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杰出的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已是88歲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依旧胸怀家国,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晶体管60路载波系统工程,荣获工程界含金量最高奖——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他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角度一:“国家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
朱高峰说:“我们这代人习惯了把国家放在个人意志之上。”1951年至1952年,朱高峰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求学,后应祖国所需,被选派至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就读。
1958年,朱高峰学成归国。刚进入邮电部,他面前就出现了一座难以征服的“高峰”:我国要建设第一条对称电缆60路载波系统。然而当时,我国仅有的几部载波机都来自国外,自研的难度不言而喻。为了制作样机,朱高峰带着技术人员在北京到石家庄300公里的线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一米一米地摸索,一走就是4年。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表彰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就有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总设计师正是朱高峰。
角度二:初心不改。
之后,朱高峰又投身于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工作中。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虽然叫“千路”,但其中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朱高峰带领团队采用预均衡预调节等先进技术,打破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并于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谈及遇到的困难,朱高峰很淡然,说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从技术专家到邮电部副部长,再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每一个称谓都响当当,不过,对88岁的朱高峰先生而言,他最中意的头衔还是“工程师”。
运用示例: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努力的方向。社会进步、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微弱的,只有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融入祖国建设的洪流中,才会成为民族复兴强大的助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早年应祖国所需,由物理学专业转学电信工程专业。正如他自己所说,“国家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一滴水只有汇入江海才不会枯竭,个人只有将祖国的需要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人生才有意义。——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 王博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