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红之旅”的“五维”双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3-01 03:24李昆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筑梦双创思政

吴 烽 李昆益 王 娟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类课程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窗口之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先天优势,以双创课程为抓手,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同心同行、协同育人,助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1 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具体的专业或学科开展双创课程思政的研究。夏小芝等[1]探讨了卫生类专业理论实践融合、课内课外衔接、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对接的双创课程思政思路;王远霞等[2]以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线上自主学习(I)、课堂参与互动(A)、线下探究启发(E)、课外实践活动(P)递进循环的“IAEP”教学模式;李则均[3]结合烹饪类专业提出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融入创业课程体系以及提升双创课程教师的工作能力等建设策略。第二,综合开展问题、措施、策略以及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张小斌等[4]从功能、内容以及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双创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司聪[5]从提升教师素质、课堂建设高标准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双创教育的创新路径;王江丽[6]从内容设计、教育载体拓展、实践平台搭建以及文化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双创课程思政体验式教育模式。吴加权[7]提出从塑造正确的双创观、组建高水平互补师资队伍、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及打造多功能双创平台等方面入手,优化双创课程思政路径。陈晨等[8]从修订课程标准、建设师资队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搭建实践平台等维度提出双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张筱茜等[9]从明确和升华双创教学目标、规范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科学有效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双创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总体来讲,现有的针对高职双创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在具体实施策略和路径上还比较宏观,缺乏有效载体,难以进行双创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与落地实施。本文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载体,探讨将思政教学融入双创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与双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2.1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一堂融思想政治课和双创课于一体的大“金课”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一项核心主体活动,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将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国家、社会和地区发展需求。活动自2017年开展以来,全国共有五百多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该项活动。经过5年多的发展与探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一堂融思想政治课和创新创业课于一体的全国大“金课”。

2.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能正确引领双创教育的价值导向,保证双创课程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首先,红旅活动的主题选择紧扣时代发展需求。活动以红色为主题,以筑梦为主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医疗健康帮扶、红色文化传播等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家乡发展,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其次,红旅活动强调对接国家社会需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小分队、实践体验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革命老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了解地方发展需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成果对接需求,解决问题。依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可以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有效地将创新创业的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价值进行结合,确保双创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和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2.3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检验和展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一方面,红旅活动是检验双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有效载体,可以作为双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有效指标,量化双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其中,红旅活动的开展数量以及参与人数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动性,反映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而红旅赛道创新创业项目的获奖数量和质量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对双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应用情况,反映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另一方面,红旅活动也是展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有效平台。从组队参与红旅活动了解区域发展需求,到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探寻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再到带着项目展示参赛,最后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产教赛创”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地展示和阐释了双创课程服务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果能进一步反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

红旅活动的实践成果可以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双创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反哺双创课程思政建设。一是在双创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红旅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充实到双创课程思政案例和项目资源库中,作为教师课堂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素材,以及学生课后自学和策划创新创业项目的参考和蓝本。二是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可以聚焦红旅活动的主题选择,组织学生围绕其开展各种课外红旅活动实践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战,保障活动与项目的时代性和价值性。

3 基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五维”双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平台为载体和切入点,围绕“为什么创新创业”以及“如何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策略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和推进双创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3.1 在教学目标上,紧密围绕红旅活动,树立“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在教学目标上,坚持思政引领双创的逻辑线,构建思政引领下的创新创业价值观,紧密围绕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从国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维度解答“为什么创新创业”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是基于个人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进行创新创业,引领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在具体操作中,一是通过红旅活动的组织参与以及红旅项目案例的解读探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项目的出现,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追求,而且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地区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个人价值和国家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目标。二是在选择创新创业活动及实践项目时,以是否将“个人价值和国家社会价值相结合”作为选择和评判的标准,引导学生从分析国家社会问题、挖掘国家社会需求的角度去探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使学生在锤炼意志品质、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3.2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解析红旅项目的开发过程,构建“一线两融”的内容设计框架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从思政引领逻辑和创新创业过程逻辑方面组织教学内容,解析红旅双创项目的真实开发过程,构建“一线两融”的内容设计框架。一线是指教学内容按照红旅创业项目开发过程这条主线,两融是指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双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一线两融”内容设计

