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溪云
读历史,常常掩卷长叹,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吊诡:不仅仅暗弱君主当政时,因不辨奸佞或个人嗜好缺陷用了佞幸之辈,那些不那么暗弱的君主,也喜欢用奸佞之徒。比如乾隆之用和珅、司马炎之用贾充等。
在那些喜欢治术的君主看来,忠奸皆用,政权会更稳固,自己也更安稳。他们觉得忠奸斗法会达到一种平衡,而自己就是那个把握天平的人。但从历史上看,这种权力平衡术没几人玩得好。其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把政权玩得伤筋动骨,就是墙倾屋颓。
且来看看晋武帝司马炎。他取代魏国,建立晋朝,击灭东吴,统一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就分裂的中国。在统治前期,他革新政治,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开创“太康盛世”。只是到了后期,他自甘堕落,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在位20多年,他可说是玩平衡术的高手,在平衡忠奸斗法上还是有点水平的,但结果仍是把政权玩坏。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退位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位后,裴秀、贾充等人都成了其心腹之臣。他如此这般对待故人,报恩也好,念旧也罢,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辨忠奸,分不清轻重,对奸佞宠爱有加,就很容易出问题。
公元271年,贾充开始为祸朝野,忠奸斗法开始。双方斗法,都维持着一定颜面,却相互挖坑让对方跳,又都在借晋武帝的力量让对方不得不跳。
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与贾充不和,贾充不想任恺亲近晋武帝,怎么办?直接让司马炎免了他,或者说他的坏话诋毁他?奸佞的大脑才没这么简单。贾充用的是捧杀一招,他向晋武帝推荐任恺,说他忠诚可靠,应当在东宫任职。这要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属下真是和睦,互相举荐,诚可谓其乐融融。
从晋武帝的处理手法看,他显然清楚地知道双方都是什么人,他没那么浑,没有上当,而是在玩平衡术。他既让任恺担任太子少傅,又不免去他侍中的职务。这一手,晋武帝算是吃了糖衣、吐了炮弹,可谓比较高明的一招。
奸佞出招,忠臣也便应招。当时北方的河西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屡次率兵侵犯,晋武帝深以为忧。任恺便借机也为贾充挖了一个坑。他说应当派一位“威望重臣有智略”的人去镇抚。晋武帝问谁可以,任恺和庾纯就都推举了贾充。这个坑同样挖得好,让晋武帝和贾充都没法直接否定。贾充为重臣没问题,奸诈的智略也没问题,但要打仗安边,贾充的智略恐怕就很成问题。这一点,晋武帝心中应该有数。
但心中有数,也不能不任命。这年秋天,晋武帝便命贾充统领秦、凉二州军事,但也没免他的侍中、车骑将军职务。晋武帝玩的可谓是再平衡术。
晋武帝的平衡术玩得没毛病,但同时也助推了双方斗法升级。一旦升级,鬼点子、歪主意轮番袭来。从历史结果看,贾充的拆招,给西晋政权埋下了后患,这是晋武帝玩再平衡术时所没有想到的。
贾充不想离开京城,只是怎样才能不去镇守呢?他悄悄问计于党羽荀勖。荀勖说,你身为宰相,却被一夫所制,就很容易讓人小瞧了。但此行想直接推掉很难。荀勖于是出了一计:和太子结亲,自然就能留下来。结果表明,这一计很毒,根本改变了西晋历史的走向。
接下来,毒计开始实施。荀勖对冯紞说,贾公如果远离京城,咱们就会失势,太子的婚事还未定,为何不劝圣上为太子纳娶贾公的女儿?冯紞一听很是赞同,说这计策很妙,便各方忙开了。晋武帝本人,原本属意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而且意志很坚定。怎么改变呢?
奸佞自有高招。
先是贾充的妻子郭槐贿赂杨皇后身边的人,让其影响杨皇后,再让杨皇后吹枕边风。在杨皇后的一再劝说下,晋武帝慢慢动摇了。结果是晋武帝妥协了,听从了大家的意见,太子妃之位给了贾充的女儿。贾充和皇家结了亲家,趁机留在了京城,不用外任,后来还得以升任司空,并兼任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等职。但西晋分裂、走向衰亡的种子就此种下了。日后干政、导致“八王之乱”的,就是这位贾妃贾南风。史称她比太子司马衷还大两岁,“妒忌多权诈”,司马衷的智商较低,行事痴愚,又岂是她的对手?他是既爱她又怕她。
这就是晋武帝玩平衡术的恶果,玩得再好,也终究误了国。连晋武帝那么坚定的想法,奸佞联起手来,都能改变他的主意。岂不令人慨叹!更何况奸佞每每包藏祸心,总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来影响君主做出决断。君主再聪明又如何能全都识得破?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着了道,“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正在于此。
公元272年,忠奸继续斗法。贾充与任恺都受晋武帝宠任,但贾充想专宠,又嫉妒任恺,于是朝中官吏开始分成帮派,各有依附靠山。晋武帝一看平衡术玩出了毛病,就把两人召来一起吃顿饭,当和事佬说:“朝廷宜壹,大臣当和。”这一手法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就好比一个人挑起两方争斗,斗得不可开交,这个人在边上说,你们别打了啊,然后就拍屁股走人。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和稀泥,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双方都认为晋武帝知道了他们不和,却又没有责备他们,因而更加肆无忌惮。最后导致双方“外相崇重,内怨益深”,表面上客套、尊重——这当然是做给晋武帝看的,内心相互怨恨深彻,不可调和。这样斗的结果,最终还是奸佞占了上风,这个势一旦形成,忠臣就要遭殃了。后来,贾充抓住一个机会,推荐任恺担任吏部尚书,用的还是捧杀这一招,为的是能让任恺远离晋武帝。在他们看来,只要任恺不在晋武帝身边,就有办法把其扳倒。
任恺担任吏部尚书,见晋武帝的机会就变少了。贾充则留在晋武帝身边,常常和荀勖、冯紞等人一起,乘机构陷任恺。
这一轮忠奸斗法下来,又是奸佞完胜。这表明居上位者再高明,想在忠奸之间玩平衡,自己当裁判,看似会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实则从根儿上毁了大业基础。西晋在武帝之后迅速衰亡灭国,宠任奸佞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可不察。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