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王文伟,郗焕芳,王娟
(1.芒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芒市 678400;2.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0;3.芒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芒市 6784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市场上对水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作为人类必需品,只有确保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标,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水稻的种植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病虫的侵扰是主要的威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病虫的种类繁多且不容易受控,因此防治工作开展复杂。目前,喷洒农药已成为杀死病虫害重要方式之一,且防治效果较好。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粗放型发展观念的影响较深,使用农药不规范的现象频频出现,这不仅会严重污染土地环境、水环境以及大气环境,长此以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将面临威胁。合理引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以达有效控制农药使用剂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满足我国绿色生产的需求。在实际应用农药减量技术时,可以使用综合性防治策略,全面防控病虫害。农药减量技术的使用理念是通过提前预防控制的方式来阻止病虫大规模侵害农作物,秉持着减量不减效或者减量增效的基本原则,确保农药在稻田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以通俗理解为是一种减少农药使用剂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是以现代化农业技术理念为指导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朝着更加环保、安全、节约的方向发展。因此研究农药增效减量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有利于推动农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为提高产量与质量十分注重创新研发新技术,因此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部分区域已经研究出并开始试用多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显著推动了我国对该项技术的探索与研究[1]。
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经常会采取大量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清理田间害虫,该手段虽然会快速的达到治理害虫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如果农药使用过量,还会导致害虫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导致农户只有继续增加农药使用量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杀虫目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2]。
使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手段,可以达到长期有效管理病虫害的目的。虽然农药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控与抑制作用,但是如果持续性的使用,会导致害虫养成耐药性,削弱农药药效。因此,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以在减少使用农药剂量的基础上,为防控病虫害提供新的管理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管控水平[3]。
如今,在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的大趋势下,减少环境污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在喷洒农药消灭农田害虫过程中,由于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并不是呈正比关系,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病虫防害效果大幅下降。除此之外,在使用农药机械喷洒农药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农药外渗、滴漏等状况的发生,农药直接渗透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结构以及地下水产生一定的干扰,诱发土质结构改变、地下水污染等不良反应,为自然环境增添负担。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由于农药使用剂量超标导致土壤结构与性质发生变化问题,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降低农药剂量的使用效果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科技,能够改变水稻种植过度依赖农药的现状,推动农药种植向绿色种植方向转变。同时,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杀虫剂对水稻品质产生的消极影响,加速我国农业转型[4]。
水稻是德宏州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是当地人民的主食,每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大约在六万公顷左右。德宏州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生长季正好处于雨热同期的时期,高温度高湿度的气候环境导致各类病虫害的高发,尤其是以水稻稻瘟病与稻飞虱发作突出。
云南地区水稻种植情况整体较好,但是病虫害仍然是拉低农作物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原因。由于当地水稻种植农户普遍延续使用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导致农药的使用剂量较大。过量的使用农药进行杀虫不仅会出现农药资源浪费的现象,还会导致病虫很快对农药产生耐药性,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控病虫害的难度,进而会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造成一系列的问题[5]。
滥用农药不但给农民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和当前节约型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相悖的。另外,杀虫剂的滥用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一般的农学观点主张,应尽可能地多应用杀虫剂,而农药的使用也将影响其他生态,尤其是有害生物的天敌,从而降低了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类,也严重干扰了病虫害防控;滥用杀虫剂不仅会严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甚至可能对整个自然生态体系平衡产生损害。此外,滥用杀虫剂还会破坏环境,许多杀虫剂残留量大,如果不合理使用农药,会破坏土壤原始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质量[6]。
