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微写作练习体系,让学生真实发声

2023-03-01 06:32杨海燕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作教师学生

杨海燕

微写作的诞生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捷有很大关系,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人们开始尝试碎片化阅读,一些短小精悍、贴近生活、形式自由的微写作作品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全新的写作样式。微写作作品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情感充沛,注重思辨,而且写作耗时不长,对学生来说写作负担不重,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微写作的特点,打造完整的微写作练习体系,引导学生从收集写作素材、交流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能力等诸多方面入手,表达观点,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真实命题,调动学生生活经验

1.捕捉心理特点,言为心声

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完善微写作体系的时候,教师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素材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把握自己或他人内心的波动,找到原因,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解决素材不足的问题,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言为心声”,写作的时候要表达真情实感。

2020年高考全国III卷的作文题目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要想写好这篇文章,教师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材,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点。如有学生写妈妈禁止自己玩游戏,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想离家出走。通过情绪从“不理解妈妈”到“豁然开朗”的波澜,画了一幅充满青春躁动却依然秉持奋斗理想、不懈努力的青年画像。

在微写作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捕捉情感,还要引导他们揣摩读者的心理,猜测他们想要了解怎样的信息,这样就能找到契合点,有助于微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2.结合单元主题,自由表达

想要完善微写作系统,不妨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围绕所学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各种想法。这样就能架设读写的桥梁,写作训练也更系统。

要打造读写结合的课堂,先要设计相关写作主题,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作品后,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微小说。可引领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生动展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的,并尝试在微小说中运用这一方法。又如在学习了《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等诗歌类作品以后,可安排文学短评的微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话表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创作风格,并提出其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尝试以文艺评论家的身份进行微写作活动。在学习了《拿来主义》等杂文类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搜索社会热门事件,然后尝试用三两句话评论,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进行批判。

读写结合能将教学实践和微写作巧妙结合起来,学生能学以致用,以便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3.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兴趣

有的时候,某些写作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导致他们缺乏写作兴趣,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创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适当转换话题,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例如,2022年高考I卷的文题是“本手、妙手、俗手”,教师可以先设计话题,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过想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结果搞砸了的经历;或者自以为做得不好,反而很出彩。然后运用抽象思维,看看能否用“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这些经历。有了相关话题做引子,学生发现这个题目并不很难,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本手、妙手、俗手”的本义是什么,对于个人、集体、社会来说,有哪些引申意义,进而创作整篇文章。

二、运用网络,坚持与时俱进

1.搭建平台,良性互动

教师要考虑微写作和网络之间的密切关系,搭建完整的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以形成良性互动。

例如,在“我读新闻”活动中,可以搭建微信交流平台,让学生先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然后上传到平台上,并用微写作的形式评论。其他学生也可以围绕相同的新闻事件进行创作,并对比各自的观点有何不同。学生相互阅读微写作作品后,再次进行微写作,点评对方言论中的漏洞。这样有来有往,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2.分享素材,获取灵感

教师可以搭建专门的平台,供学生交流素材。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网络上读到的精彩文章发布到平台上,和其他网友分享,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寻找相关素材,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有助于提升写作素养。

例如,2020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学生认为这个主题很难写好,因为大家平常收集素材的时候只关心疫情中的先进工作者,却没有注意“距离与联系”的问题。教师搭建平台,鼓励学生搜索有关信息,将搜集到的信息按照“拉开距离”和“拉近距离”这两个内容进行分类,看看分别收集到了什么内容,然后再交流,说说疫情到底让人们变得疏远了,还是变得更近了。最后展开微写作活动,尝试以其中的一则新闻为切入点,说说“疫情中的距離与联系”。如有学生围绕“口罩”和“排队间距”这两个点,在微写作中提出疫情让人们变得更谨慎,彼此间的距离更远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定微写作主题,之后各自寻找素材,上传到交流平台上,大家一起分析哪些素材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同的素材进行创作,再进行比赛,看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对材料的把握更合理。

3.广交文友,收获启迪

在网络沟通中,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同学随时随地讨论,还可以与网友组成文友微信群,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启迪。

在组织学生在网络上互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指导。第一个方面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微信群展开微写作活动,可以定期举行“网络诗歌会、拍照写留言”等微写作活动。这样既能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又能让学生从网友的身上获得创作灵感。第二个方面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遇到思想存在问题的网友,要及时发现,以便正确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我与网友交流”的主题微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和网友沟通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等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分析该如何处理。

网络带來海量的信息,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甄别,正确处理各种网络问题。

三、学以致用,拓展练习空间

1.学习通用体例,遵守规范

微写作涉及很多实用性文体,都有固定的结构和格式,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体,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在完善微写作教学体系的时候,教师要认识到这些文体的重要性,积极拓展练习空间,将训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了解书信、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的写作结构,并进行实践训练。

例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是写一封短信,如果学生不了解信件的格式,自然不能得到高分。教师在构筑微写作系统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信件、通知、解说词、演讲稿等实用性文体纳入其中,鼓励学生在遵守写作规范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如引导学生结合各种不文明现象写一封信,劝说假想对象。如有学生想象自己的父亲是违反了交通规则,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表达了对父亲安全的担忧,并且希望父亲能遵守交通规则。在这篇作品中,学生加入很多能体现情感倾向的词句,表达了对父亲的惦念之情。写完,教师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这封信不是写给父亲的,而是写给所有违反交通规则的人的,你觉得在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上要如何改变?”让学生围绕具体案例,再次分析。

在构筑微写作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要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若能有系统地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则能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多便利。

2.运用思维导图,合理安排结构

教师可以组织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课内外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整理这些作品的结构,并思考如何调整结构,以便自主写作时,能达到翻新作品的写作目的。

在写景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散文,试着用思维导图记录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比分析,挖掘其中的新颖之处。如有学生发现,《荷塘月色》运用了双线索结构,作者不仅写了景物,还写了情感的变化。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分析如果自己创作写景散文,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然后选择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微写作。学生可以先从调整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结构做起,再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调整修改。如有学生先试着在段落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结构,然后扩展到整篇文章,展现了不同景物的差异。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撰写大纲、微段落入手,逐步过渡到创作整篇作品。这种循序渐进的写作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3.考虑受众身份,调整语言

很多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只顾表达想法,没有考虑受众的身份,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猜测受众想要了解什么信息,然后相应地调整语言,这样能让他们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世界读书日”的主题微写作,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记录自己为什么喜欢读书,然后呼吁大家一起读书。在完成创作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读者的身份看看同伴的创作是否能打动自己。如有学生提出:“在这段文字中我感觉说教的成分很重,作者一直都在强调多读书,却没有说读书的好处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介绍好看的书。”这样做能让学生更好发现作文中的问题,以便自主调整语言,加入一些有感染力的话语,引入一些经典作品作为例证。“当你失意彷徨的时候,《平凡的世界》能让你感受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当你骄傲自满的时候,《名人传》能让你了解什么才是真正伟大的人生……”这样修改,作品更具感染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阅读对方的作品,然后以读者的身份提出意见。学生能在同伴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合理调整语言。

微写作是在信息时代下出现,并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写作模式,由于它具有现实性、时效性、简单易行等诸多优点,十分适合高中学生随时随地地写作,且容易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但是毫无目的地随意写作并不可取,所以教师还要注意搭建完善的写作训练体系,让学生从选材、交流、修改等角度入手学习,以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创作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一墙之隔》创作谈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