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2023年第11期 王倩:《论“网约工”劳动权益的数据法保护路径》“网约工”由于身份属性多元不能全部被认定为劳动者,现有的劳动法机制无法完全解决平台用工中算法管理和数据处理带来的新问题,所以需要另辟蹊径,探索通过数据法保护其劳动权益。为了保障算法透明,设置平台算法信息披露义务有其必要性。预防算法压榨则需将“网约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作为算法的核心指标,并提供工作条件影响评估等制度支持。而应对算法歧视,不仅要从算法设计入手,避免对“网约工”的透视,还需要有对重大决策的人工干预和审查机制。平台用工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各种“网约工”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网约工”可通过主张各项数据权,包括就“黑箱”行使知情权和算法解释权、就违法差评行使删除权、就用户评价行使可携带权、就证据材料行使查阅复制权,依法与平台抗衡。
兰州学刊 2023年第9期 汪然、杨玲:《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就业能力理论和3—D福祉理论,文章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纠正模型可能存在的选择偏差和内生性困扰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会参与对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工作、受雇于非国有单位的第一代男性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在农民工工会参与和城市居留意愿的关系中,物质福祉(就业质量)、主观福祉(生活满意度)、关系福祉(社会交往)分别能够解释其中的22.28%、1.21%、4.09%,这意味着农民工对物质福祉的需求远大于主观福祉和关系福祉需求。
社会学研究 2023年第5期 崔岩、黄永亮:《就业技能与职业分化——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差异及其社会后果》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高度异质性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度分化可以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结构性变化、行业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差异化特征、新职业新业态所带来的职业高度分化等角度予以解释。在行业技术升级和新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中低技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研究 2023年第3期 孟泉:《工会效能与劳动关系构建:基于工会主席能动性的探讨》以往研究对工会效能提升如何影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讨论尚不足。本文聚焦工会主席这一主体,基于对T区模范企业工会主席及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梳理了激发工会主席的主体能动性的机制。透过解答工会主席能动性何以持续的问题,可以看到,工会效能的提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具体而言,恰当的、灵活的工会工作方法可以让工会主席成为企业能人,并且有效地激发工会主席的能动性,即通过贡献价值、互助群体和荣誉激励来塑造其认同。当然,行业的变化、上级工会的支持力度和企业组织变革等因素也会制约其能动性的发挥,继而影响工会效能提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