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熹林
《善良丰富高贵》,让我发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宝藏。
对于一个整日埋头书山题海的初中生,阅读散文是我感受真實、感悟真情的途径。直到我读到了周国平先生《善良丰富高贵》一书,它让我领略到一种“真情”之外的别具一格的“真思”之美。厚厚的一本散文集,闪烁着哲学思想经过生活的淬炼后发出的光芒。哲学于我遂不再遥远陌生,而是亲切可人。
哲学是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给我的印象似乎永远停留在深奥的概念和日常语言所不能转述的话语系统中。而《善良丰富高贵》的妙处,正在于把哲学的感应和文学的反映有机而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哲学生动诙谐,不再遥不可及。
书中所述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题材丰富广泛。在这般文字里行走,犹如月夜与周先生泛舟围炉于湖面,听他将生活琐事娓娓道来,或言家庭子女,或论读书明理,不一而足。而且文章结构严谨,暗含逻辑思辨的过程,文字又极为灵动流畅,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举重若轻,如同水银泻地般自然指向了我不曾察觉的哲学思想。
我难以忘记在读《直接读原著》时那种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的感觉,以及读《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时灵魂觉醒的畅快。读罢全书,想到他之生活也是我日之所见,与周先生的神交更有“小舟之外水波不兴,船舱之内春意浓浓”的画面感。此时,哲学于我不再是晦涩难懂、高不可攀的教义,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哲学能够带来理性的观念和信仰,也激起了我对哲学的向往与好奇。
复读此书,我惊叹于周先生的思维是那样开阔深远,又是那样细密雅致,让日常琐碎散事,在文中凝结成不散之神。然后想到,他之所以对这个世界总会习惯性地思考感悟,并且驾轻就熟地落于文字,源头是他深厚的哲学修养,以及融入骨髓的思辨精神。他正是先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储备,配合正确的方法论,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历练实践,通过思考将所学淬火检验,从而得到思想的成果。这个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理性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理, 也是程颐所讲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的典范。想通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初中生,亦应该力求将所学的各种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埋头学习,又抬头看路,这一埋头一抬头,对立而统一,恰恰是本书中一以贯之的思辨精神。
周先生在书中写道:“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我想:拥有了思想的宝藏,内心世界将变得丰富,不会再为外界的虚名浮利所诱惑,犹如有了铁锚的船,可以静静地泊在港湾。
潜心阅读《善良丰富高贵》, 使我又从无垠的散文世界中,对哲学添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尊敬。我已窥见宝藏所在,且让我沿着书中所示的治学之路,努力在生活中让灵魂高贵地自由飞翔。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指导教师:张玉平
哲学于初中生而言,往往意味着抽象、艰涩、枯燥,就像文中小作者所说:“停留在深奥的概念和日常语言所不能转述的话语系统中。”然而周国平先生自有大家的智慧,他从日常入手,“将生活琐事娓娓道来,或言家庭子女,或论读书明理”,犹如月夜与读者泛舟围炉于湖面,用灵动流畅的笔触,信手拈来般地将哲学思想与常识一一解析,开阔深远又细密严谨,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小作者因这本书开启了通往哲学殿堂的旅程,如一艘系紧铁锚的船,从此“拥有了思想的宝藏”,可以静静地泊在港湾,不惧风雨侵袭。一本书,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其哲思的味道与飞翔的灵魂,成为了作者青春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适用文题】一书一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相伴成长……(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