3.2.1一线 遵循真实的项目创业过程,解析红旅双创项目的真实开发过程,从项目的挖掘、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的落地实施,以此来构建基于真实创业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体系,即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如何创新创意设计项目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将项目计划落地实施。最终实现项目成果对接红旅大赛。

3.2.2两融 “两融”是指专创融合和思创融合。在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中,一是要推进专创融合,立足专业,实施基于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做到教学项目载体来自专业所在行业的相关红旅项目,要将行业背景及行业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行业问题,推动国家社会的创新发展。二是落实思创融合,从参与红旅活动、关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到脚踏实地、创新驱动寻求解决方案,再到项目落地孵化、对接红旅大赛,全程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3 在教学资源上,结合红旅活动领域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分布,探索四类创新创业案例及项目

在教学资源上,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领域,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八大专业群分布,从“科技创新强国梦”“乡村振兴助复兴”“文化创意有传承”“社会公益担使命”四个领域搜集整理相关红旅项目案例,探索双创课程教学案例及项目库,最终构建四类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双创课程教学资源库,如图2所示。

图2 四类双创课程教学资源库

3.3.1第一类:科技创新强国梦 这一类资源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学生,落实专创融合,结合国家创新战略规划以及产业需求,倡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科技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

3.3.2第二类:乡村振兴助复兴 这一类资源主要针对管理类及旅游类学生,围绕国家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结合乡村实践观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3.3.3第三类:文化创意有传承 这一类资源主要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及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指导他们在非遗产品、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4第四类:社会公益担使命 这一类资源主要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围绕解决社会问题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和指导学生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和社会效益,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使命担当。

3.4 在教学实施上,深入融合红旅活动实践,开展“三课堂双项目”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以双项目为主线,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师指导学、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做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用的协同联动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以及红旅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三课堂双项目”教学策略

3.4.1三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指课外项目训练,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参与红旅社会实践。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前环节主要通过第二、三课堂展开。一是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完成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学生团队根据提前发布的红旅活动任务,开展社会调研、行业分析、发现行业问题、挖掘创业机会等项目实践活动。课中环节主要在第一课堂进行,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的反馈,有重点地对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深入详细地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布的课堂红旅项目载体的任务要求,带着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示范项目一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升。课后环节主要是通过第二、三课堂展开。一方面利用学校、合作企业以及社会等资源,完成学生团队自己所选红旅项目二的相关任务;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带着双创项目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双创项目与青年红色逐梦之旅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推行“人人参与项目,所有项目对接红旅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3.4.2双项目 双项目是指两个项目并行,其中一个项目由以往优秀的红旅创业项目改编,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为学生自己课后实践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蓝本或范例;另一个项目是学生团队根据所发布的红旅活动的任务要求,在相关主题领域内自己选择创业项目,由学生团队课后自主实践完成。双项目并行真正实现了教、学、练、评相结合,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

3.5 在考核评价上,将红旅活动参与和红旅项目对接等纳入评价体系,实施全程化多元化评价

在课程考核评价上,实施全程化多元化评价,评价环节覆盖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课堂所有教学环节,包括在线学习、课堂参与、项目实践以及课后拓展提升等。评价内容除了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还将红旅活动的组织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红旅活动的对接度作为重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对国家产业发展前沿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在具体操作中,以每个项目的具体打分表为基础,在考核项目的质量时,除了关注项目的技术以及商业逻辑的创新性,还要重点关注项目与红旅活动直接的对接度。此外,对课余参加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公益活动、三下乡等双创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作附加分奖励。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还应邀请企业双创导师以及红旅双创项目专家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猜你喜欢
筑梦双创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比亚迪筑梦大生态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筑梦大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