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艳 费静雯 华冬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28)
中小企业作为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巨大作用。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必修课。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等问题导致转型效果不尽如人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这些报告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具体政策支持和举措方面,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将“遴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培育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标杆,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列为推广试点应用的重要政策支持举措之一。
近年来,“看样学样”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模式,浙江衢州江山、金华兰溪、金华永康等分别在木门、纺织、电动工具行业的“看样学样”上积累了一些特色经验。然而相较于实践层面的改革探索进程,学理层面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现有文献大多从产业、企业等视角开展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转型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且部分研究成果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3]。然而,有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具体的趋势路径和模式研究大多是描述性、归纳性研究,对其内在机理、行动逻辑的研究仍有待丰富。基于此,本研究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实际出发,厘清“看样学样”内在作用机理,辨清挑战困境,为“看样学样”在实践层面的深入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敢转、会转、转对、转好”。
数据显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探索阶段,进程和效果都远落后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转型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自身转型的内在动能,关键在于找到科学的转型路径,“看样学样”作为有效的转型路径方式在实践中已得以证实。何为“看样学样”,其为何能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其内在作用逻辑如何,这些都是推进实施“看样学样”必须厘清的基础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又要结合数字化转型活动特征,从宏观视角分析微观中小企业个体的数字化转型行为。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全链条环节实现数据的收集、流通、分析、优化与再造,优化重组原有生产要素资源,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商业模式的优化,是一种非技术颠覆的创新活动。与其他创新活动一致,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具有较大不确定因素的行为,是一种具有较高沉没成本的经济活动。在实践中,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与影响,囿于自身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的限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研发投入并不多,大多包括技术采用、产品和流程微小的修改及渐进,反求工程与模仿创新,以及现有知识的创新组合与应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典型的非研发创新活动[4]。
面对非研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致力于寻求一种平衡,即资源投入与不确定风险间的平衡,既期望通过数字化转型中的投入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又期望数字化转型投入能不转化为沉没成本。简而言之,中小企业管理者希望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是可度量、可借鉴、可评价的。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研发创新,中小企业管理者一旦作出数字化转型决策,就倾向于实施反求工程或模仿创新行为,目的在于减小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5]。如何减小数字化转型的不确定性影响,寻求数字化转型经验,尤其是与自身企业所属行业一致的、规模和地域相近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与经验,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倾向性行为。
在实践中,为降低不确定性产生的试错成本,政府、行业协会、联盟会通过遴选出数字化转型活动相对领先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为数字化转型后行企业提供学习样本。后行企业通过正式、非正式渠道学习先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思维、行为、方式等,并将其应用到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中,进而提升后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能。该过程即为“看样学样”,并被证实为一种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看样学样”作为中小企业管理者实施数字化转型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其存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功能作用。
微观层面,独立的中小企业个体实施“看样学样”,能减小数字化转型具体行动中的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升中小企业个体的数字化转型效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更高的壁垒和严峻的挑战,主要受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一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路线、市场环境、绩效结果、社会评价等环节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二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地缘政治的冲突动荡以及“逆全球化”的发展抬头,都持续冲击着中小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三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调整与变化,催生了不确定性的政策制度环境。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囿于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能力现状,中小企业在零基础经验上实施数字化转型尤为困难。“看样学样”为中小企业个体提供学习、模仿的方式方法与路径渠道,后行企业通过对先行领先企业的学习、吸收与模仿,发现、论证转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影响,制订规避多重不确定影响的转型方案,实现有限的资源产生最优的数字化转型结果。
在宏观层面,“看样学样”能推动形成“争学赶超”的数字化转型氛围。本质上,中小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逐利性是推动中小企业实施各类决策的基本底层逻辑。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决策的内在动力是在同类企业群体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收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相似的人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持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关注同群类企业的行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路线、绩效成果和社会评价等方面均存在多重不确定性,面对环境不稳定、信息不充分、结果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企业更倾向于从社会网络中寻找合适的行为参照。“看样学样”的实质是让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同群效应。同群效应又称同伴效应、同侪效应、社会学习,是指个体行为选择不仅会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具有相同或类似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显著影响[6]。同群效应可以产生社会放大器或者滚雪球的效果,强调的是焦点企业有意识地模仿或跟随同群企业行为,而不是由行业相似的特质所造成的,且公司间的相互模仿使得一个小的变动能以指数的形式扩散到更广泛的体系,形成社会乘数效应[7-8]。“看样学样”会在中小企业群体间传递两个方面的信号,一是同群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产出的“利好”信号;二是被同群竞争者超越的“压力”信号,进而形成“争学赶超”的数字化转型氛围。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个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割裂的独立系统,它是由数据、组织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会受到技术、组织、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应对数字化转型这个复杂的整体性问题,应突破传统的线性分析视角,要向非线性、非对称组态的视角转变[9]。本文遵循组态理论化过程,以TOE框架为分析工具,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上识别可能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策略的具体因素,构建“技术—组织—环境”要素影响因素组态模型。
“技术(Technology)—组织(Organization)—环境(Environment)”的TOE框架是20世纪90年代由Tornatizky和Fleischer提出的组织层面的理论,是一种基于技术应用情境的分析框架,其从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和环境层面共同解释和分析组织采用和实施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技术能力、技术特征、技术条件等;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组织规模、人力资源、融资能力等;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10-11]。
