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纵观2017年以来的高考,语文命题以其庞大的知识覆盖面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基礎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高考反拨教学”这一理念下,高考语文试题讲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其评价内容包括:注重基础概念的识别和内容的评价;进行教学转化,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成教学链,链接学习内容;开展识别评估,验证学习内容;反思教学过程,进行反馈调整,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过程评价 教学链 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涂韶华.高考语文试题讲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3(28):62-66.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学业质量”一部分内容明确强调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业质量的含义以及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重点突出对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明确提出了学科的“评价建议”。教学质量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标准,可以从“教学→学习→评价”三方面进行评估,保证教学理念和评价的一致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特别是关于“高考语文试题讲评教学课程”这一主题,有研究者提出“高考语文试题研究基础之上开发讲评教学课程”[1],即如何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提出的“高考反拨教学”这一重要理念。高考语文试题虽然每年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尤其是自2017年《课程标准》的颁布、新高考的实施,高考语文试题需要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或是在已有基础知识层面上延伸解答。对此,如何通过高考语文试题的讲解,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开发出适合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程,将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其中对高考命题使用的课程开发研制评价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高考语文试题的讲解和使用作为案例,建立相应的讲评课程及教学评价体系,以实现高考为国选材的目的,使高考评价更加科学、完善。
《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语文素养的具体论述,二是对学习任务群知识内容标准的概说、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对学业质量和标准的要求说明和命题的建议等内容。知识内容的标准要求主要说明教师需要教什么内容、学生掌握那些内容,教学活动开展的标准主要说明教师该如何去教、学生该怎样去学,以及学生如何体会知识理念的用意,学业质量部分则是说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前两者作为教学的基础是评价核心价值的基础,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在标准中给出了明确的评价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感、跨学科的学习、识字写字、阅读和鉴赏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等多个部分[2]。因此,结合《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针对当前语文高考试题的讲评,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在评价指标方面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基础概念的讲解。主要通过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和解读,去筛选出重要的学科核心知识点,结合基本概念和课程标准进行评价。(2)教学转化部分。分析高考试题历年变化情况,通过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认知的目的。(3)生成教学链部分。把试题作为引导,将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地向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评估论证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并从教学预期出发,实现课程教学目标。(5)反馈调整。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纠正教学偏差,促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一、注重基础概念的识别和内容的评价
结合2017~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高考评价标准不难发现,基础概念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词语理解、文本分析、修辞手法、作品分析等等。高考语文试题中基础概念的识别和评价是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基础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以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对于文言文句式表达及断句的考查内容为例: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答案CEG)
结合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分析,发现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尤其是对古汉语中常见的关键断句词语进行考查,如常常位于句首的“盖、夫”,位于句末的“哉、耶、乎、矣、耳、也”等,表示说话的词语“云、曰”等,在日常教学知识点渗透的前提下,本题的解答便能够做到迎刃而解。
又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对于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考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不解之缘……在欧美国家是②密不透风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司空见惯的……
结合2022年《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语文课程中涉及的语音、文字、语法、修辞以及文本、文学等知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运用,并能够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出发在使用上进行指导和点拨,注重和实际相互关联”,在本题目中,重点在于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考查,在不知道原文的情况下,能够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汇。
再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对于学生修辞手法掌握情况的考查: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到一个插头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结合材料不难发现,该问题所针对的修辞手法为“设问”和“排比”,通过三个结构整齐的层层递进,不仅在节奏感上增强了气势,同样也使得文字的情感得以提升,有着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突出了航天研究过程的艰难,体现出航天人不屈不挠的研发精神。该试题的作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并能够正确识别出文章中的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方式,结合实际的语言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高考试题的变化和发展是命题人对于高考评价理念的一种实践,教师基于不同的高考评价标准,预测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向,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命题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经验、出题者的思路、高考的评价指标,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深化自己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高考试题讲评教学课程,它是基于高考评价的延伸,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课程的拓展过程中,结合高考的评价内容,不断补充教学资源。
结合上述的考查内容可以看出,随着高考评价内容的不断完善,语文课程的考查内容也变得越来越细致,并符合我国当前高考语文考查的基础范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考查范围是基于此进行设定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执行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现代文的阅读内容更加接近于我们当前的生活,与社会相互关联;古诗文部分选择内容浅易,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程度[3]。试题在设计上涵盖的知识点全面,试题的考查内容和材料选择上与教材息息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布不一,题型和考查方式也不同,这是基础知识广泛运用的体现。对于知识点的识别,可以通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理解、教材教辅资料的筛选、专家思维的预判,以及相关命题内容的衍生和判断进行分析,使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输出更加全面。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过程的不断推进,对于语文高考的改革和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其形式与传统考查内容相比,题材新颖,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还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考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进行教学转化,契合学生认知水平
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呼应了高考评价中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應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等;高考评价内容则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了优化,结合学生学情进行了细化,包括一些具有明确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内容:语文学科中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加工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识别和书写能力、想象思维和审美能力等。在当前评价中,可以分为关键能力的考查、基础能力的考查两种试题。相比而言,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加具体和细致[4]。
如果说基础概念的识别是通读《课程标准》后对于知识点内容的筛选和确认,那么关涉教学的转化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渗透,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进行高考同类试题的归纳总结、重点概念词汇的梳理以及基于其上所形成的层级思考和关联,能够使学生立足于自身认知水平,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应结合高考试题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划分重点,将同类试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
