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梅
传统写作教学由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和评价者。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解析题目、讲明要求和赏析佳作。在教学中,学生更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主体性较弱。新课改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张让课堂回到生活中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然写作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授知识的权威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确保学习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学生的外部控制,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1.激发兴趣
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写作环境、写作难度、写作体裁、写作技巧等,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厌倦写作。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领导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激活他们大脑皮质对应区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阶段,教师都是按照教材提供的题目让学生写作,很多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距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导”的准备,在不违反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写他们熟知、想写的文题。例如,在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写作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题目大,空间大,没有具体的写作方向。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旅行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地方记录下来,再将其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即使没有,也可以借助网络,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文化遗产亲切对话,来一次虚拟的旅行。
2.教授方法
写作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最真挚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的引导不仅限于课上,还应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即在写作前收集材料,对题目进行筛选;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结构、素材的选取;写作结束,要对每篇文章进行耐心评改。评改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持续修改,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从而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能更加自信地写作,培养他们用笔记录生活的良好写作习惯。
例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传授学生写作技巧,使写作内容更加真实,写作效率更加高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借助导图梳理写作框架,打开写作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明确写作目标,从而解决“写什么”这一难题。针对“怎么写”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和构思两个角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逐步实现写作目标。
二、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让学生乐于写作
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写作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小学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考虑到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情感性,让学生乐于写作,主动写作。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结合、快乐共享两个方面安排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生活打开写作之门。
1.读写结合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写作。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通过“每日分享”活动,即每天都有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好的文学作品、时事热点、逸闻轶事、生活琐事、自己的作文等,都是可以共享的。读完之后,大家一起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最后经过评选,每月评出一个最佳朗读者和倾听者。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这也是素材的有效积累过程。
例如在“小小动物园”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家庭故事,在班级中朗读,或者直接在文本中选择一些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联想到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积累成写作素材。还可以讲述与其有关的故事,从而写出更生动的文章。
读写结合能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开出最美的花,因为通过阅读,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写作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写作效率,产生自己是学习主宰的感觉。
2.快乐共享
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有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学生看到题目不知道写什么。研究发现,学生大都认为与生活有一定联系的作文更好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独立命题,然后一起拟题,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题目。这样不仅能满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欲望。写好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欣赏。应该怎样共享?教师要坚持全新的写作理念安排教学活动。每个人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写作者,这样的写作更快乐,更平等。快乐共享写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写一本共享日志,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还可以多个人一起完成一篇写作,师生也可以一起写,学生写开头,教师写结尾。这样的写作更加自由,学生喜欢自由的写作形式,因为能真实地再现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我的心儿怦怦跳”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写一个开头,让学生在开头的引导下,积极写作,便于交流赏析。读出来,评下去,大家一起分享曾经心动的时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就这篇文章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如果学生内心茫然,教师也可以进行引导。教师应该播下快乐作文的“种子”,经常浇灌,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化素材的积累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不强,不知道如何积累素材。教师不妨从形象化感知、模拟场景、真实走进生活等方面创设生活化情境,启发学生写作。
1.模拟场景
建构主义主张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意义建构,要想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有较深的认识,最好能把学生置于与其相对应的环境中,从获得的直接经验出发写作,而不是依靠间接经验。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进而完成所学知识的建构。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写作愿望,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模仿现实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自主写作,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例如在“记一次游戏”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丢手绢、木头人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游戏在课堂中演示出来,为学生創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写作会更真实,也更有趣,内容和形式都会更加灵活。游戏情境结束,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参加游戏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味、思考,进而形成写作情感,提升写作品质。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角色扮演活动、物品介绍活动,还可以编成剧本,在课堂中演绎出来。
2.走进生活
教师不必刻意营造氛围,生命的教学胜过校园的教学,让学生的心浸润在生命的温暖里。最好的教学是生活,只有将教学引入生活,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大自然中,他们的经历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深刻,感情也会更加深厚。深入生活,用心体会,就会在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写作材料。自然界的蓝天白云、人性的冷漠、家人无声的关怀、学校生活中的趣事等、同学的一个笑容、一声宽慰,都能成为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观察各种场景,与人交流,进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写作材料,从而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想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写进作文中。
例如在“我的乐园”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乐园,就是让自己感到开心快乐的园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乐园:老家院子、爷爷的菜园、学校操场、班级图书角……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乐园之乐:挖荠菜、除草、放风筝、踢足球、畅游书海……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便可以在无形中形成。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写作更加高效。
在这个“大学校”里,生活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要我们走得更近,思绪、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就有了写作愿望。
综上所述,受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同学们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新课改提倡让课堂回到生活中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深入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使作文教学真正能为学生的成长助力。在有效的课堂上,教师要从传输者变成学生的辅助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此外,还应该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作时,小学生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写作时很容易走神。此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写作的动力。学生不爱写作的原因还有教师总是按照教材提供的题目布置写作任务,而很多题目与生活有很大距离,不知道从何写起。教师的引导不能仅限于课上,还应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化写作素材,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让他们养成主动记录生活碎片的良好习惯,并积极分享。还要指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细节,学会细节描写,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