数字技术具有集成化应用特点。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影响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面临诸多变化与挑战。显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相互依赖、交叉影响、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运用TOE框架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2.1技术维度 第一,数字技术人才的影响。数字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数字技术人才的行业知识储备、数字技术应用技能等能力的高低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不仅没有消除企业对人力资本的依赖,而且对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受人力资源成本的限制,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不仅要了解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而且要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市场、售后等环节的技术水平与数字化目标。显而易见,中小企业数字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奠定了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策略实施的基础。第二,数字技术设施的影响。现有文献表明,数字技术设施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只有在现有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售后等环节投入工业仪表、集成电路、嵌入式传感器、软件和其他信息元器件,才能实现数据采集、传输、统计、分析与应用,才能具备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的基础。数字技术设施主要是中小企业在数字硬件方面的投入,包含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投入。“看样学样”是指中小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字技术应用知识,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某个环节或领域获得了因数字投入而产生的收益,进而激发的进一步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的需求行为,其实质是企业在现有数字技术设施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数字化转型行动。
2.2.2组织维度 第一,组织战略的影响。组织战略是指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制定的总体规划,数字化战略制定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纲要及进度计划,包括人员、资金、数字化等方面的认知。制定战略对推进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因为战略决定了中小企业是否实行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以及具体的转型举措,只有在战略中有了“看样学样”的具体计划和目标,才能发挥“看样学样”的优势。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组织边界模糊化,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战略来协调数字化的转型过程。研究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数字化战略来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和增强竞争力。相反,数字战略的缺失将导致糟糕的决策和资源的浪费。中小企业对数字化组织战略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其资源投入的方向和力度,越成熟的数字化组织战略,越能提高其转型的成功率。在实践中,企业家和中小企业高级管理者对组织战略具有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盈利情况的影响。中小企业盈利情况是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的基础。数字化转型既要购买或改造数字设备,购买或开发软件,寻求数字服务商转型支持,又要进行工艺流程改造,开展各级员工数字化培训等,这些都涉及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实施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考虑的资源要素,资金投入的多寡决定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资金投入越多,数字化进程就会越快。但对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情况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而数字化转型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转型结果的不确定因素大,“没钱转”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现状。因此,中小企业的盈利情况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否实施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策略,盈利情况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资金保证。
2.2.3环境维度 第一,政府支持的影响。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更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以支撑其数字化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求政府在市场发展的某个阶段,尤其是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需要以一些正式制度调节市场,引导各类资源向市场某个方向流动。较多学者认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表征。研究证实,我国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数字化转型政策对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赋予中小企业的各级、各类荣誉称号、项目资助、资金资助等政策支持可以作为正面信号向银行、金融机构等组织传递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帮助中小企业赢得融资机会,缓解中小企业内部“没钱转”的窘境,激发企业“看样学样”的内生动力。
第二,市场竞争的影响。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组织,趋利是中小企业市场行动的首要动能。理论上,一个产业、行业的资源是相对稳定的,为争取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大的收益,中小企业会形成竞争,即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市场压力越大,为避免被其他企业淘汰,中小企业会更加关注行业领先企业的各类行动,“看样学样”的内生动力越大,中小企业实施改进和追赶的决策行动越迅速。
依据上文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受技术维度的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设施,组织维度的组织战略、盈利情况,环境维度的政府支持、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多因素相互依赖、交叉影响、共同推动的联动作用。因此,本文运用TOE理论,构建中小企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模型
当前,由于区域、行业的异质性,“看样学样”被证实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但对数字化转型后行的中小企业而言,要更好地实施“看样学样”,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看样学样”的决策虽然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认知紧密相关,但具体实施由中小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和产业工人负责,人才匮乏是抑制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内在动能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需要复合型数字管理人才。“看样学样”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先行案例的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步骤与优秀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从数据收集、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底层结构开始学习,制订具体的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复合型数字产业人才。“看样学样”的具体步骤从生产、经营一线开始,随后具体到在哪个环节开始、如何开始、学习结果如何等,这些问题并非由中小企业管理者来评价,而是由一线基层产业工人评价。因此,“看样学样”需要产业工人理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能对学习案例的数据应用结果、算法基础逻辑等内容进行全面判断,这就需要拥有既掌握数字基础知识,又掌握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然而,中小企业囿于在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岗位分工等方面的属性特征,难以吸引既懂数字技术,又懂业务知识,还懂管理协调的复合型数字化管理人才。
数字化转型战略是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企业“看样学样”转型成功的基础条件。现阶段,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清晰且适合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一是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缺乏有序的资源投入规划。对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在硬件方面加大数字投入,对人才培养、软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且不能实现持续有效的投入,一旦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的情况,数字转型工作就会停滞。二是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在出现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时,不敢再进行转型投入。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为不确定性始终伴随其中。中小企业管理者面对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详细的规划,就不能对不确定性进行有效管控,就会打击中小企业内部转型的信心,不敢再对转型进行投入,担心这些投入最终都会成为沉没成本。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缺失或不足会导致其他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形成“两条线,两层皮”,数字化部署的重点与业务发展侧重关联弱,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数字化建设往往难以触动企业转型的核心,难以发挥数字对业务赋能的作用。
