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戏,那豆,那人:韵味丰厚的《社戏》

2023-03-01 16:29:00顾静燕
中学语文 2023年33期
关键词:平桥双喜赵庄

顾静燕

鲁迅小说《社戏》中客观上并不好看的戏,并不好吃的豆,为什么令“我”无限怀念,深以为好呢?实在是因为那戏、那豆、那人富有无限诗性,韵味丰厚。

一、那戏:深厚的民俗文化美

小说以“盼社戏—看社戏—念社戏”为线索,串联起丰富的民俗活动,展示出深厚的民俗文化,表达出对民俗活动、民俗文化滋养心灵的感念,隐含着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自觉。

鲁镇的习俗“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正因为这个习俗,“我”得以每年“扫墓完毕之后”跟了母亲在外祖母的家里住几天。平桥村是一个极偏僻的临海的小村庄,这里有一个习惯,“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因为“我”的到来,小朋友们“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小朋友一同玩,“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平桥村还有一个习俗:大人种田、打鱼,小孩放牛、钓虾。这些习俗不仅让“我”每年有机会到外祖母家玩,而且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不受礼教约束,还能体会到掘蚯蚓、钓虾、放牛等丰富的生活情趣。因此,平桥村的这些习俗,在“我”眼里和心里是无限美好的,值得珍惜和怀念。

平桥村最重要的一个民俗、“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便是每年演戏、看戏。“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因此,“我”每年都能坐船到赵庄看戏。社戏是流传于浙江农村和城镇的一种以戏剧表演为核心的民俗活动,已深入人心,深受民众喜爱。绍兴社戏有祭神和娱人的特点。“我”以为这一夜里最好的一折戏便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据徐淦《鲁迅和绍兴戏》的考证,这是绍兴社戏《游园吊打》,讲的是唐朝宰相卢杞陷害忠良,纵子作恶,终于被惩的故事。“我”看到的戏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正是卢杞的儿子,那个花白胡子的正是忠良朱文光。“我”对这戏印象深刻,以为“最好”,正是民俗节目滋养了“我”忠良耿直的秉性,培养了“我”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平桥村丰富的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与小朋友们成长的天然养料。“我”对社戏的喜爱与怀念,深含对民俗文化的感激与传承。

二、那豆:纯净的自然环境美

小说以看戏归航途中偷豆吃豆的趣事写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多角度描写了平桥村一带自然环境的纯净美,表达出作者的无限喜爱与陶醉之情。

小说一波三折地写“我”终于获得与少年朋友一起去看戏的机会时,“我”的轻松、舒展、喜悦、兴奋心情得到了沿河景色的生动回应与烘托。这时候,“我”欣赏到月色笼罩浮起水汽的河面,呈现朦胧神秘的色彩;岸上豆麦与河底水草发散的清香扑面吹来,令人舒畅清爽;淡黑起伏的连山好像“踊跃的铁的兽脊”跑向船尾。以视觉写豆麦、水草、月、连山,以嗅觉写清香,通过联想写连山踊跃飞跑,写出了“我”对沿河景色的沉迷与陶醉。终于到了赵庄,看见了“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的戏台,“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月夜露天戏台的模糊美,让人感觉出江南水乡“仙境”般的意境,写出了自然景色的迷人魅力与“我”的无限欢欣。大家带着遗憾与不满,喃喃地骂着驾船归航,可是一离开赵庄,“我”就被优美的自然景色迷住了,感觉“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借助视觉与听觉描写,写出了“我”被红霞笼罩的戏台的心驰神往,深情依恋。

返航“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趁着回家之前,想在这夜月下做些什么?少年们心里是有小九九的。桂生提议“偷一点来煮吃”,结果“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都跳上岸”在乌油油的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于是,在月夜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少年生火、剥豆、煮豆,“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一边吃,一边欣赏沿河夜景,一边商量着如果心细的八公公要骂起来该如何对付。月夜归航偷豆吃的插曲与掘蚯蚓、钓虾、放牛一样,与结伴做游戏一样,与游玩松柏林去看倒在地下的破石马和蹲在草里的石羊一样,一帮少年在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中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享受到无限快乐,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平桥村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中,“我”欣赏到了纯净的自然环境美,身心获得了滋养,因而无限怀念。

三、那人:淳朴的人性情感美

《社戏》通过寻常细小的生活事件描写平桥村的村民与少年,生动表现出平桥村人至真至善的人性、至纯至美的情感,令人感动,永难忘怀。

少年钓到的虾照例归“我”吃,一方面是平桥村民热情好客的表现,一方面是村民对市镇里的读书人一贯的尊重。但在放牛时,“我”总不敢走近黄牛,少年朋友“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少年们的“嘲笑”并非恶意,而是友善的戏谑,意在鼓舞“我”不但要多读书,同时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多与外界动植物勇敢接触。其实,这正是平桥村少年真诚善良人性的展示,是对“我”友好纯洁情感的流露,足以令“我”铭记、感动。

偏僻的临海的平桥村是中国农业社会中村庄的代表。“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一个“都”字反映出这里家家户户种的豆都有好收成,说明村民勤劳,都是种田种地的好把式。偷豆过程中,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发现自己家的豆大就动员大家偷自己家的,表现出农家少年的天真稚气、热情待客、憨厚无私,流露出至真至善的人性。六一公公气恼的不是少年偷豆,而是“踏坏了不少”,表现农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朴实情感。得到“我”的肯定,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称赞“我”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他要特意送些豆给“我”母亲尝尝。这表现出农民的朴实厚道,感恩图报,也表现村民对读书人的真心尊重。

双喜是少年中领袖般的灵魂人物,在“我”眼中是“最聪明”的。“我”因为看不了戏而闷闷不乐,双喜提议开八叔的航船,大家陪“我”一同去,并且“写包票”保证不失事,一连解决了外祖母与母亲心中的三个担忧。双喜的仗义、豪气与担当自然令“我”无限感激与敬佩。双喜也喜欢看打仗的节目,而且亲自数过八十四个筋斗,他安慰“我”没有看到精彩节目是因为铁头老生不肯显本领给白地看。这些都符合少年猎奇、逞能、仗义的心理特征。双喜说土财主的家眷“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流露出对土财主家眷的轻蔑,符合农家少年爱憎分明的情感心理。

看戏归途中,少年加紧摇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引得夜渔的几个老渔父停了艇子喝彩。这一方面与双喜“写包票”作保证相照应,用形象的比喻正面表现少年驾船技术的高超,流露出“我”对少年朋友艺高胆大的敬佩之情;一方面写长年风雨中混生活的老渔父为少年“喝彩”,表现老渔父对少年的真心佩服与热情鼓励,是村民至纯至善情怀的生动展现。

《社戏》韵味丰厚,可以从民俗文化、自然环境、人性情感等角度深入探究分析。

猜你喜欢
平桥双喜赵庄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b(111)surfac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0
神韵真切 意境深邃——崔白《双喜图》欣赏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16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赵庄雄狮
小小说月刊(2016年9期)2016-09-08 16:06:40
怪鸟夺妻杀夫(上)
奥秘(2016年6期)2016-07-30 17:00:37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生命的绽放
世界艺术(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
“双喜”临门
故事会(2012年12期)2012-06-18 09: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