互动现象纳入媒介逻辑理论的分析框架中,以探讨媒介技术如何嵌入社群成员日常的人际互动交往,粉丝社群如何生产文化暗语以及媒介技术如何为粉丝社群交往互动制定规则、建立秩序。从媒介逻辑角度审视粉丝社群交往互动的文化实践行为,可以透过现象总结出一些规律,为理解社交媒介时代粉丝文化现象提供新的阐释路径。同时,以年轻人为主要构成的粉丝社群,在很多重大国内国际时事上越来越有显示度和参与意识,研究和揭示这一群体交往互动的规律,可以为粉丝社群的媒介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对于深入了解这一虚拟社群并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参见:易烊千玺超话,新浪微博超话社区,https://weibo.com/p/100808a4a3fae18f7c7c8f31974b68b806f7c1/super_index,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②参见:易烊千玺后援会官博,https://weibo.com/5150424897/Md1Tgwmsd,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日。

③参见:《国家网信办回应<青春有你3>倒牛奶事件:将规范粉丝群体网络行为 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光明网,https://politics.gmw.cn/2021-05/08/content_34829820.htm,发布时间:2021年5月8日。

④参见:《中宣部印发通知部署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署,https://www.nppa.gov.cn/xxfb/ywxx/202109/t20210902_664315.html,发布时间:2021年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2/content_5635019.htm,发布时间:2021年9月2日。

⑤参见:钻超成长体系(超话活跃等级),新浪微博,https://kefu.weibo.com/faqdetail?id=21683,发布时间:2022年9月2日。

⑥参见:易烊千玺后援会官博,https://weibo.com/5150424897/4491528166981603,发布时间:2020年4月8日。

猜你喜欢
社群逻辑媒介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社群短命七宗罪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