现阶段,各级政府开展了“灯塔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典型转型方案的评选认定,选取了很多优秀案例,对区域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推动了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然而,优选的转型案例大多是数字化基础好,组织管理现代化程度高,产业工人素养高,企业盈利状况好,产品规模大的优秀企业。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案例可借鉴性弱,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难以以此为蓝本实施“看样学样”的数字化转型行动。一是政府优选转型案例的评价标准与中小企业不匹配。我国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人才、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基础的大企业更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动机和内在动力,数字化转型成效更明显。因此,前期阶段,政府选择这类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可以在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间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组织未能发挥功能作用。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细分行业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尚不健全。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未能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活动,没有建立中小企业间数字化转型的沟通渠道与桥梁,未能制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缺乏适合的学习案例,中小企业就会认为选择数字化转型行动可以缓一缓、等一等,后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再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先机。
现阶段,中小企业完全依靠自身资源实施“看样学样”相对不易,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头部领先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倾斜扶持和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专业转型支持服务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得到充足的支持。一是政府层面的服务流向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梳理现有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无论是项目申请、项目评定还是融资支持,对中小企业均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能满足此类需求,进而导致政府有限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集中流向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资源的企业,只能说这类政策支持更多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且存在部分服务支持资源错配现象。二是市场层面的服务流向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大部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热衷于做面向行业大型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通用方案,很少有服务商能够深入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之中,根据中小微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既有的方案都是将大企业运用过的方案进行缩微改造,在功能设计方面并未完全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中小企业生产产品变化快、应用场景变化快,普通方案提供商需要投入很高成本去解决这种问题,增加了方案开发的成本,使很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降低了为中小企业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的积极性。由于缺少专业转型服务,中小企业即使有了好的数字化工具,也用不深、用不好,严重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人的转型,是人的思维逻辑的转型,涉及企业内部每一个人,正确、明确、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认知奠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一方面,政府、行业协会、先行示范企业等组织要加大数字化转型宣贯力度,创新宣贯方式。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因此,要多组织邀请“一把手”参与“眼见为实”的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只有看到示范企业好的结果,才能激发企业“一把手”“看样学样”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线操作工人的转岗转型培训体系。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上下联动,需要打消一线操作工人因数字化转型导致的转岗与失业的顾虑,需要从教育、产业层面共同发力,尤其是职业教育要发挥类型教育发展定位作用,积极开展数字化社会培训,既提升现有工人的数字素养,又培养适合数字化转型后新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主体,要实现“看样学样”的预期目标,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渐进式转型。企业自身转型基础与标杆、示范、先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性,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在牢牢把握生产运营一线真实需求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开展数字化转型行动,形成分期投入、阶段产出的良性持续“看样学样”行动。二是要形成一致的数字化转型共识。企业管理者要确立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先期投入大,短期收益小”的转型认知,不能只看到标杆、示范、先行企业的转型收益结果,看不到其转型投入过程。一线基层产业工人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加强自我数字化能力提升,企业内部要形成“如何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的统一认知。三是要制定适合的“看样学样”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认真学习、分析、总结标杆、示范、先行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现状,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做好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规划,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考核体系。
“看样学样”的首要前提条件是要“有样可看”,且该样要与企业在某个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是适合的样。一是在“选样”上,要多选优秀案例。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评价标准,要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中选择多个案例,确保标杆示范企业的多样性,让企业“有样可看”。二是在“看样”上,要拓宽渠道。进一步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机构或组织的协调作用,持续性地举办各类交流会、现场会等,拓宽“看样学样”学习与被学习企业间畅通的沟通学习渠道。三是在“学样”上,要鼓励产业链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学习,产业链上游企业要适应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实现产业链数字化的整体优势。
“看样学样”具有同群效应,良好的学习支持环境能推动行业、企业形成乘数效应。一是要推动行业间的“看样学样”。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政府要引导、推动具有良好转型基础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引导数字化转型基础差的行业加快数字化硬件基础建设。二是要推动企业开展渐进式数字化转型。渐进式数字化转型政策是基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有效决策,“看样学样”是基于标杆示范企业转型结果开展的行动,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性的变革,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三是要实施多样化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形式。要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券”的支持方式,对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支持。
中小企业要通过“看样学样”实施数字化转型变革,需要转型服务商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转型服务商要能提供适合企业的转型战略。转型服务商要切合企业实际现状与发展需求,提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而不是直接拿大企业的方案简单复制应用到中小企业。二是要提供中小企业数字转型的软硬件需求。数字转型服务商要从面向大企业的需求转向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细分行业的需求,开发符合中小企业转型需求的软件,让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对、用得好,减小非人为因素引起的转型不确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