农民普遍认为,农药使用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农药用量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害虫广泛传播。因此,农药已成为每年水稻生产的重要原料。因此,农民在水稻生产中对农药高度依赖将限制农药减量增效应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频繁使用杀虫剂将导致水稻本身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当水稻达到抽穗阶段时,极其容易发生病虫害。农民只有增加农药使用量,才能防止病虫害影响水稻生长,导致农药使用难以摆脱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我国部分种植反季植物区域,在炎热季节种植绿叶蔬菜时,病虫害发生风险很高。此外,植物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并不强,因此使用杀虫剂防治病虫害至关重要[7]。
近年来,水稻虫害经常发生,由于频繁大量的使用传统农药治理病虫害,导致土壤结构与生态环境都遭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对环境与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应秉持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多方面减轻对农药的依赖,实现对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控治理。
4.1.1 优化水稻布局,合理轮作
稻田长期连作,是导致病虫害猖獗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取轮作换茬、种养结合等种植手段,不仅有利于农作物健康快速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能力,还能有效破坏病虫害的生存与繁殖条件,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水稻-玉米-马铃薯或水稻-马铃薯-蔬菜的种植模式,既实现了降低化肥用量,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防治成本。
4.1.2 合理设置水稻种植密度
种植水稻时,间距过大会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与光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导致土壤结块以及杂草滋生等问题;而间距过小,又会出现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等问题,导致水稻自身抗性降低,增大虫害肆虐的风险。合理设置种植密度,可以保障植株间的通透性,充分利用光、土地、水分等资源,提高自身抗性,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4.1.3 合理排灌
水稻得以茁壮成长并增强自身免疫力的关键条件是合理排灌。水分是水稻生长的必备条件,不仅能促进其吸收营养物质,还能够破坏病虫害栖息地,从而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在水分管理时,应当综合考虑气候条件以及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排灌,秉持着以浅为主、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原则,确保水稻的正常发育。水稻返青期注意浅水灌溉,分蘖期保持湿润灌溉,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20d 左右应进行露晒田,使其根系深扎,防止倒伏,形成良好种群结构;后期应实行湿排水和干排水灌溉交替管理,不可过早断水,防止植株因缺水而降低自身抵抗力。
过去生产水稻过程中所用农药毒性较高,且杀虫效率低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导致农作物产量难以提高。因此,传统农药被淘汰已经是必然趋势。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农业部门开始重视开展新型农药研制试验,开发出低毒性、环保型、效果好的新型农药,使用这些农药可以有效减少使用剂量,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新型生态高效农药更加符合当前农业环境保护、安全、可持续发展需求,也更加贴合现代农村生态建设目标。因此,在农业害虫防治过程中应注重新型农药使用,以最大限度内发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效益。
抗病耐虫品种具有农药使用量较少、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环保经济的优点。未确保收获高产、优质的水稻,应选择分蘖力适中、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坚硬、不易倒伏、高杆窄叶型抗病虫水稻品种。例如,德宏本土选育的4 个常规优质软米水稻新品种:“德盈418”“德盈168”“宏惠1 号”和“德泰88”正式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打破了德宏州近10 年未有水稻新品种育成的困境,为德宏优质常规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德宏州生产优质稻米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4.4.1 种植诱虫技术
水稻生产中,种植诱虫技术也是绿化防控方式之一,种植诱虫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协调农作物、病虫害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秕谷草、茭白等作为储蓄植物,可以在水稻非生长期为寄生蜂等有益昆虫提供替代食物和庇护场所,促进其敌对种群生长,维持水稻田地生态系统平衡。而百日菊、芝麻等蜜源植物被认为是益虫们的“补品”,顾名思义,即为天敌提供花粉和花蜜,让益虫寿命更长、寄生能力更强、繁殖得更多。
4.4.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对水稻作物具有保护性的杀菌剂来替代农药,这项技术的主要工作机制是利用在农产品的外表上增加一层保护膜以起到防止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目的,例如,通过添加铜制剂、代森猛钾等来取代常规杀虫剂。此外,还能利用向田间释放赤眼蜂或蛙等作为害虫天敌的方法,改变田间生态格局,实现生态多样化传播,进而实现高效杀死害虫的目的。
4.4.3 物理防治技术
首先,性诱剂诱捕害虫是一种绿色性且环保性的防控技术手段,该技术的作用原理是,根据病虫害的弱点配制出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但对特定的害虫具有一定杀伤力的药剂。例如,成熟信息素释放可以抑制害虫交配,从而有助于捕捉并杀死害虫。使用性诱剂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该技术具有防止效果好且绿色无污染的优点。其次,也可以根据害虫突出特性,如避光、喜光、趋湿等,采取针对性诱捕方法,可应用于防虫网捕捉杀死害虫,或者用农用化学物质拌入害虫饲料中引入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还可以选择用抗虫灯、黄板等方法诱杀有害生物。最后,在不伤害农业生态环境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安全物理防治措施,日光杀死技术、生物筛选技术等不,在充分发挥出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以及物质利用基础上,实现了种植业的生态化经营。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并保障水稻的产量。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病虫害耐药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后期土地资源的恢复与管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方法刻不容缓,通过降低杀虫剂剂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形成绿色生态农业体系。使用杀虫剂减量、产能增效的相关方法,能够避免杀虫剂的消耗超过我国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而改善水稻的综合效率和粮食安全性。所以,应当通过降低杀虫剂的使用、提高杀虫剂的使用效率,减少杀虫剂对粮食作物造成的损害,推动水稻种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