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0)
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各级地方政府科技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廊坊市以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为目标,利用区位及政策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及培育的政策及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廊坊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加快“创新廊坊”建设,促进廊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繁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4—2022 年,廊坊市政府先后出台各种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了《关于印发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行动计划》《廊坊市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多个文件,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完整的政策体系保障。实施“科技管家”、众创讲坛、入企辅导等多种服务形式,强投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高校及各科研机构创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此外,廊坊市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培育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结构,实施人才“三优”培育工程,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库等措施[1]。
目前,廊坊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10 家,高新技术企业1270 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8 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为89.82 家,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26.7 亿元,同比增长11.5%。2022 年,廊坊市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1 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35 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重点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105 家。“十三五”末,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是河北省唯一的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拥有骨干企业50 余家。
廊坊市产业发展聚焦于电子信息业、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等行业领域,拥有廊坊、龙河、燕郊、固安、大厂及北京亦庄—永清等6 个省级以上的高新区,华为北方产业基地、中兴产业基地、新奥集团、润泽科技、京东方廊坊信息产业基地等高科技企业,润泽国际信息港、华为云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廊坊)基地、中国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云计算中心等数据产业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十四五”时期,廊坊市将加快“数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将以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数字产业集群,聚集了科大讯飞、中科空间信息研究院、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器等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其中大厂数字经济总部商务区着力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创意、智慧科技三大产业,打造智慧创新服务中心[3]。
多年来,廊坊市注重产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实施研发平台系统共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技术等重点领域,依托驻廊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大批科技研发机构。仅2022 年,廊坊市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1 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35 家。此外,廊坊市重视高端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例如,廊坊市开发区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实施《柔性引才资助办法》《柔性引才促进办法》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人才“雁阵格局”,目前,全区拥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77 万人[4]。2023 年,廊坊市将实施创新主体升级创标、研发平台协同共建、高端人才引育集聚、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核心技术精准攻关、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科技成果熟化应用、孵化载体赋能增效、科技园区能级跃升、京津资源深度对接等十大行动,加快实现科技创新基地及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建设。
政策体系的引导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北上深及三角五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体系,借鉴其在科技、人才、财政资金、培育培训方面的典型经验,为廊坊市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在科技引导方面,北上深及三角五市均出台了建设科学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其中,上海市在优化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及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企业载体方面的政策最为典型。在人才培育及引进方面,这些地区均注重实施人才奖励、落户等引进政策。在财政资金方面,北上深及三角五市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入库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资金使用优惠、科技金融产品等政策。其中,江苏提供多方面的奖补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在入库、首次认定、研发费、技术攻关、上市等方面实施资金奖励补助;上海市对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免征房产税、增值税。在培育培训方面,这些地区基本聚焦于开展人才培训、政策解读等方面。其中,上海市建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管理的培育库和企业培育链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广东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培训与考核,而北京则是注重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5]。
根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1》统计数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浙江省的高新技术区数量在全国最多,但平均高新技术企业却较少;北京市主要有电子信息和技术服务两大高新技术行业领域,虽然仅有一个高新区,但这个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却占到全国总数的17.11%。长江三角五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聚焦在几个特定的区域,上海市聚焦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服务领域,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领域分布范围广;深圳市的高新技术行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南京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6]。
北京、上海在北上深及三角五市中高新技术研发成果方面最为突出。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注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优化创新环境,组建由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北京市加大资金和创新支持力度,在高新技术企业成果、研发经费、输出技术项目、吸纳技术项目方面遥遥领先。深圳市注重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机制,以法律形式保障高新技术开发主体的利益,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及投资项目。杭州市实施以优化创新环境为重点的政策扶持特色,支持社会力量和政府共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采用不同的税种,加强政府政策创新统筹,在人才培养及金融创新方面重点建设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合理配置创新收益和创新资源。苏州市实施以基础研究为要点的政策扶持特色,政府采取多元化的科技政策,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核心技术的研发[7]。
廊坊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政策与北上深及三角五市相比缺乏特色性创新和精准分类性政策,例如,在科技引导方面,南京市针对不同企业实施精准分类并施策;在人才培育及引进方面,广东市成立人才工作小组、组建人才集团、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组建高层次人才联盟会等来提升服务高新技术人才的能力;在财政资金方面,合肥市采用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形式取得资金支持;在培育培训方面,宁波市重视顶层设计,设立专门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机构;北京市也加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廊坊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这些地区的特色性创新政策和精准分类性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廊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科技创新方面有待提升,缺乏高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体系及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弱势,存在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不够深入,没能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及科研资源。在企业财政投入方面,科技投入和产出比存在不对等的现象,不利于企业高新尖产品的研发。科技服务机构存在专业背景弱、服务针对性欠缺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1)以平台为支撑进一步完善政府培育引导,聚焦本市核心产业及新兴产业领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项目的引进,提升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及科技园等孵化体系的能力,提高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政策。
(2)进一步推进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持续完善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及科研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强政银企联动,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融资保障。
(3)创建企业培育库,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精准化梯次机制的培养,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精准施策,实现一企一策,更针对性的进行科技引导,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各类各层次的科技人才。
(4)进一步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及相关政策的解读,成立专门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培育机构,强化分类培训,开展对企业及管理人员、技术人才的培育培训、咨询及宣传活动,创建企业人才的精准培育体系。
(5)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注重实施人才奖励补贴,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大中小微型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度,对中小微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重视中小微型企业的创新发展。
(1)加大力度开展产学研用,充分利用各类孵化载体的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及各类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加速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2)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及研发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与廊坊地区各高校对接培养企业所需创新人才;利用廊坊市区位及政策优势,积极引进京津一流高校人才。
(3)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深入关注企业及产业发展的困境及重点领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研发项目,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经济圈的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科技与创新优势,承接京津科技与产业资源外溢。依托京津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创新联盟,鼓励廊坊市企业通过合作开发、委托研发、技术入股等方式利用京津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加强廊坊市与京津地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创新机构,充分利用京津科技人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实现技术协同研发,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廊坊区域经济发展。
廊坊市以加快发展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为目标,出台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及服务体系,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帮扶,丰富了政府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同时,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对自身情况有清楚的认知,调整产业结构及推动产业链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