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双
9月19日,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闭幕。由于2024年举行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有22岁的参赛年龄限制,此次国赛的最高领奖台,已经成为“00后”的主场。当“蓝领”“技工”这些略显陈旧的身份标识遇上“00后”新力量,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他们,成为刷新“蓝领”认知的一扇窗。
从“零基础”到全国冠军
站在领奖台上时,蒋晨琪离她的18岁生日还有一个月。此次在大赛花艺项目上夺金,也是她献给自己的一份成人礼。
2022年,蒋晨琪凭借自己的艺术天分,进入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集训队,从零开始学习花艺。花艺是一个讲天分、要灵感的项目,但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和专注细节。在持续的备赛和比赛过程中,蒋晨琪说自己深刻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每一个铁丝头、每一处漏胶都有可能会被扣分”。赛前最后冲刺集训的两个月里,她每天进行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从雏形到成品都与教练一起反复琢磨。
不久后,蒋晨琪就将进入国家集训队,为争取明年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名额冲刺。“明年就要读大学了,希望以后继续学习风景园林,读研究生,将来做和园林、艺术有关的工作。”
“喜欢”是做成一件事情的秘诀
胡沛然说:“浓厚的兴趣、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三大法宝。”站在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她还是曾经那个对动漫设计充满浓厚兴趣、在家里的墙上和桌上到处涂鸦的小女生。
在上大学之前,胡沛然并未接触过任何专业训练。为了能够真正在虚拟艺术领域登堂入室,她将大的梦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藏在心中。除了在学校训练,她還寻找了许多其他学习途径,去更高水平的大学旁听素描和色彩课程,在网上报名画画培训班……
比赛前集训期间,胡沛然把手机都清空,只留下必备的软件。“完全专注在自己的状态上,其实跟隐者有点像。训练很多时候就是很乏味,就是不断重复,自己总结问题,然后再进行改进。”
现在,胡沛然已经全身心投入了下一个目标——备考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她希望将服装设计更好地融入3D游戏之中,展现角色的设计感,提升玩家的体验感。
要让传统“苦脏累”活变轻松
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此次作为新职业纳入比赛,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21岁的周俊林,获得了该项目亚军。作为原药剂专业学生,周俊林坦言,自己也是偶然和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结缘。
当初学校选拔世界技能大赛苗子,健康与社会照护这个专业恰好又需要选手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周俊林因此被老师推荐试试。结果他一学就喜欢上了。“专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养老院的护理与照料、医院的护理与照料、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以及家庭照料四大模块。”周俊林说,这些模块中最困难的,是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患者的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可能和他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但习惯养成了很难改。这就很考验照护人员的耐心和技巧。”
拿下国赛银牌后,周俊林获得了多方关注,这也让他的就业有了更多选择。他说健康照护是个辛苦活,很多人不愿意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更轻松,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
人物解读
角度一:热爱点亮生命。
因为热爱,蒋晨琪能够从“零基础”开始长时间地探索与努力,最终在花艺项目上夺冠;因为热爱,胡沛然定下将服装设计与3D游戏融合的目标;因为热爱,周俊林投身辛苦的健康照护专业。热爱让我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温暖。
角度二:专注的力量。
“学会专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中科院院士周其凤的话值得我们深思。蒋晨琪专注细节,胡沛然专注训练,不断重复、总结、改进;故宫文物修复师专注修复文物,为传承文化与文明倾尽一生……专注,能让我们不断挖掘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运用示例:“浓厚的兴趣、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三大法宝。”胡沛然直言。从蹲在墙角肆意涂画,到站在领奖台上意气风发。胡沛然将热爱化为前进的动力,就像前往深山拜师的少侠一般,只为心中的“剑术”,冲破重重桎梏,最终化蛹成蝶。热爱可抵岁月长。在这个被“功利主义”裹挟的社会,仍有许多像胡沛然一样的人,他们不谋求眼前的利益,穿梭时间的长河,只为心中那份赤忱的爱意。——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李婧芳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