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香
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学科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写作教学尤其是说明文写作教学,经常让教师感到棘手。相对于辞藻华丽且富有情感的记叙文等,说明文具有较大的严谨性和实用性,说明文的教学也比较枯燥,学生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兴趣不大。因此,教师要注重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说明文。
一、营造内容情境,把握说明文整体结构
说明文是以说明阐明、原理等为主的文章体裁,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通常会感到枯燥,因而容易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所以,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借助课程单元的例文解析,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把握说明文的总体结构,说明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事物说明文)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在教室中张贴一些与海底世界内容相关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一种身处海底的感觉。之后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如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及海洋馆视频等。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有学生回答:“我感觉海底世界应该跟海洋馆差不多,有好多的动物,有小丑鱼、乌龟,还有鲨鱼……”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接下来,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标注生词,并使用工具书查疑。教师还可用PPT图片为学生展示生词,带学生阅读。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并给文章分段,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经过思考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对各部分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考:“同学们在阅读第一段和第七段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有学生回答:“我发现这两段的内容很相似,都为总结文章内容的段落。”这时,教师便可告诉学生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在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结构之后,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文章中所用到的描写手法,以及具体段落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寻找文中采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好处,并进行仿写。
二、抓住内容重点,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说明文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写作时要把握写作的重点内容。以集中笔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太空趣事多》这篇科普说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理解,以便学生更加容易把握文章重点。在正式的教学前,可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宇航员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以及在太空生活的相关场景的动画视频。观看视频后,教师可让学生们讨论,说一说自己对太空生活的理解以及想象人在太空生活中会有哪些趣事。同时,教师可用记号笔将“趣事”二字画出,点出文章的主题。学生讨论结束后,便可以正式开始程教学。学生通过阅读,能大致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趣事,如走路、喝水、睡觉等。教师向学生展示宇航员睡觉的图片,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想睡上一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教师让学生朗读这段话,并结合图片思考:宇航员在睡觉方式上与我们有什么区别?作者是怎么描写宇航员睡觉姿势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写你的睡觉姿势?教师可给予提示,让学生寻找段落的主要内容。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向你的朋友或家人说一说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学生可用简练的语言对太空生活进行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控力。
三、把握关键词语,体现说明文的严谨性
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说明文中有大量起限制性作用的词语,例如比较、基本、可能、大约、部分等,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上严谨、准确的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明文指导时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到文章中的关键词,明白文章的本质。
例如,《纸的发明》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纸的发明人、发明过程,以及它是怎样传播的,对中国的影响;介绍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同朝代纸张的变化和造纸术方法的改进,表达了人们对蔡伦的敬佩之情,体现了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课程初期可先让学生观察题目,思考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从这个关键词能想象文章的内容大致是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向大家分享,结合课文交流自己对“纸的发明”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文章,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对文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课时,教师带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概括文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介绍我国发明造纸术的过程,因此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问,如从文中“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这句话,同学们能体会到什么?”有学生回答:“我感觉蔡伦特别聪明,造纸的所有材料都是那个时代常见且容易得到的,价格便宜能被大量制造,制造出来的纸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易于保存和搬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好的句子进行仿写,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词描述一件事的先后顺序。由于整篇文章的脉络是从时间顺序上安排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完整篇文章后,可让学生沿时间线将文章每个部分的关键内容写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把握。
四、善用例文,学习借鉴
在小学阶段,要想提高说明文写作水平,学生要阅读除课本以外的更多文本,以积累素材,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说明文写作中。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寻找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
例如,《琥珀》这篇说明文,语言较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难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琥珀图片,最后几张图片是和文中描述一樣的苍蝇和蜘蛛琥珀图片。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么进行描述的。文中“……能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句话表示琥珀的晶莹剔透,我们可以透过石头看见里面小动物的细节,甚至看到它们腿上的黑环。这里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手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某一物件,参考这段话,从细节入手,并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事物进行描写。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有关课程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分析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文章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例如,在介绍琥珀形成过程时,文章以蜘蛛的捕食经过作为事情的起因,句子中的“慢慢”“小心划动”等词将蜘蛛捕食时的小心谨慎展现出来;下文将老树流下的松脂比喻成黄色的眼泪,眼泪包裹着苍蝇和蜘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交代了琥珀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松脂的特点;最后以概括说明时间让琥珀最终成形。这几句话简单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具备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将琥珀形成的经过交代得很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段话的结构,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某件事进行描述并写作。同时,教师可多关注学生在写作时是否按事情经过进行了描述。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多读说明文,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说明文写作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写作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中知识的趣味性与生活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接触的知识面也更广,这对教师指导小学生学习科普类说明文写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要转守为攻,主动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搜集专业科普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科普说明文时,如果仅停留于纸面的科普说明文字,学生很难根据课文中的太阳的“远”“大”“热”等描述对太阳形成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选用专业的趣味性科普视频等,结合课文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处理。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预习并思考,如“你们知道太阳有多大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使学生对太阳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课文第一段化用了“后羿射日”的典故引出下文关于太阳“远”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对这一典故进行简单讲解:这是因为古人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对未知事物只能进行猜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人不了解的事物如今大部分都已经被人们深入知识,但古人这种探索求知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此处教师要向学生着重点明科普类说明文的作用与意义。课文中简单提到的“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这部分内容需要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对于“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一部分,教师也可以进行拓展,讲解为什么太阳光会有这功能;课文最后一段中提出的“我们美丽的世界是依赖太阳而产生的”的观点是对全文的总结,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还要根据文中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中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因此,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兴趣,让学生把握说明文整体结构、准确性及严谨性,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