(1)了解学情,确定教学方式
在确定了高考语文评价中的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一方面引入“五育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测评,结合“德智体美劳”综合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实施德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度解读高考试题内容,关联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引导,在达到检测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关注过程,实现因材施教
在确定了教学过程的计划和重点内容后,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要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化是必然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任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考试只是践行标准的方式,学生不必过分追求习题的标准答案和正确性,只需要基于当前理解不断突破,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评价,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向思考到多角度创生等,逐步引导学生实现能力提升[5],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达到培优提质的效果。
三、生成教学链,链接学习内容
随着高考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课外知识被引入试卷当中,相比较必修课程内容的固定性,选修课程中的内容不断延展。为了践行新高考理念,高考命题人将选修课程中的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拓展和渗透。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中不难发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和审美能力,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选修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部分。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譬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新版高中选修课文中增加了鲲鹏击浪、雄关漫道、延河澎湃、红旗飘飘、浩气长存、万山红遍、还看今朝等板块。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跃然纸上,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让历史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样的内容也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频频出现,如2022年全国乙卷文学阅读文本《“九一八”致弟弟书》一文通过怀念弟弟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考试题也做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材料作文的方式进行引导,如2021年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目,便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历史,提出“可为与有为”的主题。这一点与选修课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课后习题中的问题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渗透和学生情感的培养,这些教学内容是高考试题可能出现的隐蔽知识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是高考评价理念、课程标准的体现,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才能为学生学习和应对考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开展识别评估,验证学习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逐渐从传统的主观评价向客观评价转变。客观评价需要通过识别评估来验证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高考语文试题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因为它涵盖了语文学科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因此,基于高考语文试题讲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识别评估,可以有效地验证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评估对象可以是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在语文教学中,高考语文试题可以作为一种评估标准,因为它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分析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思路和难易程度,可以对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教学效果加以评估。
具体的试题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试题命题思路分析。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了解试题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以及试题的难度和复杂度。②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试题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方法。③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题命题思路,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识别评估:①收集试题和学生答题情况。收集高考语文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②分析试题命题思路。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了解试题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以及试题的难度和复杂度。③分析学生答题情况。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试题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方法。④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题命题思路,评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⑤調整教学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了解评估标准,验证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五、反思教学过程,进行反馈调整
反思教学过程和反馈调整是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研究层面,其主要目的是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反馈调整方面,需要对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反馈、教师的教学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率。在反思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学团队的讨论等方式进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反馈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评估依据,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生成和迁移情况。这样的评价和反馈需要教师从“教学、学习”两个环节着手:一方面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以便更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更加深入和准确的了解,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评价,如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作为教育评价方式,在过程的全面覆盖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学生的情况很难兼顾,如学生相对于上一个阶段的各项变化比对等。因此,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试卷,联系实际生活,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掌握学生在综合素养等方面发展的程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馈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教学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方式提供依据,通过不断的修定目标,采用恰当教学方式,不断地纠偏补差,达到逐步实现目标的目的。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P-D-C-A”的不断循环过程(P代表计划目标,D代表教学计划的执行,C代表过程中的评价和检查,A代表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只有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中不断纠偏补差,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采用更加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优化[6]。总之,反馈调整和反思教学过程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将高考语文试题材料作为综合性、指导性、全面性较强的评价性检测参照,有诸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反馈作为支撑,能够较为科学地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考语文试题的讲解过程中,必然要关注课程评价体系。在当下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更迭下,教师更应该脚踏实地,深入教学实践,对高考评价方式和《课程标准》进行更深的探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育模式[7]和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涂韶华.高考语文“试题研究-讲评教学”课程开发的逻辑框架[J].教学与管理,2023(06):72-7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8-49.
[3] 张小兵.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的道与术:以2021年全国高考卷试题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21(08):71-75.
[4] 王小东,袁源.以评价改革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跃升[J].语文建设,2022(23):13-17.
[5] 杨九俊.新课标的教学期待:理解与落实[J].中学语文教学,2022(09):4-12.
[6] 胡学英.审美支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搭建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8):43-46.
[7] 朱再枝,严景东.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四化”目标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2(10):30-33.
【责任编辑 关燕云】